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8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目的]明确凹凸棒石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镉的治理效果。[方法]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开展小白菜盆栽试验,分析施用凹凸棒石后小白菜的长势、土壤养分和土壤重金属镉含量。[结果]适量添加凹凸棒石可有效增加小白菜的产量,提高酸性土壤的p H,但过量[≥2.0%(m/m)]添加会导致土壤速效养分降低;施用凹凸棒石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降低土壤有效镉含量和小白菜对镉的吸收。[结论]试验推荐凹凸棒石添加比例为1.0%。  相似文献   
172.
该文通过对南京市近年工业危废转移处理处置及综合利用现状和现有补偿政策的调查分析,梳理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工业危废转移处理处置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管理政策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3.
南海鸢乌贼产量与表温及水温垂直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12年9—10月秋季航次及2013年3—4月春季航次南海灯光罩网船各站点的水温数据及生产数据,对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产量与表温(SST)及水温垂直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春季是鸢乌贼的高产渔期,总产量及平均网产都明显高于秋季;鸢乌贼作业渔场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春季南沙和西中沙海域都有渔场分布,产量主要集中在10°~15°N、111°~117°E海域内,而秋季鸢乌贼产量主要集中在13°~15°N、117°~118°E海域;鸢乌贼春季和秋季作业渔场的SST范围有所差异,春季作业渔场表温范围为25.6~29.6℃,秋季作业渔场表温范围为27.6~30.0℃,但最适表温都分布于28.5~29.5℃的海域;不同季节作业渔场水温垂直结构差异明显,从5~50 m水温垂直梯度来看,春季鸢乌贼0.00~0.05℃/m组距内平均网产较高,且随着水温垂直梯度的增加而减少;而秋季鸢乌贼平均网产随水温垂直梯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于0.15~0.20℃/m组距内达到最高。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5~50 m水温垂直梯度是对鸢乌贼产量影响最显著的因子,关联度为0.84,纬度、5~100 m水温垂直梯度、表温和经度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174.
文章根据2012年9月~10月灯光罩网探捕调查的数据,分析了秋季南海中南部海域罩网的渔场分布和主要渔获组成。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和鲣(Katsuwonus pelamis)是优势种渔获,鲔(Euthynnus affinis)、扁舵鲣(Auxis thazard)和圆舵鲣(A.rochei)是重要种渔获,细鳞圆鲹(Decapterus macarellus)和长体圆鲹(D.macrosoma)等是常见种渔获。鸢乌贼、金枪鱼类和圆鲹属是居前3位的渔获类群,分别占总渔获量的48.35%、48.33%和0.98%,其中小型金枪鱼类占比47.77%;渔获率区域差异明显,西中沙海域411.47 kg·h-1,南沙海域25.66 kg·h-1,中心渔场位于12°30'N~15°30'N、110°30'E~115°00'E海域。结果表明,秋季依然是南海外海深水区灯光罩网主要的作业渔汛期,除了鸢乌贼和大型金枪鱼类以外,还需要加强外海小型金枪鱼类和圆鲹属鱼类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5.
宁丽军  陈森  荣华  陈晓瑛  郑佳  张浩田  潘庆  李远友 《水产学报》2022,46(10):1927-1939
为研究不同糖脂比饲料对罗非鱼幼鱼生长、生理生化指标、肠道菌群组成和抗病力的影响。实验选取平均体重为27g的罗非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用等氮等能的五种不同糖脂比饲料: 44.2/4(D1)、39.6/6(D2)、35/8(D3)、30.4/10(D4)、25.6/12(D5),饲喂10周,采用营养学、生化分析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了相关测定研究。结果显示,糖脂比饲喂前期对罗非鱼生长具有显著影响,高糖或高脂饲料均生长较差,但饲喂到10周后,所有组间生长无显著差异 (P > 0.05)。相比之下,10周糖脂比在脏体比、肠系膜脂肪指数、肝体比、全鱼粗蛋白、肝脏甘油三酯、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尿素、抗病力、菌群组成等方面存在显著效应。低糖脂比D4在脏体比上显著高于高糖脂比D1 (P < 0.05),而在血清尿素和抗病力上显著低于D1 (P < 0.05),在肠系膜指数上显著高于高糖脂比D1和D2 (P < 0.05),但在全鱼粗蛋白上显著低于D1和D2 (P < 0.05)。另外,D1不仅在肝体比上高于低糖脂比D5 (P < 0.05),而且在LDL和糖耐受能力上均高于其它各组 (P < 0.05)。与之相比,糖脂比虽在肠道微生物物种丰度和均一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但在物种组成和热图显示低糖脂比D4与其它组肠道菌群组成不同。D4在聚类关系上单独一支,其门水平上衣原体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高于其它各组,特别是D2和D1,但厚壁菌门低于其它各组,特别是D2; 属水平上,D4组幽门螺杆菌属明显多于其它组,而乳杆菌、双歧杆菌属明显少于除D3外的其它组。综上所述,罗非鱼对不同糖脂比饲料有很强的适应和利用能力,但高糖比饲料利用上强于低糖脂比。本实验条件下,高糖组中39.6/6(D2)饲料组虽然在生长上与其它各组无显著差异,但其鱼体粗蛋白含量在各组中最高,肠道菌群组成上也优于其它各组,是罗非鱼适宜的糖脂比水平。  相似文献   
176.
2014年5月21—23日和27日在南沙群岛中部海域开展灯光罩网作业的同时,开展诱集前后中小型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初步实验,研究浮游动物群落对灯光反应的敏感性,灯光对群落产生了较为明显的生态学效应。诱集前后共出现浮游动物178种,隶属16个类群。诱集后种类数增加,种类组成的更替率为41%。各类群中,除枝角类外其余15个类群在诱集前后出现的种类均发生变化;除原生动物在诱集后种类数下降外,其他类群的种类数均呈增加的趋势。浮游动物绝大部分类群对灯光诱集较为敏感,趋光性有正有负。诱集前后浮游动物优势种组成发生一定的变化,更替率为50%。诱集前优势种以桡足类为主,而诱集后有尾类的优势地位明显增强。诱集后浮游动物优势种优势度和出现频率均呈明显降低的趋势。南沙群岛海域中小型浮游动物优势种诱集前后均呈聚集分布,各优势种对灯光反应敏感,不同种类对灯光的适应性有所差异。住囊虫等大部分种类对灯光的适应性较强,诱集后聚集强度明显增加;而驼背大眼水蚤和活泼大眼剑水蚤诱集后聚集强度明显下降。桡足类幼虫和小纺锤水蚤等诱集后,聚集强度明显上升,之后又大幅下降。浮游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在诱集后总体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以诱集初期增幅最大,之后数量虽有所降低,但仍高于诱集前。灯光可使浮游动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水平明显提高,但尚未改变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浮游动物对人造光反应的种间和类群间差异,是由生物自身的生理特征和不同的摄食策略决定的。诱集后游泳生物摄食强度提高,导致了诱集后期浮游动物数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