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7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52篇
  32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71.
李宝 《北方蚕业》2004,25(2):47-48
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江自西向东横贯中部.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短,属北亚热带大陆气候区,是蚕桑生产的适宜区.近年来,本县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使蚕桑产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  相似文献   
172.
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推荐方法计算稻田不同技术组合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单项技术减排潜力,运用边际减排成本曲线确定区域内由基准模式向最(次)优减排模式转化的相应成本,对稻田温室气体减排不同技术组合的成本 收益进行评估,确定成本有效性减排技术组合和区域内不同减排技术组合转化的边际减排成本。研究表明:(1)稻田土壤是最大排放源,其次是氮肥直接和间接排放。优化灌溉技术、氮素来源、轮作方式以及开展秸秆还田可降低水稻种植周期温室气体排放1.52%~40.17%,最大减排潜力来自于灌溉技术与模式选择差异;(2)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为例,以“淹水灌溉+化肥+秸秆燃烧”作为基准技术组合,由基准技术组合模式转向4种“低排放”技术组合模式的影子价格为1.63~9.79元·kg-1 CO2当量,“淹水灌溉+化肥+秸秆移走(作建筑材料)”技术组合模式最具成本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3.
采用简单重复扦插试验,设置发育枝上、中、下段和萌蘖上段浸蘸1 500 mg·L-1 IBA,清水处理为对照,3次重复,研究了杂交榛绿枝不同枝段生根特性和生根指标差异及扦插后不同时期、不同枝段皮部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杂交榛子绿枝扦插以表皮生根为主,不同枝段部位在生根时期和生根指标上存在差异;幼嫩的上段插穗从扦插至生根只需13 d,而中段和下段分别需要19、22 d;发育枝上、中、下段和萌蘖上段经1 500 mg·L-1IBA处理的生根率、根数、根长显著高于对照,发育枝上段生根最好,萌蘖上段、发育枝中段和下段生根能力依次降低.扦插后POD活性呈上升趋势,至第1根出现期达到最大(峰值),处理和对照间、不同枝段间在峰值处存在差异,发育枝上、中、下段POD活性在峰值处的大小与其扦插生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PO活性在扦插生根过程中呈现一定的双峰特性,扦插时至愈伤形成期PPO活性有一个增高期,诱导期至第1根形成期PPO活性第2次快速提高,至第1根形成期PPO活性达到最达值,之后有所下降;IAAO在愈伤形成期和第1根形成期之间的表皮瘤状突起形成期(诱导期)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74.
针对我国干旱地区玉米播种存在的问题,综合保水剂的抗旱保水作用与播前浸种及坐水播种技术的优点,提出了流体穴播方法.同时,分析了玉米流体穴播关键技术,阐明了玉米流体穴播机理.利用虹吸原理、采用压气搅拌混合、压力控制以及排种开关等装置,解决了流体播种种子沉积、排种管堵塞、播量不均等问题,完成了排种装置研制.试验表明,该装置伤种率低,种子分布比较合理,能够满足干旱地区玉米播种要求.  相似文献   
175.
灵武长枣2号矮密丰产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武长枣2号(暂定名)是宁夏农林科学院红枣品种选育课题组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从灵武长枣群体中选出的一个新品系。它的突出特点是头蓬果平均单果质量21.0g,比普通灵武长枣高4-6g;果实形状为长椭圆形或扁长柱形。为进一步研究灵武长枣2号的遗传稳定性、丰产性和配套栽培技术,笔者于2003年开展了灵武长枣2号矮化密植丰产栽培技术区域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6.
白玉蜗牛,因其头、肤、足洁白如玉而得名,其营养成分极为丰富。它不仅是美味佳肴,更是药膳珍品。蜗牛性寒、味咸,有清热解毒、消肿软坚功效,能治多种疾病。白玉蜗牛全身是宝,综合利用价值高,需求量大,深度加工大有可为。白玉蜗牛肉质肥嫩、营养丰富,是高蛋白(含有20多种氨基酸)、低脂肪、胆固醇趋于零的高级营养品,经常食用可增强耐力、提高身体素质,使皮肤细嫩健美,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77.
<正>记者近日在京召开的化肥增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年会上获悉,2017年我国增值肥料年产能新增600万吨,总产能突破2000万吨,在新型肥料中产销量最高,增值肥料已经成为了中国新型肥料的主要品类。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农科院肥料与施肥技术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赵秉强研究员在年度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联盟工作亮点体现在五方面:一是增值磷铵产业化实现突破,年产能由2016年10万吨增长到2017年近30万吨;二是锌腐酸尿素实现了  相似文献   
178.
玉米秸秆深埋还田机螺旋开沟装置参数优化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东北地区棕壤土玉米的生产过程中,通过秸秆深埋还田的方法,打破犁底层,在增加深层土壤肥力、蓄水保墒和构建合理耕层结构的同时,解决了秸秆有效处理问题。1JHL-2型秸秆深埋还田机能够对覆盖在地表的秸秆一次性完成粉碎、收集、开沟和掩埋作业。为了解决其开沟阻力大、整机受力不均和前进直线性差等问题,对其螺旋开沟装置进行了参数优化设计。针对开沟过程中叶片易粘土堵塞等问题,对螺旋开沟装置的螺旋叶片表面进行了仿生优化设计。通过动力学分析,确定出螺旋开沟装置的最佳结构参数。以玉米秸秆深埋率、开沟功耗和机组直线行驶最大偏移量为试验指标,以机具前进速度、开沟器转速和开沟深度为试验因素,进行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螺旋开沟器的最佳工作参数组合为:前进速度1.04 m/s、开沟器转速275 r/min、开沟深度28.5 cm。在最优参数组合下,田间试验验证表明:秸秆深埋率的均值为92.03%,开沟功耗均值为17.7 k W,机组直线行驶最大偏移量为74 mm,满足玉米秸秆深埋还田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9.
为解决秸秆深埋还田工作中开沟深度不够、深埋率低、开沟阻力大等问题,对自行研制的气力式秸秆深埋还田机的开沟装置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一种仿螳螂前端足曲线的秸秆开沟刀参数优化设计,利用阿基米德等进螺线设计的侧切刃具有滑切能力,可切割土壤完成开沟作业。利用Matlab对螳螂前端足进行二值化、膨胀、边缘坐标处理得到仿生开沟刀,使用离散元软件EDEM对设计出的仿生开沟刀和普通开沟刀进行仿真对比,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土槽试验验证。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开沟刀,仿真开沟刀在开沟过程中可减少9.48%的阻力。利用Design-Expert 8.0软件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法,分别建立秸秆深埋率和工作效率与机具前进速度、秸秆深埋深度和秸秆覆盖量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分析表明,各因素对秸秆深埋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秸秆覆盖量、秸秆深埋深度、机具前进速度;各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机具前进速度、秸秆深埋深度、秸秆覆盖量;交互作用中,秸秆深埋深度和秸秆覆盖量、机具前进速度与秸秆覆盖量对工作效率影响显著。经过优化求解,在深埋率权重为0.7、工作效率权重为0.3的情况下得到开沟装置最佳工作参数,在机具前进速度为1.63m/s、秸秆深埋深度为27.97cm、秸秆覆盖量为340.54kg/hm2时,秸秆深埋率为90.491%,工作效率为5.4hm2/h。  相似文献   
180.
由于垄作免耕播种机播种是在原垄上进行工作,假如出现掉垄,犁刀切入土中使播种机很难回到垄上,横向运动稳定性对于垄作免耕播种机是十分重要的.应用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研究了2BG-2型免耕播种机工作的横向稳定性.并研制了圆锥台型的导向装置,行走在垄沟里,保持播种机走在垄上,防止从垄上滑下.试验表明加装新型导向机构的播种机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