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79篇
农学   53篇
基础科学   80篇
  87篇
综合类   423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222篇
园艺   68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8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51.
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在农业方面应用相对较少,以善粮味道为首的区块链数字共享农场将区块链技术与农产品供应链结合起来,可以为传统农产品供应链领域带来重大变革,注入新的活力。但是现阶段区块链与农产品供应链结合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用户接受程度低,需要加强技术、监管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2.
氮肥调控对土壤供氮特征及花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氮肥调控对土壤供氮特征及花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大田条件下,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了氮肥基施、基施加追施、速效氮缓释氮配施3种氮肥调控方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植株氮累积分布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增施氮肥土壤0~60cm土层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等氮量条件下,氮肥基施生育前期硝态氮含量高,成熟期低;而基施加追施和速效氮缓释氮配施两种处理,生育前期土壤硝态氮含量低,成熟期维持较高的水平。与氮肥基施相比,成熟期速效氮缓释氮配施处理中,氮向叶片中的分配比例显著降低,而在荚果中的分配比例呈增加趋势,荚果产量、氮农学效率和氮偏生产力显著提高。因此,速效氮控释氮配施处理可以维持花生生育后期耕层土壤的氮素供应,显著提高花生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3.
将一种含钴10%的WC‐Co硬质合金齿进行表面韧化处理工艺实验研究,通过对比硬质合金齿在进行了表面韧化处理后和未进行表面韧化处理的磁性能、抗静压能力、抗压缩疲劳能力和抗冲击疲劳能力,分析了表面韧化处理对硬质合金齿性能的影响。研究证明,硬质合金齿在经过表面韧化处理后,抗静压能力、抗压缩疲劳能力和抗冲击疲劳能力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4.
文章以农业部橡胶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为例,介绍了实验室2009~2014年使用运行费,在条件与人才队伍建设、学术交流、对外开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分析了运行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完善运行费管理在实验室可持续发展中作用的发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5.
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为黑龙江省马铃薯干腐病主要致病菌,干腐病可以导致马铃薯在窖藏过程中发生腐烂,影响薯块的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为进一步研究马铃薯干腐病的发生和防治,本研究采用黄色镰刀菌对不同抗性的马铃薯块茎进行侵染,对病原菌侵染过程中薯块的抗氧化酶及细胞壁降解酶变化及病程相关基因的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黄色镰刀菌侵染块茎时,块茎中的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alondl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几丁质酶(chitinase)和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活性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StLTPa1表达量随着黄色镰刀菌的侵染时间呈波动性,在植物防御反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6.
正农用低速货车减速器的基本功用是将万向传动装置传来的发动机转矩传给差速器,并在动力的传动过程中要将转矩增大并相应降低转速,以保证运输车驱动车轮具有足够的驱动力和适当的速度。大多数农用低速货车都是采用单级主减速器和差速器,不同的是主减速器中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的速比有差异。主减速器经长期使用,主、从动锥齿轮会发生自然磨损,产生斑蚀、剥落或因缺油而造成烧蚀;轮齿的啮合关系也会改变,发出不正常的噪声;主减速壳体变形  相似文献   
157.
对动物饲料中禁用抗菌促生长剂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国家对饲用抗菌促生长剂禁令的颁布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争议。文章综合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和风险评估结果,对饲料中禁用抗菌促生长剂进行了反思,结果发现:(1)某些饲用抗菌促生长剂(如大环内酯类促生长剂泰乐菌素和链阳性菌素类促生长剂维吉尼亚霉素等)对人类健康的耐药性风险似乎被人为夸大,系统的风险评估结论认为,养殖动物中泰乐菌素等大环内酯类促生长剂的使用对人类弯曲杆菌耐药性的风险是可以忽略的,维吉尼亚霉素促生长剂的应用也几乎不会对人类肠球菌耐药性造成很大的风险;(2)“病原菌耐药性从农场到餐桌转移”的命题似乎缺乏科学证据,目前虽然有证据显示动物体耐药菌会直接传播给那些与动物密切接触的人群,但动物体耐药菌通过食物链环节传播给人的证据尚不充分;(3)禁用抗菌促生长剂并没有改变耐药模式,特别是禁用糖肽类阿伏帕星、氟喹诺酮类恩诺沙星和四环素类金霉素等促生长剂后,动物体和人体耐药菌数量仍然有增无减、持续上升,其原因可能归咎于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较强的传播特性和氟喹诺酮类耐药弯曲杆菌较强的适应性,而四环素类治疗用药的增加也必然增加肠道细菌的耐药性;(4)禁用抗菌促生长剂对动物养殖业带了一定的损失,比如,使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升高,使养殖动物治疗性抗生素的使用量增加,使养殖原料和场地相应增加等;(5)禁用抗菌促生长剂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人类公共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影响动物体肠道菌群发酵从而增加了有害气体的排放,提高了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细菌污染几率从而增加了人体食源性病原菌的发病率。总而言之,决策的制定需要权衡利弊、因地因时制宜,综合考虑禁用抗菌促生长剂对耐药性风险的控制作用以及对动物养殖业和人类公共健康的影响。结合中国动物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全球动物性产品需要程度,需要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寻找耐药性控制新措施;开展系统的风险评估,有的放矢地制定风险控制策略;加强政府监管力度,避免药物滥用,促进合理用药以延缓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158.
四川西南部小麦白粉菌群体毒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明确四川西南部白粉菌群体毒性及其遗传变异情况,本文将2011年采自四川西南部的小麦白粉病标样进行单孢子堆分离纯化,共获得48个白粉菌菌株,并将其按采集地划分为4个地理群体。利用28份已知抗白粉病基因材料测定了群体的毒性频率,并运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探讨了其遗传多样性。毒性测定结果表明,白粉菌群体毒性较强,群体间毒性结构存在差异。供试群体对Pm1、Pm3a、Pm3b、Pm3d、Pm5a、Pm6、Pm19的平均毒性频率达50%以上,而Pm13、Pm XBD、Pm5b、Pm2+6、Pm5+6抗性保持良好,平均毒性频率在10%以下。群体间毒性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用筛选出的10对SRAP引物共获得160个清晰、稳定的扩增位点,多态性频率为50.63%;白粉菌群体遗传多样度(h)、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198 8、0.322 7,遗传变异主要源于群体内部。群体间基因流数值均在6.50以上,说明四川西南部白粉菌群体间菌源迁移频繁,基因交流较为充分。M antel Test分析表明SRAP标记解释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与地理距离、毒性多样性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9.
反枝苋对咪唑乙烟酸抗性水平及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初步明确大豆田反枝苋对咪唑乙烟酸的抗药性水平,并从分子角度对抗药性机制进行解释,以我国四川成都和黑龙江嫩江采集的反枝苋种子为材料,通过琼脂法检测了反枝苋对咪唑乙烟酸的抗药性水平,并分别对R(嫩江抗性种群)和S(成都敏感种群)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LS)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皿内生测结果表明,成都种群的GI50为11.20,嫩江种群的GI50为52.26,其抗药性指数RI为4.67。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与S种群相比,R种群反枝苋ALS位于高度保守区Domain B编码574位氨基酸的基因发生突变,TGG突变为TTG,导致色氨酸被亮氨酸取代。ALS保守区域氨基酸的替换可能是嫩江反枝苋种群对咪唑乙烟酸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0.
乌龟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乌龟(Chinemys reevesii)又名中华草龟、草龟等,隶属于龟鳖目、龟科,是龟类中最常见也是分布最广的一种。据《本草纲目》记载,"介虫三百六十,而龟为之长",近年来其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研究价值和观赏性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人工养殖的乌龟批量上市,全国市场日上市量7万~8万kg,发展乌龟养殖前景广阔[1,2]。近年来,在江浙地区养殖的辐射下,安徽乌龟人工养殖发展迅速,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