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51.
以 51个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河南浚县、河北赵县和山西定襄同时开展大田试验,设置低氮和高氮两个氮素水平,研究各品种在不同供氮条件下的产量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锦华228、 C3288、潞玉1611、汉单169、迪卡 653、 C1210和汉单 777为高产品种,潞玉 1611、新单 58和锦华 228在 3个试验点均为双高效型品种,金海 2010、郑单 958和 C2235在河南和山西点为低氮高效型, ND1602、龙单 81和敦玉 323在河北和山西点为低氮高效型,浚单 3136和农华 5号在河北和山西点为高氮高效型。双高效品种的增产潜力为 8.00%~13.58%。因此,在黄淮海地区,选择种植潞玉 1611和锦华 228等高产氮高效型品种,进行合理田间管理,可实现黄淮海地区夏玉米高产稳产和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52.
缺锌是限制黄淮海地区石灰性土壤中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之一,施用锌肥是玉米获得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为筛选黄淮海地区适宜种植的锌高效基因型夏玉米,以10个主栽夏玉米基因型为研究对象开展大田试验,设置4个喷锌时期,研究各基因型在施锌条件下果穗凸尖长和籽粒产量及锌含量的变化,根据锌响应度差异筛选出夏玉米锌高效基因型。结果表明:喷施锌肥4.5 kg ZnSO4·7H2O/hm2后,玉米果穗秃尖长度显著降低,拔节期大口期1:1喷锌处理下籽粒产量提高7.5%达8.73 t/hm2,籽粒锌含量提高34.3%达43.94 mg/kg。与不施锌相比,拔节期大口期1:1喷锌处理下,各基因型玉米以‘迪卡653’和‘隆平638’的秃尖长降幅最大,‘谷神玉66’和‘郑单958’增产最明显,‘郑单958’籽粒锌含量增幅最大。各基因型玉米锌响应度聚类分析表明,‘谷神玉66’和‘郑单958’为锌高效型品种,可在缺锌地区的黄淮海夏玉米生产中进行推广种植,在拔节期大口期1:1喷施锌肥总量4.5 kg ZnSO4·...  相似文献   
153.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快速测定牛奶和羊奶中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林可胺类、四环素类、性激素类、抗虫类共8大类43种药物(47种残留标志物)的残留。样品经1%氨化乙腈提取,90%乙腈(含0.5%乙酸)重复提取,低温冷冻净化除脂,使用ACQUITY UPLC BEH C18柱(100 mm×2.1 mm, 1.7μm)色谱柱分离,以10 mmol/L甲酸铵溶液(含0.1%甲酸)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ESI)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基质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显示,47种残留标志物在相应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的定量限为0.5~5μg/kg;在0.5~200μg/kg添加浓度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61.4%~115.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11.4%。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性强,适用于牛奶和羊奶中43种药物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54.
开展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成效评价是检验规划实施成效的重要方法。以景洪市为例,探讨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原则和评价方法,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回顾,对规划目标完成情况、林地资源情况、规划调整和应用情况进行系统评价,分析了规划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步规划实施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5.
为明确硝化抑制剂对夏玉米氮素高效利用的影响,通过连续2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减施水平下添加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累积转运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施20%并添加硝化抑制剂不影响玉米植株各器官及总干物质的累积量,各器官的氮素累积量及植株的总氮吸收量未出现下降趋势,其产量与正常施氮处理无显著差异。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植株的氮素转运量呈先增后降趋势,其中减氮20%配施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均最高,分别为62.41 kg·hm-2和44.54%,对籽粒氮素贡献率达33.96%。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平均为58.94 kg·kg-1;每生产100 kg籽粒平均需吸收纯氮1.96 kg,以减氮10%处理最高。综合玉米产量、氮素转运累积和利用等因素,在常规施氮的基础上氮肥减施20%,并配施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既能够保证玉米高产、稳产,又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素的高效利用,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6.
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是由单体乳酸和羟基乙酸构成的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其作为新型载体和传递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药学等领域。PLGA具有抗原展示和抗原包裹的功能,能保护包裹包括生物活性化合物(如蛋白质和多肽)、核酸及免疫调节分子在内的一系列物质,免受蛋白酶介导的黏膜表面降解,还能使药物或抗原缓慢释放,以减少免疫和用药次数,在肠道疾病治疗上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此外,还可将药物或抗原偶联到PLGA纳米粒表面起到抗原展示的作用,在疫苗研发和药物制备方面表现出优异特性。PLGA还可作为佐剂,增强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PLGA的表面修饰功能可用于药物的靶向递送,靶向递送治疗分子到身体的特定部位,既可减少不良副作用,同时还可提高局部原料药的浓度来提高药物疗效,是生物医学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PLGA纳米粒可单独或联合装载不同类型的药物,免疫原性小,且易于通过受控的化学合成进行调节,因此,PLGA作为生物医学领域应用潜力巨大的非病毒基因传递系统和药物传递平台,广泛用于疫苗制备和药物研发等领域。笔者重点综述了PL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