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5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6篇
  24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川中丘区农业结构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种植效益,从种植、作物、品种三方面对农业结构调整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研究。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积极开发利用两冬田,形成了稻用高效分带间套三熟制和稻果鱼模式,完善了旱三熟中厢带植模式。作物结构调整方面,调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蔬菜、饲料面积。引进、筛选出了适合川中丘陵区种植的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高产优质新品种。达到了结构优化、布局优化、质量优化的目的。调整后农民的收入和种植效益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2.
我省旱地面积大,旱粮比重高,全省共有旱地2724.2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占耕地总面积的46.5%。每年以小麦、玉米和薯类为主的旱地粮食产量占粮食总产的一半以上,尤其是川中丘陵和盆周山区旱地面积占全省总旱地总面积的72.6%,是我省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对旱地实行多熟种植历来是我省确保粮食增收的一大举措,持续研究高产高效的旱地多熟种植模式则成为旱地农业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我省旱地多熟种植模式形式多样,以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麦/玉/苕”旱三熟为主体,该模式经过30多年的应用,对我省粮食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3.
针对外槽轮排肥装置施肥作业均匀性不高的问题,设计一种风送式集中排肥装置及同步施肥控制系统。通过台架试验比较直槽、交错槽和螺旋槽3种排肥轮结构的排肥性能,并建立排肥轮转速与排肥速率的线性回归方程;基于北斗+GPS系统和限幅平均滤波算法提高行驶速度的监测精度,并据此开发施肥控制系统。结果表明:1)排肥轮转速为10~60 r/min时,螺旋槽结构排肥轮具有较好的排肥性能,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和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分别为0.15%和1.57%,排肥量均匀性变异系数<4%。2)排肥轮转速<60 r/min时,施肥控制系统的施肥调整响应时间<0.85 s;当理论施肥量和平均作业速度分别为300~600 kg/hm2和5.22 km/h时,施肥准确率>95%。该风送式集中排肥装置及施肥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同步、精量和均匀施肥作业。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明确“减穴稳苗”田间配置对西南稻区杂交籼稻冠层结构和光能分布特征的影响,从而为“减穴稳苗”田间配置在西南稻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在温江和汉源2个生态点设置田间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常规密植田间配置(THDP,行穴距30.0 cm×12.0 cm,每穴1.5苗,单、双苗错穴移栽)和“减穴稳苗”田间配置(ISRH,行穴距30.0 cm×24.0 cm,每穴3苗)两种配置,研究了不同田间配置对水稻冠层结构、冠层光能分布以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1)较常规密植,减穴稳苗显著提高了两生态点单穴茎蘖数,使抽穗期水稻上三叶的叶倾角下降了0.93%~3.97%,进而使单穴叶面积和冠层幅度显著增加80.39%和28.99%。(2)减穴稳苗改善了水稻冠层中下部通透性,使温江生态点冠层3~40 cm处的透光率提高了18.08%~42.55%,汉源生态点冠层3~100 cm处的透光率提高了5.49%~44.22%,进而使抽穗至成熟期冠层底部的日辐射量和光照度分别提高46.74%和11.54%~75.63%。(3)较常规密植,减穴稳苗有效提高了水稻上三叶的光合能力,剑叶、...  相似文献   
155.
为探明露场叠盘暗化出苗(darkened emergence by stacked plates in open space,DE)与无纺布覆盖(seedling mulched with non-woven fabric,NM)协同育秧对机插杂交籼稻成苗特性的影响,该研究于2020—2021年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以杂交籼稻天优华占为材料,以摆盘出苗(swing-plate emergence,SE)和薄膜覆盖(seedling mulched with film,FM)为对照进行试验,探究DE与NM对出苗微环境与出苗特征以及秧苗素质的影响,并验证其机插适应性。结果表明:1)相对于外界环境,DE提高了出苗微环境的平均温度与平均相对湿度。与SE相比,DE降低了温度与相对湿度变异系数,缩短了种子出苗时间,并大幅提高出苗率与出苗整齐度;较FM,NM改善了秧床微环境,促进秧苗均衡生长;DE+NM有效提高成苗整齐度与成苗率,2 a间成苗整齐度较DE+FM、SE+NM与SE+FM分别增加了7.22~8.91、3.67~5.55和8.29~10.38个百分点(P<0.05),2 a间成苗率分别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