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9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274篇
林业   123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156篇
  1632篇
综合类   409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8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41.
142.
液体地膜防治丘陵红壤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红壤丘陵区液体地膜对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和持续时间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径流量荒地喷液体地膜比对照(喷清水)增加1/5;园地比对照增加1/3。土壤侵蚀量荒地喷液体地膜比对照可减少1/2;园地比对照减少近1/3。旱稻喷液体地膜分别提高了出苗14%,有效穗11%,成穗率8%,由此增产753kg/hm2。液体地膜防治水土流失的持续时期约45d,可有效防治红壤地区夏收夏种农时季节的关键性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43.
[目的]研究不同汇水面积的周边外来雨水径流,计算绿地产流过程的动态径流系数以及对径流的削减率。[方法]采用人工模拟的下凹式绿地,模拟绿地的不同暴雨强度。[结果](1)30%下凹式绿地面积比基本可以拦蓄3年,5年一遇暴雨,稳定后径流系数在0.30以下;(2)下凹式绿地面积比为20%时,雨水口高8cm和5cm时对3年,5年一遇暴雨产生的径流削减率均在40%以上,稳定后的径流系数均在0.90以上,且两种雨水口高度下的削减率差异不明显,相比之下5cm雨水口高度设计较8cm更为合理;(3)绿地的产流速率变化过程曲线呈"几"字形,汇水面积越大、暴雨强度越大,产流速率稳定时的峰值就越大,产流历时也越长。[结论]下凹式绿地对暴雨条件下产生的径流有很好的削减作用,其所占面积比越大,削减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44.
四川紫色土地区典型小流域分布式产汇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针对日益加剧的四川紫色土地区水土流失情况,为定量分析紫色土地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程度,选取四川省南部县鹤鸣观小流域为研究区,在蓄满产流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紫色土地区小流域分布式产汇流模型。该模型以地块为计算单元,在每个地块上输入参数,然后依据流域产汇流机制计算每个地块的产汇流量,并用递归算法将计算结果推算到流域出口,得到流域径流总量。该模型能评价流域下垫面各因子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模拟每个地块次降雨产汇流过程。在鹤鸣观小流域进行了模型的检验与应用,模拟过程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该研究为四川紫色土地区水土保持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5.
坡面措施对小流域治理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对吕二沟坡面治理措施水平梯田、人工林地、草地等减水减沙作用进行分析,在治理度为50%的条件下,即使没有库坝沟道工程,流域治理仍具有显著的减水减沙效益:年均减水量为16.99万m3,减沙量为3.062万t,分别占年均计算径流,总量69.35万m3与年均计算输沙总量7.655万t的24.5%和40%。  相似文献   
146.
Abstract. Use of either three or six occasions to spread similar total amounts of slurry was investigated over the late winter/early spring period in two years, on plots with underdrainage. Slurry was spread on four 7 m by 25 m plots which were instrumented to allow collection of drainflow and runoff. The 'mobile water' pore space allowed transport of a small proportion of applied slurry through the 0.75 m soil profile. Evidence of a polluted 'mobile water' pulse occurred after periods of up to 48 hours following spreading, suggesting subsurface rather than overland flow. Timing of the pulse depended on whether subsequent rainfall accelerated the flow The contaminated flow persisted for 6–12 hours. The worst contamination of 39 mg/l NH4+ -N occurred under 'bypass flow' conditions, when 52 mm of rain fell during the 48 hours after a 5.2 mm application. Two contributory factors appeared important. The first was the long duration of the high intensity storm and the second was an extended period of severe frost believed to have created fissures associated with frost heave. Making several applications of slurry in amounts less than 35 m3/ha is preferable to fewer larger applications during spring, for cereals on medium to heavy soils. This recognises the likelihood of there being underdrainage on arable land and the optimal use of well-drained, partially frozen ground to avoid compaction by slurry tankers.  相似文献   
147.
天然径流量是流域气候及下垫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是流域水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深入探究长时间序列年径流量时间变化特征对流域水资源调控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基于黄河1470—2018年长时间序列天然径流量数据,综合采用EMD经验模态分解法、滑动平均法以及距平累积法揭示黄河549年间天然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与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年天然径流量变化过程具有显著的随机特征,随年份不同呈现波动性变化,5%及95%频率的年天然径流量分别为337.0亿m3和681.0亿m3。采用距平累积法可将黄河近549年天然径流序列以1825年为界分为2个时期;黄河年天然径流量以2.8年变化周期最为显著,其次为23.8年、47.3年、5.6年、11.3年周期规律,出现该周期性规律主要是由于太阳黑子活动、厄尔尼诺现象以及地极移动振幅变化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8.
水土保持对偏关河径流和泥沙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偏关河流域水土保持面积从1959年的1万1593hm2增加到1996年的5万5338hm2,占流域面积的28.90%。年径流量、常水径流量与年份和各类水土保持措施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年径流量与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和有效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常水流量与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和有效降水量关系很弱;偏关河流域小型蒸发器测定的蒸发量与年份呈显著负相关,但径流和泥沙变化并没有增加,说明水土保持是引起径流量和泥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洪水径流量、年输沙量和洪水输沙量变化一致,与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和有效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呈不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9.
黄土丘陵区不同降雨强度对农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仪器自身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分设5种不同的降雨强度分别研究半干旱区林地、草地、人工草地和耕地的产流产沙特征。模拟天然降雨最大雨强5.05mm/min,雨量118.2~300.3mm/h;雨滴落地速度、雨滴动能等降雨特征值与天然降雨特征值是一致的;不同立地条件下径流量、侵蚀模数随雨强的增加而增加,并与降雨强度呈指数函数或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50.
为研究土壤改良剂玉米茎秆汁液对中国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的影响和机理,该文通过室内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地表施加玉米茎秆汁液对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土壤减水减沙效益的影响。试验以未施加任何玉米茎秆汁液的黄土坡面为对照,设计单位面积玉米茎秆汁液施加量1 041.7 mL/m2,施加汁液体积分数25%和50%,降雨强度为50 mm/h,研究玉米茎秆汁液施加对土壤减水减沙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茎秆汁液的施加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降低产流产沙速率。对照、体积分数25%和50%汁液施加下的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分别为0.18、0.46和0.51 mm,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为5.70%、6.75%和7.17%。较对照,体积分数25%和50%汁液施加下,土壤的减水效益分别为45.81%和48.34%,减沙效益分别为65.00%和75.47%。玉米茎秆汁液的减水减沙效益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月均减水、减沙效益降低量约为1.25%和1.41%,研究中施加体积分数25%和50%汁液的土壤减水减沙效益约可持续3和4.5 a。综上,玉米茎秆汁液作为土壤改良剂在施加量为1 041.7 mL/m2时,茎秆汁液与水的体积比为1:1时,效果较好。该研究可以为将玉米茎秆汁液作为土壤改良剂用于土壤侵蚀的防治提供施放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