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39篇
  免费   457篇
  国内免费   572篇
林业   3036篇
农学   282篇
基础科学   676篇
  2655篇
综合类   3707篇
农作物   137篇
水产渔业   136篇
畜牧兽医   1891篇
园艺   371篇
植物保护   577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358篇
  2022年   424篇
  2021年   364篇
  2020年   430篇
  2019年   447篇
  2018年   289篇
  2017年   405篇
  2016年   470篇
  2015年   554篇
  2014年   677篇
  2013年   671篇
  2012年   713篇
  2011年   717篇
  2010年   728篇
  2009年   735篇
  2008年   985篇
  2007年   817篇
  2006年   556篇
  2005年   604篇
  2004年   408篇
  2003年   360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9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31.
浅海多途效应形成了在距离-频率平面的干涉谱图,本文利用距离域干涉谱提取干涉准周期作为反演匹配物理量,在单无限均匀海底模型的基础上,以最小均方差原则建立代价函数,通过模拟退火法搜索最优解,提出一种海底参数反演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反演所得参数在典型负跃层剖面下能有效地用于声场预报。  相似文献   
132.
为了使FY-2C/D 卫星资料反演云系微物理特征参数更好地应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利用2010 年8 月17—19 日山西夏季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的雷达、卫星、机载云物理探测平台的综合探测资料,对云系演变特征、人工增雨的可播性以及催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系维持时间达35 h,17日白天到夜间云层不断增厚,云粒子有效半径(Re)稳定变化较小,降水少,云系的自然降水过程较弱,具有较好的增雨作业潜力。8 月17 日白天云顶温度-10℃,云滴有效半径小于12 μm,云系密实,云中过冷水含量丰沛,大粒子与冰晶含量较少;夜晚在高云的播种效应之下,产生较大降水;持续稳定的中低层状云系存在较好的增雨作业机会。综合分析可知,适宜于这次夏季积层混合云降水人工催化条件的卫星判据为:云系厚度大于2 km,云顶温度-10~-20℃,云顶云粒子有效半径小于15 μm。  相似文献   
133.
《新农业》2014,(14):10-11
<正>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国家各部委及地方政府部门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对农业生产、加工、仓储、流通等多个领域给予扶持,项目补贴可以说是力度最大、见效最快的扶持手段之一,对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提升农业总体效益起到了显著作用。历年来,广大农业从业者对涉农补贴项目备加关注。通过盘点各类农业补贴项目,可以从中  相似文献   
134.
文章对青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组成、植物生活型组成、植物水分生态类型、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植被类型以及各资源植物种类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5.
<正>2015年4月8日上午,台湾一国两制研究协会理事长、台湾嘉农农业发展基金会董事长蔡武璋率团到广西访问,与广西农业厅座谈,共推桂台农业合作。广西农业厅副巡视员麦楚均代表自治区农业厅对台湾访问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广西与台湾农业合作多年,两岸交流联系密切。近年来,双方在农业开发和产发展、生物技术运用和推广等方面开展了合作,并已初见成效。广西与台湾气候相似,地理位置优越,欢迎台湾的专家学者到广西考察,拓宽合作范围,推动合作项目向纵深发展,促进两岸农业合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6.
风蚀坑活化形成的流动沙地直接危害草场,使土地逐渐丧失生产力。结合风蚀坑内风速变化特征,采取风蚀坑及边坡、风蚀坑积沙区沙障固沙技术,恢复风蚀坑植被。结果表明:风蚀坑及边坡设置黄柳沙障3 a,植被覆盖率达到27.0%,植物种为7种;PE纱网沙障植被覆盖率为31.0%,植物种为11种;PLA沙障植被覆盖率达到15.6%,植物种为4种;黄柳+PE复合沙障植被覆盖率达到75.3%,植物种为6种,而对照植被覆盖率为1.6%,植物种2种。在风蚀坑积沙区,设置沙障3 a后,PE纱网沙障植物种达到10种,黄柳+PE沙障为8种,PLA沙障为4种,黄柳沙障6种,而对照为1种;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50.3%、50.7%、22.7%、40.0%,而对照为4.0%。采取网格或带状PE沙障,带状黄柳+带状PE沙障对风蚀坑植被恢复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7.
该文根据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探讨了楼观台实验林场植被主要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对主要植被群系进行了分析,为林业生产、保护及研究等工作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38.
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38 a生5种密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林下植被,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对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土壤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杉木人工林下物种种类多达121种,灌木层以杜茎山(Maesa japonica)为主,草本层以双盖蕨(Diplazium)、黑足鳞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等蕨类为主。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大多在初植密度为5 000 hm~(–2)时最高。不同土层间各种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密度间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不同,更多的土壤养分在高密度或低密度林)分下达到最大。除了p H、有机碳以及纤维素酶外,其他土壤养分受林分密度变化响应均显著(P0.05)。0~2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关系更为密切,而20~4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关系更为密切。p H、全氮、碱解氮、有效磷与灌草层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最为密切。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显示,初植密度为6 667 hm~(–2)时最高(1.17),第二为3 333 hm~(–2)(0.93),其次为5 000 hm~(–2)(0.28)、1 667 hm~(–2)(0.12)和10 000 hm~(–2)(–2.49),得分前两名显著大于其他得分。以上结果表明,初植密度在5 000 hm~(–2)更有利于林下物种多样性的稳定,但不利于土壤养分的累积;密度过低或过高皆不利于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多样性的发展,特别是密度过高时,对林地伤害巨大;基于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多样性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出现"驼峰模式",杉木人工林初植密度6 667 hm~(–2)和3 333 hm~(–2)更适合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多样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9.
[目的]通过对比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去除与保留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特征,探讨林下植被管理对杉木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配对试验设计,对8块样地进行林下植被保留(UP)和林下植被去除(UR)2种处理,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和5种水解酶活性,计算土壤养分-酶化学计量比,并进一步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结果]林下植被去除显著降低土壤腐殖质层、0~5 cm、5~10 cm土层的含水量(SWC)、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养分含量,也抑制了0~5、5~10 cm土层的半纤维素酶(CB)和亮氨酸基肽酶(LAP)活性,林下植被去除与保留均对酸性磷酸酶(AP)活性影响不显著。5种土壤水解酶活性以及化学计量比与SWC、SOC、TN、TP、有效氮和养分化学计量比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且土壤的C、N、P水解酶活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ln(BG+CB)/ln(NAG+LAP)、ln(BG+CB)/ln(AP)和ln (NAG+LAP)/ln(AP)分别与土壤C/N、C/P和N/P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林下植被去除降低了土壤水分、全量养分、有效养分含量和酶活性(CB、LAP),且土壤水分、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与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关系极为密切,这些指标可能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0.
在对永定县非煤矿山废弃地现状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在非煤矿山废弃地栽植的各类植物品种并进行科学配置,提出了"草、灌、乔"相结合的植被生态修复技术思路,为非煤矿山废弃地治理以形成茂密的近自然植被群落结构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