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6篇
  14篇
综合类   146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63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31.
郭杰  何丽 《吉林农业》2011,(6):204-204
近年来,我国农村灾害频发,这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因此当前的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峻,新时期如何有效的利用气象信息服务做好农村防灾减灾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对气象信息如何有效对农村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服务进行有效探讨,提出了农村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2.
近年来,随着粮食安全问题凸显,木本粮食生产受到重视。采取问卷调查法,通过对福州市居民的木本粮食消费情况调查,了解木本粮食消费情况及消费行为,发现我国木本粮食消费比例较高,且以鲜食消费为主,而加工品消费比例较低。提出通过完善我国木本粮食消费市场,加强木本粮食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人们对木本粮食营养价值的认识,以刺激消费者对木本粮食的消费需求等建议,以期扩大人们对木本粮食的消费。  相似文献   
133.
燃烧秸秆是大气污染的源头之一,因此我国明确禁止焚烧秸秆,提出尽量采取全量还田的方法处理秸秆.此做法虽能缓解环境污染,但却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分析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并提出提升土地质量、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采用化学手段进行防治等病虫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4.
【目的】通过红花紫荚高秆豌豆品种 Cv 13 和白花绿荚矮秆豌豆品种 Cv 4 两个亲本,选育适合在 广东种植、兼具观赏和食用价值的红花紫荚矮秆豌豆新品种。【方法】以豌豆品种 Cv 13 和 Cv 4 为亲本,通过 正反交获得 F1 代后,再次种植,以红花、紫荚和矮秆 3 个性状为选育目标,从 F2 杂交后代中筛选红花紫荚矮秆 豌豆新品种。【结果】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发现,高秆相对于矮秆为显性性状,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分离规律; 荚色与花色有关,红花对应紫荚,白花对应绿荚,而荚色由质量性状控制。通过对 F2 代筛选得到两个红花紫荚 矮秆豌豆新品种,命名为 1 号和 2 号,对其相关表型和品质进行分析发现:1 号株高 94.00 cm,开红花结紫荚, 花青素相对含量 0.65;2 号株高 90.00 cm,开红花结紫荚,花青素相对含量 0.34。【结论】1 号和 2 号均是红花 紫荚矮秆豌豆新品种,兼具观赏和食用价值,其中 1 号花青素含量相对较高、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35.
正水肥一体化技术符合环保方向,可提高土地和空间的利用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绿色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与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作为一项适合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和高效的生态效益,将成为中国现代农业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1关于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  相似文献   
136.
本文分析了风景园林种植工程施工与管理流程,提出了在风景园林种植分部分项工程教与学及成本控制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风景园林工程种植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7.
基于PID算法的水稻直播机播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决现有的机械式水稻直播机镇压轮传动播种导致的漏播以及播量无法同步均匀调节的问题,实现水稻直播机播量自动精准调节。【方法】对现有苏南地区传统机械式水稻直播机进行自动化改造,设计了基于PID调速算法的水稻直播机播量控制系统。该系统在田间播种作业时,由设计的测速轮采集机具作业速度,结合设定的目标播种量和机具作业速度,依据播量控制策略得到排种轴理论转速;利用PID调速算法和编码器测到的排种轴反馈转速对直流电机进行闭环控制,可在线无极调节播量,从而实现精准播种。【结果】该系统排种电机空载时转速调整时间小于0.63 s,最大超调量8.21%,施加12.5 N·m负载时,排种电机最长回调时间为0.32 s。目标设计播量对应转速范围内,转速控制误差最大值小于7.21%,转速误差小于5.21%,田间播量误差小于4.92%。田间车速阶梯变化时,排种转速跟随响应及时,具有较高的排种同步性,与传统机械式水稻直播机相比播量调节性能显著提高。【结论】该系统自动化改造简便,重点改进了播量调节机构,提高了传统播种机播种性能,对传统机械直播机具有较高适配性。  相似文献   
138.
为了对边区莱斯特种羊的“烂肺病”做出确切诊断,1986—1987年从病羊群采集病料和血清做了病原诊断和血清抗体检查。结果分离到5株致病性霉形体,并证实其与国际标准绵羊肺炎霉形体 y98C3株的抗原性完全一致,60份被检血清做了霉形体病琼脂扩散试验,检出阳性血样18份,疑似血样10份,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动物感染试验和药物治疗试验等初步确定绵羊肺炎霉形体是“烂肺病”的主要病原,也明确了边莱羊对绵羊肺炎霉形体有高度易感性,成年羊继发感染巴氏杆菌、化脓棒状杆菌后常引起化脓性胸膜肺炎。其他病因诊断检出绵单进行性肺炎病(OPP)疑似血样5份、衣原体病阳性血样3份、合胞病毒病阳性血样6份,从上述有抗体反应羊中都未分离到病原,它们能否引起“烂肺病”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9.
以郑单958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空白对照(CK)、正常水分条件下1 mmol/L丙三醇(Gly)处理玉米幼苗叶片、2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PEG)、20%聚乙二醇模拟干旱胁迫+1 mmol/L丙三醇(PEG+Gly)处理玉米幼苗叶片4个处理展开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外源施用1 mmol/L丙三醇能显著提高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积累减少;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和光系统Ⅱ潜在活性(Fv/Fo)显著提高,玉米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相对含水率及生长指标均显著提高,胞间CO2浓度(Ci)降低。因此,外源施用丙三醇能通过降低叶片的氧化损伤和提高细胞保水能力来改善...  相似文献   
140.
施琪  王文烂 《水土保持通报》2024,44(1):293-302,313
[目的] 以县域为单位对1980-2020年福建省耕地非农化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系统研究,揭示福建省耕地非农化的空间分布、迁移规律和集聚特征,以期为福建省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福建省1980,1990,2000,2010,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福建省耕地非农化时空演变特征。[结果] ①福建省耕地资源主要呈带状分布于东南沿海,且耕地面积随时间推移逐年减少。②福建省耕地非农化空间分布地域差异性显著,耕地非农化程度不断加剧,由东南沿海地区逐步向全省范围扩散。耕地非农化高等级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地区,以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为主要类型。③福建省耕地非农化重心偏离于几何中心,其分布具有非均衡性。耕地非农化重心主要位于该省几何中心东南方向,沿先西南后东南再西北的路径转移。福建省东南部地区的耕地非农化程度仍高于西北部地区,耕地非农化空间格局的总体趋势由东南部地区向西北部地区迁移。④福建省耕地非农化呈空间正相关性,空间集聚程度加深。"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变化对福建省耕地非农化空间自相关关系的格局演变起主导作用,"高-高"集聚由东南部地区向西北部地区转移,"低-低"集聚数量减少。[结论] 福建省耕地非农化程度不断加深,空间聚集度加强及耕地非农化重心逐渐向西北地区移动。为确保粮食安全,兼顾经济发展,应采取合理措施保护耕地,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