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5篇
  11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研究了在MES液体培养基内添加0.1~10.0mg·L^-1IAA诱导细基江蓠繁枝变种藻体切段再生芽形成无性系的效果。结果显示,藻体切段只能在形态学上端产生再生芽是细基江蓠繁枝变种的特性。与对照组相比,培养液添加0.1~5.Omg·L^-1低浓度的IAA均能不同程度提高藻体切段切口处再生芽发芽率和生长率,其中添加2.0mg·L^-1 IAA对藻段再生芽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佳,培养至35d时,再生芽平均长度达到(25.994-1.28)mm,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长度(18.50±0.92)mm。然而,培养液添加10.0mg·L^-1高浓度的IAA,反而抑制了藻段再生芽的形成与生长,相比于对照组,再生芽数量最少,发芽率和生长率最低,培养至35d时,再生芽平均长度仅为(12.23±0.85)mm,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IAA诱导江蓠再生芽的最适宜浓度为2.0mg·L^-1,可为进一步构建细基江蓠繁枝变种种苗快繁应用技术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2.
氮磷配施对济麦22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给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依据,在大田超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配施对超高产小麦济麦22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了超高产麦田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蒸腾速率(Tr)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氮磷配施对超高产小麦花后的光合特性及产量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花后各处理小麦旗叶的Pn、Gs、Tr、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SPAD值)等指标呈下降趋势,但与CK处理比较,施肥处理前期下降缓慢,差异达显著水平,N1P2、N2P2及N2P3处理与对照差异极显著.随着施氮和施磷量的增加,旗叶的Pn、Gs及Tr增强, SPAD值升高, LAI增大.但过高的施肥量(P2O5 225 kg/ha)导致小麦生育后期旗叶衰老加快,光合生理指标衰退迅速,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显著,最终导致小麦减产.经统计分析得出,氮肥和磷肥间对Pn、LAI及SPAD值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本试验条件下,超高产麦田的适宜施肥量为N 300 kg/ha和P2O5 150 kg/ha.  相似文献   
123.
限量补灌对旱地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响应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以青麦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个灌水处理下旱地冬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合参数、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变化.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了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等相关指标,并通过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进行模拟,得出了旗叶光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在补灌小于两水的情况下,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都随着补灌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均以拔节水60 mm+灌浆水60 mm(W3)的处理最高,而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随着补灌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在补灌三水的情况下,在拔节水60 mm+孕穗水60 mm+灌浆水60 mm(W4)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都明显小于补灌一水和两水的处理,而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却明显大于补灌一水和两水的处理,同时水分利用效率也是所有处理中最低的,表明过量的补灌对旱地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合作用有消极作用.产量虽然以W3处理的产量为最高,但是除去对照处理,其他4个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以拔节水60 mm(W1)的处理为达到旱地冬小麦高产的最佳补灌模式.  相似文献   
124.
为明确胶东地区适宜小麦滴灌铺管间距,在大田试验设置了4种滴灌处理:一管三行(T3,间距54cm)、一管四行(T4,间距72 cm)、一管五行(T5,间距90 cm)、一管六行(T6,间距108 cm),以无灌水处理(CK)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滴灌铺管间距对冬小麦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对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影响显著,可显著降低土壤水的消耗。不同滴灌处理冬小麦总耗水量和土壤水消耗量表现为T6T3T5T4,两年T6处理总耗水分别为407.5 mm和451.2 mm,显著高于T4处理。在枯水年,各处理WUE表现为T5T4T6T3CK;平水年,各处理WUE为T5T4CKT6T3,两年度T5和T4处理的WUE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中T5的WUE分别为24.3 kg·hm~(-2)·mm-1和19.4 kg·hm~(-2)·mm-1。适宜的滴灌管配置方式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有效穗数和子粒千粒重,T5处理两年产量最高,综合考虑T5经济效益最大,两年的经济效益分别达到10 976.35元·hm~(-2)和9 802.56元·hm~(-2)。一管五行间距90 cm是胶东地区最佳滴灌铺管间距配置。  相似文献   
125.
本文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南移福建池塘养殖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菌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仿刺参前肠(1 C_1)、中肠(1 C_2)和后肠(1C_3)测得的分类操作单元(OTUs)分别为424、444和414;三组样品的菌群物种丰度没有较大差别,但优势菌种存在较大差异;优势菌群方面,后肠的优势菌群为Haliea属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分别占后肠总菌数的11.97%和10.37%),而前肠和中肠的优势菌群均是乳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两者在前肠菌落中的占比分别为27.91%和6.08%,在中肠中的占比分别为33.24%和6.97%。在重复性方面,三组样品的菌落组成都有重叠,重叠率为74.35%,其中前肠与中肠相似度较高,菌株种类有90%以上重叠。本文研究为仿刺参肠道益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6.
干旱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花后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防雨旱棚池栽条件下研究了干旱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旗叶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开花后旗叶的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保护酶系统SOD、CAT和POD活性均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升高,产量也随之下降。与水浇地品种相比,旱地品种青麦6号和鲁麦21旗叶的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且下降缓慢,SOD、CAT和POD活性降低的幅度比较缓和,随着干旱胁迫MDA含量继续积累的速度缓慢,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降低的幅度小。青麦6号与鲁麦21相比,旗叶的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CAT、POD活性较高,MDA含量较低并且最终产量较高,说明青麦6号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能保持一个相对较优的生理状态,其代谢功能和抗旱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27.
在我国北方旱地冬麦区,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及其他因素影响。旱地小麦产量较低.影响小麦总产的提高。多年早地高产攻关证明,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可有效提高旱地冬小麦产量。旱地小麦“早、深、平”高产栽培技术适合于山东省及黄淮海冬麦区.“早”是指肥料早施,“深”是指肥料深施,“平”是指旱地小麦采用平播技术。  相似文献   
128.
不同肥力土壤下施氮量对小麦子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2,自引:18,他引:52  
在高、低两种肥力土壤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小麦子粒产量和综合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肥力土壤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呈二次曲线关系,获得小麦高产的适宜施氮量J17为193.0kg/hm2,L21为211.4kg/hm2;在低肥力土壤上,随施氮量的提高子粒产量增加,但施氮量超过300kg/hm2时增产效应下降。施氮能够显著提高小麦子粒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改变子粒蛋白质和淀粉各组分所占的比例,提高面团吸水率、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和评价值等品质指标,以及有利于小麦粉RVA谱特征值的提高,而且高肥力土壤的效果优于低肥力土壤。表明在高肥力土壤下有利于强筋小麦品质性状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9.
报道了长牡蛎四体诱导的新技术。采用长牡蛎二倍体卵子与精子授精,用1.5mg/dm^3CB在受精后4min处理受精卵40min抑制第一和第二极体排放诱导四倍体,获得稚贝(1-3mm)2000粒,其中四倍体占85%,三倍体占5%,三倍体/四倍体嵌合体占10%。本文首次报道可存活的三倍体/四倍体嵌合体稚贝。  相似文献   
130.
为了探究南移养殖仿刺参在高温胁迫下的应答特征,测定了南移仿刺参在不同温度下热休克蛋白基因hsp10、hsp60、hsp70和hsp90的表达变化,以及不同温度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SZ)的活性变化。结果发现,实验组(20 ℃、24 ℃、28 ℃、32 ℃)相比于对照组(16 ℃),仿刺参热休克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在28 ℃和32 ℃高温组中,各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提高。其中,hsp70相比与其他基因对热胁迫更为敏感。,在28 ℃胁迫下,南移仿刺参群体(N组)和北方群体(S组)肠道组织的对比中,N组表达量随时间增加的变化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S组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除hsp70外,S组其他基因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量都低于N组。S组和N组体壁中SOD和LSZ活性随着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T-AOC、CAT、ACP 和AKP的活性随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除28 ℃下S组T-AOC和CAT的活性低于N组外,在其他温度下,S组的各个酶的活性都高于N组。结果表明,仿刺参南移群体在南方地区经历了一周年的养殖后,表现出了更高的温度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