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16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57篇
  89篇
综合类   208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9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重金属存在下微塑料对环丙沙星的吸附特征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揭示微塑料在重金属与抗生素共存体系中的吸附特征,以聚酰胺(PA)、聚氯乙烯(PVC)为典型微塑料,以环丙沙星(CIP)作为目标抗生素,以Cu、Cd为重金属代表,通过批量吸附试验研究了重金属存在下微塑料对CIP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结果表明:PA和PVC两种微塑料对CIP的吸附同时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由Langmuir方程拟合得到的CIP对PA和PVC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846 mg·g~(-1)和1.862 mg·g~(-1)。不同pH下两种微塑料对CIP的吸附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pH为6时吸附量达到最大。重金属Cu、Cd存在下的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方程,Cu的存在显著促进了微塑料对CIP的吸附,而Cd的存在抑制了微塑料对CIP的吸附,Cu、Cd没有改变吸附量随pH变化的趋势。PVC对CIP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PA吸附CIP的机制包括酰胺基与羰基间氢键的产生,此外静电相互作用、极性作用也是两种微塑料吸附CIP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重金属Cu、Cd存在下,可以改变微塑料对CIP的吸附量,但不会对PA、PVC吸附CIP的机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2.
2005-2007年在湖南溆浦试验示范了“温敏核不育水稻繁殖-双季晚稻-绿肥”复种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该模式能明显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介绍了该模式的适宜推广区域与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3.
对6种典型废弃生物质(锯末、稻壳、纸屑、橱芥、废塑料、废橡胶)进行热重实验分析及热解动力学分析;同时,利用TG/DTG曲线分析了它们的基本热解特性,包括热解区间、最大热解速率的温度、不同加热速度等对热解进程的影响等;通过热解动力学分析,给出了基本的热解动力学方程,研究了各种原料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动力学参数,为废弃生物质制取生物质能源技术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4.
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水面蒸发进行研究,并与多元线性回归和主成分回归2种方法的拟合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多元线性回归各参数均通过t检验,拟合较好;主成分回归中,参数b2未通过t检验,拟合效果不如多元线性回归好。BP神经网络模型、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回归建立的水面蒸发量观测值与拟合值的回归方程中决定系数分别为0.8986、0.7993、0.7984。应用BP神经网络进行分析,相对误差小于10%的样本个数超过总样本个数的40%,相对误差不超过30%的样本个数接近80%;而其它2种方法相对误差大于10%的样本个数超过总样本数的80%,相对误差大于50%的接近总样本个数的30%。可见,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水面蒸发量计算,远优于其它2种方法,应用此方法进行水面蒸发量的预测是非常理想的。  相似文献   
115.
金露梅灌木林是青海最大的灌木林区之一。目前对金露梅叶片的研究仅限于解剖结构、灌丛地上部分生物量和黄酮类物质的研究,对青海野生金露梅叶成分整体研究少。2005年7月在海拔2840m和2510m处采野生金露梅叶作为样品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在海拔2840m处黄酮的含量高于样品在海拔2510m处的含量;单宁的含量相当;样品在海拔2840m处还原糖的含量高于样品在海拔2510m处的含量,粗蛋白的含量低于样品2510m处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6.
不同营养和培养条件对黑白轮枝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在不同营养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白轮枝菌在甜菜、甜瓜及梅干培养基生长较好,在Christen培养基上生长很慢.该病菌能充分利用甘露醇和天门冬酰胺,在3~28℃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23℃,在2℃或29℃时,该病菌停止生长;该病菌的上限致死温度为45℃处理7 h;该病菌很耐低温,在-25℃条件下存放18个月仍具有活性,在pH4~11均能生长,在pH6.5左右时生长速度最快,当pH<3.5或>11.5时,该病菌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117.
国内外利用藻类技术处理废水、净化水体研究现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论述了利用藻类处理废水和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利用藻类处理废水、净化富营养水体 ,既能保护环境 ,又能节约资源 ,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未来藻类处理废水、净化水质应和生物基因技术、藻菌体、驯化微生物技术、人工神经网络及生物控制技术相结合 ,充分利用食物链中能流和物质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18.
119.
毛乌素沙地是一个农、林、牧交错出现的生态脆弱区。沙区人民为维持脆弱的生态平衡进行着坚持不懈地努力 ,并取得可喜的成绩。但随经济的发展 ,对沙区的压力也在增加 ,既有自然因素 ,又有社会因素 ,更有人为因素。沙区局部地区流沙在扩大 ,耕地在扩大 ,这种现象应引起各方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0.
南方三熟区早熟油菜品种养分需求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稻?稻?油三熟制早熟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特征,分析其与常规熟期油菜品种的差异,为南方三熟区早熟油菜生产中科学借鉴已有的常规熟期油菜施肥技术和理论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7年冬季至2019年春季,在湖南省衡阳市布置为期两年的田间小区试验,供试品种为早熟品种湘油420和常规熟期品种湘油1035,从播种45~50天后开始,每隔15天左右取样测定两个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N)、磷(P)、钾(K)、硼(B)、镁(Mg)元素的吸收特征,并在收获期测产。  【结果】  早熟品种的干物质、K和Mg的积累量低于常规熟期品种,两年平均分别低11.2%、6.3%和11.0%,但其收获指数、籽粒产量以及N、P、B素积累量高于常规熟期品种,两年平均分别高4.4%、8.2%、22.2%、10.0%和22.7%。早熟品种干物质和磷素净增量在角果发育期最大,常规熟期品种在开花期最大,在2017—2018和2018—2019年度,角果发育期早熟品种干物质净增量分别为6492和3559 kg/hm2,分别占总积累量的52.3%和35.8%,开花期常规熟期品种干物质净增量分别为4975和4867 kg/hm2,分别占总积累量的37.1%和41.8%;角果发育期早熟品种磷素净增量分别为15.0和12.0 kg/hm2,分别占总磷积累量的47.5%和31.7%,开花期常规熟期品种磷素净增量分别为12.1和16.8 kg/hm2,分别占总磷积累量的44.1%和46.1%。氮素净增量早熟品种为开花期最大,常规熟期品种为苗期最大,开花期早熟品种氮素净增量分别为62.8和46.2 kg/hm2,分别占总氮积累量的46.8%和41.9%,苗期常规熟期品种氮素净增量分别为53.0和51.5 kg/hm2,分别占总氮积累量的48.6%和56.7%。最大钾素净增量早熟品种和常规熟期品种均在开花期,但钾素净增量的次高期早熟品种为角果发育期或蕾薹期,常规熟期品种为苗期,早熟品种最大钾素净增量分别为120.6和172.1 kg/hm2,分别占总钾积累量的39.9%和66.8%,常规熟期品种最大钾素净增量分别为105.8和145.0 kg/hm2,分别占总钾积累量的32.8%和52.7%,该期K素净增量占比早熟品种高于常规熟期品种。B和Mg素净增量最高时期2017—2018年度为早熟品种在角果发育期,常规熟期品种在开花期,而2018—2019年度两品种均在开花期,但该年度B素净增量次高时期早熟品种 (角果发育期) 仍滞后于常规熟期品种 (蕾薹期);B素净增量最高时期的占比早熟品种分别为47.5%和58.4%,常规熟期品种分别为64.3%和54.9%,对应的净增量早熟品种分别为237.9和249.7 g/hm2,常规熟期品种分别为260.1和193.6 g/hm2;Mg素净增量最高时期的占比早熟品种分别为39.4%和39.5%,常规熟期品种分别为37.7%和37.0%,对应的净增量早熟品种分别为6.2和3.4 kg/hm2,常规熟期品种分别为6.4和3.8 kg/hm2。  【结论】  常规熟期品种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高峰主要集中在苗期到开花期,而早熟品种在开花期到角果发育期,明显迟于常规熟期品种,其中延迟最明显的是氮素养分吸收。因此,在生产中早熟品种氮磷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均应更加注意满足开花期至角果发育期的养分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