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3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416篇
林业   737篇
农学   272篇
基础科学   1204篇
  1213篇
综合类   4370篇
农作物   119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251篇
园艺   123篇
植物保护   411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268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464篇
  2013年   461篇
  2012年   515篇
  2011年   501篇
  2010年   415篇
  2009年   456篇
  2008年   492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1.
花生黑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平均增产20%~30%。其主要栽培措施是: 选择中上等肥力的壤土和沙壤土地块。地膜选择黑地膜。本文就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花生田利用黑膜除草增产进行了专门研究。结合试验研究,认为使用黑地膜,能够起到很好的除草、增产效果。花生田利用黑地膜除草增产是目前一项较好的实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2.
为了探究不同用量氮肥配施生物质炭或小麦秸秆对旱作农田N2O排放通量的影响,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连续进行4年不同氮素水平配施不同有机物料的田间定位试验,试验以3种施氮用量(不施氮肥、50 kg(N)·hm-2氮肥、100 kg(N)·hm-2氮肥)配施2种有机物料(小麦秸秆S、生物质炭B)及无有机物料 (C)共组成9个处理,于2016年11月—2017年10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N2O通量进行全年内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各处理N2O年平均通量大小排序SN100>CN100>SN50>CN50>BN100>SNO>BN50>CN0>BN0,各处理N2O排放通量变化趋势一致;相较N0处理(CN0、SN0、BN0)的年平均排放通量,N50(CN50、SN50、BN50)和N100(CN100、SN100、BN100)处理分别增加了6.92%和10.03%。相较CN0、CN50和CN100,与其相同氮素水平配施生物质炭后,N2O年平均排放通量分别降低了0.49%、3.15%和4.67%;配施秸秆后,N2O年平均排放通量分别增加了6.37%、3.44%和2.73%。单施氮肥或小麦秸秆配施氮肥均增加了N2O排放的增温潜势,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减少了N2O排放的增温潜势。主效应分析表明,氮素、秸秆均对提升N2O排放通量发挥显著效应,而生物质炭具有降低效应。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温度与N2O通量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与N2O通量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关系(P<5%)。通径分析表明,土壤温度对N2O通量的增大作用远大于土壤含水量对N2O通量的减小作用。秸秆或生物质炭与氮素无交互效应,N2O排放通量随氮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大,秸秆还田促进了N2O排放而生物质炭抑制了N2O排放。因此,添加生物质炭对旱作农田固氮减排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3.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夜间农田实时语义分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易诗  李俊杰  贾勇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18):174-180
农田环境实时语义分割是构成智能农机的视觉环境感知的重要环节,夜间农田语义分割可以使智能农机在夜间通过视觉感知农田环境进行全天候作业,而夜间无光环境下,可见光摄像头成像效果较差,将造成语义分割精度的下降。为保证夜间农田环境下红外图像语义分割的精度与实时性,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红外图像的红外实时双边语义分割网络(Infrared Real-time Bilateral Semantic Segmentation Network,IR-BiSeNet),根据红外图像分辨率低,细节模糊的特点该网络在实时双边语义分割网络(Bilateral Semantic Segmentation Net,BiSeNet)结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其空间路径上,进一步融合红外图像低层特征,在该网络构架中的注意力提升模块、特征融合模块上使用全局最大池化层替换全局平均池化层以保留红外图像纹理细节信息。为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在夜间使用红外热成像采集的农田数据集上进行试验,数据集分割目标包括田地、行人、植物、障碍物、背景。经试验验证,提出方法在夜间农田红外数据集上达到了85.1%的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同时达到40帧/s的处理速度,满足对夜间农田的实时语义分割。  相似文献   
114.
袁佳炜  石复习 《农业工程》2019,9(6):101-105
介绍了一种新型声光组合农田驱鸟装置的创新设计。该装置将激光扫描驱鸟与随机语音驱鸟的优势相结合,设计了旋转透镜配合激光形成持续性激光闪光驱鸟,以扩大驱鸟面积,增强驱鸟效果。在农田(55 m×75 m)驱鸟试验中发现,使用该装置后,鸟类停留数量较使用前(5.28只)减少了29.5%,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该新型农田驱鸟装置的创新设计对种植业防护,以及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鸟害损失可发挥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5.
农田排水具有防涝、控水和排盐等多重功能,其中暗管排水是当今最有效的大面积农田排水解决方案。暗管系统的施工从完全人工安装、人工结合机械安装,发展到全机械化安装,实现了基于激光/卫星定位系统的坡降和高程(埋深)控制,作业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然而,暗管排水技术专业性强,施工装备复杂,系统实施难度大、一次性投资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结合生产实际选用最宜技术和装备,进一步完善施工规范,积极探索和开发新工法、新材料和新装备,提高施工装备作业能力、效率和质量,依靠技术创新不断降低工程造价和投资风险,提高技术可接受性。此外,还需加强技术培训与国际合作,广泛汲取国际先进经验和教训,将我国暗管排水技术应用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大规模提升我国盐渍和涝渍化土地质量,逆转或恢复日益恶化的盐碱土地生态环境,确保农林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6.
殷赟 《北京农业》2014,(33):120
从加快建设高台县农田林网,推动造林绿化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入手,详细地论述农田林网建设的三大作用,重点介绍了当前高台县农田林网建设存在的五大问题,结构不合理,网络不达标,造林保存率、成活率较低,分析了农田林网的效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为推动当前造林绿化跨越式发展的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17.
我国现在的农业生产模式正处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大田种植模式的过渡阶段,大田种植模式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大田农业信息化生产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8.
<正>8月11日,北京农田观光向日葵季启动仪式在京郊密云县雾灵西峰彩葵园内隆重举行。这是继油菜花后,北京农田观光季推出的又一个农田观光主题。雾灵西峰彩葵园位于密云县新城子镇雾灵西峰风景区内,种植向日葵面积20余公顷,其中种植彩色观赏  相似文献   
119.
针对农田小气候监测的需要设计了一种便携式农田小气候信息采集装置,并对该装置系统结构、硬件结构及系统软件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实地调试结果证明,该装置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便于携带,采集信息范围较广,完全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求,适用于农田、果园、草原等多种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20.
近十几年来,借助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兴安盟造林面积平均以每年增加60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荒山荒坡造林、农田防护林建设、通道绿化等都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随着林业生态建设向纵深发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可用来造林的宜林荒山荒地在逐渐减少,而且这些地块大多在偏远地区,致使造林成本和管护费用不断加大。更重要的是造林质量得不到保证,造成一些地方出现“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