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低蛋白混合日粮对金钱豹血液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6只健康金钱豹从纯肉日粮逐步转变为以商品犬粮为主的混合日粮(犬粮:纯肉=7∶3),使日粮蛋白质水平从75.8%下降为51.8%,试验期为6个月。测定试验前后外周血液学指标和免疫学指标,并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成对资料均数间方差统计。结果:采食混合日粮后,金钱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血清IL-6水平均显著高于试验前(P<0.01),可认为含商品犬粮的混合日粮,有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3.
以8只东北虎全血为材料,用CTAB自配细胞裂解液和细胞沉淀液,采用改进的方法提取基因组DNA。结果表明,提取的基因组DNA纯度高,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基因组DNA,主带清晰、无拖尾现象。  相似文献   
104.
金钱豹采食前后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恢复并提高笼养金钱豹的野性和兽性,使其不至于丧失在野外生存的能力,对广州动物园试验场的4只金钱豹进行了为期近2个月的采食过程行为观察。结果表明,笼养金钱豹的年龄越大,越常表现出一系列的刻板行为,这种行为在采食前表现更为突出。而采食活体动物能有效地减少刻板行为的发生,并提高其野性和兽性。  相似文献   
105.
御成门沙门菌是沙门菌中的稀少血清型,其致病性尚未见报道。以BALB/c小鼠为模型,旨在研究牦牛源御成门沙门菌swun3736菌株的致病性。采用灌胃的方法,测定swun3736菌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细菌在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及各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等。结果表明,御成门沙门菌swun3736菌株对小鼠的LD50为5×102 CFU。以105 CFU·只-1灌胃感染小鼠,24h后最先在肺中分离到该菌,72h从脾、肝、肾及胰腺等器官中分离到该菌,96h从心和大脑中分离到该菌。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肺、脾、肝、心、肾和回肠出现变性、坏死与炎性细胞浸润等病变。除回肠外,其他肠段未见明显病变,提示回肠为该菌的入侵门户。本试验结果表明御成门沙门菌swun3736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其公共卫生学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6.
对烟草商业企业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服务烟叶生产业务的可行性、优劣进行分析,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条件下对烟草商业企业建设烟农服务平台提出设计思路与搭建架构,并分析微信公众平台实施过程中易产生的风险,为烟草商业企业烟农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东北虎混合日粮营养和表观消化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圈养东北虎对主要营养成分的摄入量和利用率,对5只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日粮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和表观消化率的测定。结果表明:虎对粗蛋白、脂肪、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平均分别达(93.17±3.24)%、(98.36±0.62)%、(91.09±3.24)%;对干物质及灰分的表观消化率差异较大,平均分别为79.65%~93.74%,21.56%~73.77%。东北虎对粗蛋白、脂肪的每日摄入量分别为:(405.1±18.3)、(268.9±8.3)g,消化能为(22330.6±1181.9)kJ。  相似文献   
108.
臭氧储粮灭菌杀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绿色熏蒸剂臭氧(O3)对玉米、小麦进行灭杀菌虫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臭氧具有明显的灭菌、杀虫效果和一定的除异味作用,对储粮和环境无污染,粮食品质基本无影响,值得在仓储行业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9.
研究了韶关市曲江小坑果园表层土壤(0~20 cm)和亚表层土壤(20~40 cm)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状况及垂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果园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在土壤中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表层土壤的3种微生物总数高于亚表层(p=0.001),是亚表层的4.03倍.(2)表层与亚表层土壤中的细菌数量均远高于同层的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前者约占微生物总量的80%,后两者各占微生物总数的10%左右.(3)果园土壤微生物数量随不同时间而变化,总体变异系数为8.7%,且不同土壤深度的微生物数量变化存在明显差异(p=0.001).表层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变动系数(10.7%)为亚表层土壤变动系数(1.3%)的8.2倍.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 Lamb. ) Hook] 林物质生产中养分利用特征,为其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进行。供试林分7年生时,在林内设立了4 块固定观测样地,并在林分7、11、16、20、25年生5个林龄时,测定林分生物量,测定树木中K、Ca、Mg、N和P含量。根据枝叶枯死前后养分浓度差异和枝叶枯死量,估算枝叶枯死前的养分转移量。用某林龄段首尾两次测定的养分浓度差值,估算某林龄段以前生长且在该林龄段仍存活的生物质中新补充或转移出的养分量。将这些养分与从土壤吸收的养分结合一起,综合分析林分物质生产中的养分利用特征。【结果】林分物质生产利用的总养分中,土壤养分比例占79.3%~96.5%,随林龄增加持续下降;枝叶枯死前转移的养分占3.52%~17.6%,随林龄增加持续上升;林分12年生后,积累在某林龄段开始前林分生产的,在某林龄段结朿时仍存活的器官物质中迁移出的养分再利用占3.11%~3.40%,随林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树干高生长阶段以前,养分利用效率随林龄增加而下降,进入树干高生长阶段以后,养分利用效率随林龄增加而上升。【结论】林分用于物质生产的养分来自土壤、枝叶枯死前转移和植物活组织转移3个方面的养分。只要有枝叶枯死发生,枝叶枯死前就有养分迁移出来用于物质再生产。只有杉木林郁闭后,才发生某林龄段以前林分生产的,且在该林龄段仍存活的生物质中有部分养分被迁移出来再利用。林分养分利用的年变化受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需求量的制约,同时杉木体内养分再分配及贮备机制、杉木生长规律和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利用效率等共同调控着养分利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