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5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林业   315篇
农学   390篇
基础科学   262篇
  233篇
综合类   2093篇
农作物   398篇
水产渔业   261篇
畜牧兽医   1142篇
园艺   298篇
植物保护   25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5篇
  1967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近来我市农机户普遍反映,购机补贴必须在30马力以上才能享受的规定不太适合我市情况,希望2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也能享受补贴。笔者认为,根据我市现有农机化水平,如果将购机补贴规定调低,能满足部分农机户购买小型拖拉机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土壤Cu浓度对土壤性状动态变化规律及甘蔗生长的影响,为农产品安全生产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设置不同土壤Cu浓度处理(44.15、61.65、79.15、86.65、94.15、269.15、444.15mg/kg),在甘蔗不同生长期采样分析土壤性状及蔗株的生长情况。【结果】土壤脲酶随Cu浓度的增加(44.15-444.15mg/kg)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Cu浓度为86.65或94.15mg/kg时达最大值;甘蔗各生长期土壤碱解N随土壤Cu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脲酶活性与Cu浓度呈负效应,其中分蘖期和伸长期达到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土壤碱解N与Cu浓度呈正、负效应,其中分蘖期和伸长期呈显著正相关;甘蔗株高、茎径、产量、蔗汁锤度随土壤Cu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甘蔗Cu受害临界值为土壤全Cu269.15mg/kg或蔗茎Cu7.82mg/kg。【结论】适宜的土壤Cu浓度可提高土壤脲酶活性、碱解N含量及甘蔗产量、品质;土壤脲酶活性与Cu浓度呈负效应,土壤碱解N与Cu浓度呈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3.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如今越来越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每年因心脑血管病死广约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类死因之首。  相似文献   
104.
在分析小规模经营农户的特点和其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农地权集中转型、农业产业化、都市农业功能拓展、劳务经济、专业合作社、高效农业、农业大户等小规模经营农户增收途径。  相似文献   
105.
黄帚橐吾是分布在高寒草甸的一种常见毒害草,研究黄帚橐吾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对于探索黄帚橐吾在高寒草地上的扩散机制以及有效防除黄帚橐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年份采集的黄帚橐吾种子进行不同的低温预处理,比较其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和苗长等的变化,探讨低温预处理对黄帚橐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预处理24 h和-20℃预处理2 h,当年采集的黄帚橐吾种子发芽率有明显提高;经过-20℃预处理2 h,黄帚橐吾种子发芽指数无明显变化,4℃处理24 h后发芽指数也无明显变化,但经过48、72 h的4℃低温预处理后,发芽指数显著低于对照;随着4℃处理时间的延长,黄帚橐吾根长和苗长均有降低的趋势,而经过短时间(0.5 h)的-20℃预处理,储存1年后的黄帚橐吾种子苗长显著高于对照,根长无显著变化。综上所述,储存1年的黄帚橐吾种子的萌发活力低于当年采集的种子,但经过低温预处理后二者在发芽指数和苗长上的差距有所减小。因此,低温处理可以改善黄帚橐吾种子经过长期储存而引起的萌发活力降低的现象,但长时间低温处理会对黄帚橐吾幼苗的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了解福建省猪场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的流行及oppA基因遗传进化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16S rRNA PCR扩增测序、PCR荚膜分型、oppA基因克隆及相似性分析、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分离到10株菌,分离菌在血平板上形成淡灰白色、湿润光滑、奶油露珠状菌落;分离菌株能酵解蔗糖、果糖、麦芽糖和甘露醇,不能分解葡萄糖、枸橼酸盐、乳糖、硫化氢等,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生化特性基本一致;分离菌株16S rRNA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相似性达99.9%以上,10株分离菌均为多杀性巴氏杆菌;PCR荚膜分型显示,6株分离菌为荚膜A型,4株为荚膜D型;基于oppA基因的遗传进化树显示,10株分离菌均位于同一分支内;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在24 h内攻毒小鼠死亡率较高(21/30),分离菌有较强的致病力。【结论】福建省猪场猪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菌株的荚膜血清型主要是A和D型,且大部分菌株都来源于共同的祖先,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资料,并为该病的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7.
旨在利用覆盖全基因组和性状的特异性SNPs标记预测和牛、西门塔尔牛与荷斯坦牛杂种优势,为牛杂种优势利用和选种选配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分别利用牛Illumina Bovine HD 770 K和GGP Bovine 100 K芯片对464头和牛、1 222头西门塔尔牛和43头荷斯坦牛3个亲本群体进行基因型分型,并通过牛QTLs数据库筛选与目的性状对应的QTLs,对比牛参考基因组映射得到与初生重、周岁重、胴体重性状相关的特异性SNPs;然后构建覆盖全基因组和性状特异性SNPs两种标记状态同源矩阵,通过计算杂交组合亲本间的遗传距离来预测品种间杂种优势,并利用配合力分析验证较优组合的实际杂交效果。结果表明,基于全基因组和性状特异性SNPs计算的各杂交组合遗传距离差异不显著。在全基因组水平上,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S×H)与和牛♂×荷斯坦牛♀(W×H)亲本间杂交组合遗传距离分别为0.346 1和0.338 9;在初生重、周岁重和胴体重性状上,S×H亲本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343 1、0.348 7和0.336 7,而W×H遗传距离分别为0.337 6、0.340 7和0.329 2;两种SNPs标记计算的遗传距离均为S×H较大,W×H次之。因此,在初生重、周岁重、胴体重性状上,S×H为较优杂交组合。通过分析德系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实际杂交群体的配合力,发现10个父系在初生重性状上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为正效应,最高效应值分别达到3.760 9和8.931 2。西门塔尔牛与荷斯坦牛杂交可在初生重、周岁重和胴体重获得较高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08.
“黔中金荞麦”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牧草(品种登记号:2019581)。为建立同时测定该药材中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2、芦丁和槲皮素的检测方法,考察其含量多样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检测方法,测定并分析其含量与野生金荞麦的差异。结果得出检测方法为:C18柱(250×4.6 mm,5 μm),乙腈-0.4%磷酸水梯度洗脱,进样量10 μL,流速0.7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温度30 ℃;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芦丁和槲皮素分别在5~85 μg/mL(r2=0.9998)、5~80 μg/mL(r2=0.9998)、0.5~8 μg/mL(r2=0.9996)、0.125~2.0 μg/mL(r2=0.9999)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高;黔西和麦坪的“黔中金荞麦”4种成分总含量高达1189.70μg/g、1108.01μg/g,其中原花青素B2、芦丁和槲皮素含量最高,丹寨野生金荞麦表儿茶素含量最高。试验结果说明本法准确可靠,适合“黔中金荞麦”的内控质量监测,“黔中金荞麦”中活性物质含量高且质量稳定,优于野生金荞麦。因此本试验为该药材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9.
采用CHO细胞表达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1型(BVDV1)E2蛋白,采用杆状病毒重组表达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2型(BVDV2)E2蛋白,采用MDBK细胞微载体悬浮培养技术培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和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收获蛋白表达产物和细胞培养物,经纯化、灭活后与605佐剂混合,制备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1型+2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感(3型)三联灭活疫苗(E2蛋白+C1株+HB01株)。将疫苗免疫健康易感牛进行免疫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该产品免疫效果良好,免疫牛IBRV和BPIV3中和抗体效价均可达到1∶77以上;BVDV1和BVDV2 E2蛋白琼扩抗体效价均可达到1∶32以上;免疫牛攻毒保护率均可达到4/5以上。  相似文献   
110.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生产大国之一,也是粮食储备大国。研究粮食品质变化规律,掌握在现有条件下粮食储藏的第一手资料,对于确立储备粮经济合理的运行模式,指导轮换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储粮总公司成都分公司的安排部署,我库于2003年7月对部分仓间储粮分区分层设点广泛采集样品进行品质测定,并结合历年来综合扦样的检测结果,探索常规储藏方式下小麦、稻谷和玉米的品质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