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60篇
  免费   988篇
  国内免费   1942篇
林业   1172篇
农学   1732篇
基础科学   7786篇
  3935篇
综合类   18076篇
农作物   1152篇
水产渔业   456篇
畜牧兽医   8874篇
园艺   2132篇
植物保护   775篇
  2024年   165篇
  2023年   760篇
  2022年   865篇
  2021年   973篇
  2020年   1142篇
  2019年   1388篇
  2018年   663篇
  2017年   1121篇
  2016年   1415篇
  2015年   1385篇
  2014年   2593篇
  2013年   2500篇
  2012年   3199篇
  2011年   3316篇
  2010年   2980篇
  2009年   2893篇
  2008年   3075篇
  2007年   2737篇
  2006年   2172篇
  2005年   1923篇
  2004年   1474篇
  2003年   1283篇
  2002年   966篇
  2001年   925篇
  2000年   679篇
  1999年   481篇
  1998年   428篇
  1997年   449篇
  1996年   359篇
  1995年   345篇
  1994年   327篇
  1993年   256篇
  1992年   194篇
  1991年   211篇
  1990年   154篇
  1989年   177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8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强化社会化服务,誓节镇依托秸秆还田处理完成秸秆禁烧工作,并推动当地农业生产的更好发展。基于此,本文依托誓节镇社会化服务实践,从农田性状、养分含量、供水情况、温度效应、防护效应几方面入手,分析了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现阶段,土壤肥力退化趋势明显、板结现象严重,亟待有机物料的培肥与改良。作为农业固体废弃物,作物秸秆及畜禽粪便都是质量上乘的有机物料种类,培肥效果良好,但被利用培肥的占比很低。鉴于此,本文对作物秸秆及畜禽粪便培肥土壤的现状及效果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土壤培肥改良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3.
为了验证不同种类秸秆腐熟剂的使用效果,在东至县开展了秸秆腐熟剂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秸秆一般还田与不还田对水稻增产效果不大;施用秸秆腐熟剂能加快秸秆的腐烂进程,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平均增产459 kg/hm2,该结果可为筛选、应用低耗高效、使用方便、质优价廉的秸秆腐熟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4.
105.
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30年演变及其驱动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分级标准,调查分析扬州市耕地土壤30年间4个时期(1984、1994、2005、201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成土母质和土壤质地以及各时期的施用化肥品种和数量、秸秆还田等,研究耕地土壤有效磷长期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扬州市1984、1994、2005和201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42、6.60、14.39和13.88 mg·kg~(-1), 1984—199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呈相对稳定, 1994—2005年上升较快, 2005—2014年呈高态稳定;②30年间,耕地土壤有效磷均呈递增趋势,里下河地区和沿江圩区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通南高沙土区和丘陵地区;③1984和199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等级分布以Ⅳ、Ⅴ级为主,占总面积的85%以上; 2005和201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等级分布以Ⅱ、Ⅲ级为主,占总面积的80%以上;④30年间,不同成土母质和质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磷肥投入及秸秆还田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综合而言, 30年间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呈前后稳定、中间倍增的变化特征,磷肥投入、秸秆还田是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06.
以合肥市二环内、大学城和职教城3个典型区域的15所建设于不同年代的高校为研究对象,应用Arc GIS判读2018年卫星遥感影像,统计分析高校林木树冠覆盖特征。结果表明:①15所高校现实树冠覆盖面积283.25 hm~2,整体树冠覆盖率29.67%;各高校现实树冠覆盖率在11.90%~43.89%间变化,潜在树冠覆盖率在1.73%~30.00%间变化。②超过2/3的高校树冠覆盖率处在高覆盖度或极高覆盖度。③早期建设的高校现实树冠覆盖率整体上高于后期建设的,二环内高校(38.69%)最高;而在树冠覆盖潜力增长方面正好相反,职教城高校潜在树冠覆盖率(19.02%)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合肥市高校城市森林未来整体树冠覆盖率可提高至40.14%,不同年代区域高校树冠覆盖差异主要受时间跨度对树木的影响和高校绿化建设思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王雪花  任晔  冯均科  杨晨晨 《蔬菜》2021,(11):25-29
为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物理特性、有效养分以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早大白马铃薯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露地(对照)和普通聚乙烯地膜、生物可降解膜、稻草3种覆盖方式,比较了不同时期土壤含水率、pH值、养分含量以及产量。结果表明:稻草覆盖保水效果最佳;生物可降解膜覆盖、稻草覆盖在马铃薯生长后期可提高土壤肥力,以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尤为明显,成熟期几乎所有速效养分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高出7.49 g/kg、23.00 mg/kg、11.0 mg/kg、26.0 mg/kg。综合成本效益,除了稻草覆盖由于小薯多而效益比对照降低22.2%外,普通聚乙烯地膜覆盖和生物可降解膜覆盖比对照效益分别提高29.7%和24.2%。总之,普通聚乙烯地膜和生物可降解膜均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效益,但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还可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减少环境污染,更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8.
基质覆盖式免耕播种技术对玉米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基质覆盖式免耕播种技术对玉米生长性状的影响规律,以种植株距、基质覆盖量和羊粪在基质中占比三个关键技术指标为影响因素,开展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运用响应面分析法分析各因素对玉米株高、茎粗和产量的影响效应,并建立回归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当玉米株距为35 cm,基质覆盖量为1.08×10~4 kg/hm~2,羊粪所占比例为80%时,玉米综合性状最好,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平均相对误差≤3.8%。研究结果为创新免耕播种技术模式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9.
110.
秸秆还田与化肥减施对水稻生长指标及光合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水稻生产中存在秸秆处理不当以及化肥用量增多等问题,以山东省济宁市稻麦轮作体系下水稻“圣稻18号”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设置3个处理:常规施肥,小麦秸秆不还田(CK);常规施肥+小麦秸秆全量还田(T1);常规施肥量的85%+小麦秸秆全量还田(T2),深入探究秸秆还田与化肥减施对不同生育期水稻生长、光合参数和产量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水稻种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稻麦轮作体系下秸秆还田不利水稻前期生长,但能显著提高水稻生长中、后期的生长指标,并增强水稻生长中、后期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水稻生长中后期T2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以及光谱反射率均为最高,其中灌浆期SPAD值与净光合速率分别较CK处理升高4.4%和37.5%;另外,T2处理生长后期的Fv/Fm、PIabs均较前期所升高。试验还表明,T2处理水稻产量最高,比CK处理增产13.1%,增产的直接原因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增加。综上所述,秸秆还田配合化肥减施有助于水稻栽培生产中实现高产增效,在实际生产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