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林业   410篇
农学   242篇
基础科学   247篇
  179篇
综合类   1500篇
农作物   191篇
水产渔业   188篇
畜牧兽医   834篇
园艺   348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研究了稻–虾共作模式对涝渍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在0~50 cm土层均高于中稻单作模式,其中在25~50 cm土层中土壤AWCD值达到显著差异。0~25 cm土层,相对于中稻单作模式,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Mc Intosh指数显著增加,且其微生物对胺类和酸类的利用率显著提高;而25~50 cm土层,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和Mc Intosh指数均显著高于中稻单作模式,其土壤微生物对糖类、醇类和酸类的利用率较中稻单作模式显著提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对碳源利用主成分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为糖类和酸类。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25~50 cm土层显著低于中稻单作模式,其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下降了41.8%和34.8%,0~25 cm土层不同模式的土壤养分无显著差异。由上可知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以及群落功能多样性,尤其对底层土壤的影响尤为显著,但降低了底层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102.
工程建设效果后评价博弈论集对分析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工程建设效果后评价中具有很多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且评价因子与等级标准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这一大难题,该文将集对分析理论和博弈论相结合,提出基于博弈论的集对分析模型。该模型运用博弈论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将指标实际值和等级标准值构成一个集对,根据集对分析方法计算其综合联系度,据此判断评价对象的等级及其在等级间的转化趋势。之后引入集对的同势、反势、均势分析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而解释转化趋势的内在原因。最后将模型运用于湖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效果后评价中,并与突变评价法相比较。结果显示:湖南省14个市(州)中有3个地区(衡阳、郴州、永州)农村饮水安全级别为"优",3个地区(常德、益阳、娄底)农村饮水安全级别为"一般",其他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均"良好";长沙和怀化农村饮水安全系统协调性很强,工程可持续发展水平高;娄底农村饮水安全系统协调性一般,工程可持续发展水平不高;株洲农村饮水安全系统极不协调,工程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衡阳和郴州农村饮水安全系统基本不协调,工程可持续发展状况较差;其他市农村饮水安全系统基本协调,工程后续效益较为稳定。方法对比表明该文方法的研究结果可靠度更高,反映出的信息更全面、合理。该研究可为类似或后续工程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3.
阿维菌素对蔬菜地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的生态毒理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阿维菌素对蔬菜地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的生态毒理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低浓度时(1~10 mg kg^-1)对土壤脲酶活性和脱氢酶活性有轻微的激活作用,而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没有明显的影响;在高浓度时(50~100 mg kg^-1)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脲酶活性以及脱氢酶活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不同浓度阿维菌素在不同程度上均会造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减少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被强烈激活.  相似文献   
104.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是体内饱和脂肪酸向单一不饱和脂肪酸转化的关键酶类,也是瘦素(Ob)基因通过信号传导发挥代谢生理调控作用的重要组分。其活性的高低关系到动物体脂肪酸的组成和瘦肉率的高低,进而影响产肉率和腌肉制品的产量,本文仅就日粮脂肪酸组成对该酶基因表达和酶活的调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5.
选用13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96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分别饲喂高铜日粮(高铜组)、低铜日粮(低铜组)和离子配位体铜日粮(离子配位体铜组),饲养期21 d,探讨离子配位体铜替代五水硫酸铜对仔猪生产性能、腹泻指数、粪便潜血指数、被毛状况以及粪便中金属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低铜组相比,高铜组和离子配位体铜组均显著提高了仔猪的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0.05),但高铜组和离子配位体铜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低铜组相比,高铜组与离子配位体铜组的仔猪成活率均较高。腹泻指数和粪便颜色以高铜组最好,离子配位体铜组次之,低铜组最差(P<0.05),但高铜组与离子配位体铜组相比,上述各指标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高铜组相比,低铜组和离子配位体铜组的粪便潜血指数较高。被毛打分状况以离子配位体铜组最好,低铜组次之(P<0.05)。与高铜组相比,低铜组和离子配位体铜组均显著降低了粪便中的粗蛋白含量(P<0.05),减少了粪便中铁、铜、锰、锌等金属离子的排出量(P<0.01),降低了金属元素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6.
本研究选用二元长大(L×Y)、三元杜长大(D×LY)、四元皮杜长大(PD×LY)三个杂交组合猪群为实验动物,进行生长发育性能、胴体品质性状测定,旨在为优质肉高效配套杂交组合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PD×LY日增重、料肉比及屠宰率最优,日增重、屠宰率与L×Y差异显著(P〈0.05);PD×LY眼肌面积、后腿比例分别为48.09cm2、34.23%,为三组合中最高,并与L×Y差异显著(P〈0.05),与D×LY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7.
试验就糖肽铜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糖肽铜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8.
规模化猪场猪粪中的营养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规模化养猪场中的保育猪、育肥猪和妊娠母猪为试验猪群,分别就各自粪样中的含水率、全氮、全磷、有机质、铜、锌等"营养素"指标,按照国家和环境保护行业检测分析标准方法进行了严格测定,并比较分析了这些指标在不同猪群、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夏季猪粪中"营养素"除全氮指标外,其他各指标含量均处于最低状态,含水率、有机质二项指标秋冬季明显高于春夏季;全氮、全磷指标各季节存在明显差异;铜含量秋冬季明显高于夏秋季;锌含量春季最高,夏季最低.(2)保育猪粪样中铜、锌含量最高,育肥猪次之,妊娠母猪最低,相互之间差异极显著,其变化趋势表现为递减规律,含水率、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在不同猪群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基于GIS普通克里格法和概率克里格法分析江西潋水河流域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潋水河流域样点间表层(0~30cm)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由1981年的(134 8±89 7)mg/kg降低到2002年的(131 9±97 6)mg/kg,平均降低了2 15%。尽管经过近21年的生态修复,样点间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总体上下降不多,但因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修复工程实施的差异,占流域面积60 63%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减少,仅占39 37%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分级统计表明,1981年速效钾含量水平在50~100mg/kg,100~150mg/kg,150~200mg/kg和>200mg/kg的土壤分别占流域面积的10 35%,75 31%,11 78%和2 56%,而2002年则相应为30 75%,49 31%,16 60%和3 31%。该流域土壤速效钾在≤100mg/kg,≤120mg/kg和>150mg/kg含量水平下的几何平均概率分别由1981年的0 453,0 566和0 327变为2002年的0 523,0 611和0 292。从贮量变化上看,21年间潋水河流域内表层土壤速效钾贮量从1981年的2 48×104t变为2002年的2 30×104t,下降了1875 35t。  相似文献   
110.
在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间,按照生态采样法,对南京市的6城区5郊区的106条主次干道及道路绿化带中的色叶树种的实际应用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共使用色叶树种26科35属44种,乔木有36种,灌木有8种。共调查色叶乔木15 293株,二球悬铃木与香樟所占数量最多,分别占将近5成和2成;大多数乔木的径阶在12~14 cm,树高在6 m,冠幅4 m以下的占一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色叶乡土树种资源得不到充分运用,春色叶、双色叶树种应用较少,部分色叶树种的配置与生态习性不符,养护管理过于粗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