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7篇
  88篇
综合类   132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高速摄像技术的气吸式排种器投种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高速摄像技术拍摄气吸式排种器的工作过程,分析排种均匀性与水稻种子姿态的关系及影响种子姿态的因素,找出影响排种均匀性的因素.结果表明:水稻芽种在气吸式排种盘上有3种吸附姿态,以种子沿长轴方向被吸附为正常并占大多数;通过对图像分析并结合流场分析,得出影响排种均匀性的主要因素是种子在排种器上的吸附姿态,而影响种子吸附姿态的因素是吸孔的数量和气室内气体的压力.高速摄像技术用于排种器工作分析可以发现许多排种器在高速运转时的现象,对完善排种器设计、提高排种性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正随着国家大力扶持农机产业和提高补贴力度,联合收割机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作为保证其正常工作的关键一环——液压系统,其工作性能的好坏、运转是否稳定直接影响到用户的经济效益。1液压系统的优点(1)与机械机构相比较,液压执行元件的响应速度快,可以较容易地做到高速启动、制动与反向运动,重量轻、体积小、运动惯性小、反应灵敏。(2)操纵控制方便,可实现大范围的无级变速,方便实现过载保护。  相似文献   
103.
正本报讯随着尿素优惠政策的取消和产品市场价格的持续下滑,为改善生产经营状况,获得生存发展机会,晋丰闻喜分公司从内部存量资产入手,挖掘现有生产装置潜力。该公司通过对烟气脱硫工艺进行改造,成功将"双碱法"脱硫改为"氨法"脱硫,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在节能减排的同时为公司增加了经济效益。"双碱法"湿法脱硫是用常  相似文献   
104.
覆膜栽培能提高旱地小麦产量,但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优化施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在黄土高原中部典型旱地进行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传统平作(不覆盖+均匀施肥)、垄覆沟播(垄上覆膜+垄间沟播+均匀施肥)和膜侧施肥(垄上覆膜+垄间沟播+播种行侧膜下定位施肥)栽培模式下,0~4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和0~200 cm土壤水分,以及膜侧施肥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与传统平作相比,在偏旱的2013—2014和2015—2016年度,垄覆沟播的小麦产量分别提高9.5%和6.3%,籽粒蛋白质含量降低7.1%和9.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8%和8.7%,而膜侧施肥的小麦产量提高18.8%和22.8%,籽粒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2%和19.6%;在偏湿润的2014—2015年度,垄覆沟播和膜侧施肥对小麦产量无影响,但膜侧施肥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6.0%和17.0%。与垄覆沟播相比,膜侧施肥在偏湿润年份使生长季内100~200 cm土壤水分消耗显著减少,而在偏旱年份使夏休闲季土壤蓄水显著增加,开花和收获期0~40 cm土壤硝态氮、根系全氮以及开花期茎叶全氮含量升高,促进了小麦营养器官氮素吸收、积累及其向籽粒的转运,提高了旱地小麦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偏干旱的2013—2014和2015—2016年度,膜侧施肥较垄覆沟播产量分别提高8.4%和15.5%,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9.9%和8.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0%和10.0%;在偏湿润的2014—2015年度,两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但膜侧施肥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6.0%。因此,膜侧施肥可维持旱地小麦生育后期的土壤氮供应,提高小麦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下季播前深层土壤贮水,是适宜于旱区推广的小麦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  生物质炭作为一种新型的土壤改良材料,其增产效应已有很多报道。量化评估生物质炭对小麦产量和麦田土壤性状的影响,为生物质炭在小麦生产中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知网、Web of Science和维普文献数据库,以“生物质炭”、“Biochar”和“小麦”为主要关键词检索文献,共获得国内外公开发表的59篇相关试验的文献和227组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方法 (meta-analysis),定量分析生物质炭在不同田间管理措施、不同土壤条件、不同生物质炭特性下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麦田土壤性状对施用生物质炭的响应。  【结果】  我国施用生物质炭能使小麦产量平均提高11.7%。施用生物质炭的增产效应在质地疏松的壤土 (16.0%) 和6.5 ≤ pH < 7.5 (17.1%) 的田块最显著;不同原料生物质炭的增产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木本材质 (29.3%) > 玉米秸秆 (10.7%) > 小麦秸秆 (8.1%) > 水稻秸秆 (5.9%)。不同管理措施下施用生物质炭的增产效应具有差异,雨养区 (15.7%) > 灌溉区 (4.9%)。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生物质炭的增产效应逐渐降低,施氮量为0 ≤ N < 50 kg/hm2时,增产17.9%。施用生物质炭对前四季小麦增产效应显著,第四季之后,增产效应不明显,第一季 (17.2%) > 第三季 (13.4%) > 第四季 (9.4%) > 第二季 (7.3%);生物质炭施用量为10~25 t/hm2时增产效应最大 (14.9%)。施用生物质炭对麦田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碳、pH、土壤含水量、C/N、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有显著提高,有机碳 (38.4%) 含量变化最大。  【结论】  在不同管理措施、土壤理化性状下,施用生物质炭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但对土壤微生物量氮 (SMBN) 影响不显著。生物质炭的增产效应随施用后时间的延长不断减弱,其产量效应持续时间为4季作物。小麦生产过程中,生物质炭最佳施用量为10~25 t/hm2。  相似文献   
107.
基于土壤有机质含量推荐的旱地冬小麦施氮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当前国内已有的小麦氮肥用量推荐方法,尤其是基于测土进行的推荐施肥方法,都存在取样量大、测试工作量大和成本较高的问题,难以被农技推广工作者和小农户接纳与应用推广。为此,本文就一种至少2—3年有效的氮肥用量推荐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以低有机质含量土壤维持或提高土壤肥力、高有机质土壤降低环境风险为目的,建立基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旱地小麦施氮量推荐方法,施氮量(kg N·hm-2)=目标产量需氮量(kg N·hm-2)×施氮系数(Nf)。施氮系数(Nf)由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确定。应用这一方法在渭北旱塬冬小麦种植区6县进行了3年田间试验。【结果】 基于有机质推荐氮肥施用量平均为161 kg N·hm-2,比农户习惯施肥(平均为190 kg N·hm-2)减少了15.3%;而相应的冬小麦平均籽粒产量为5 817 kg·hm-2,比农户习惯施肥显著提高了9.0%。此外,与农户习惯施肥相比,基于有机质含量推荐施肥的经济效益增加了1 451元/hm2,提高19.3%,小麦收获期1 m土层的硝态氮残留降低了39 kg·hm-2,显著降低28.3%。【结论】 基于土壤有机质含量推荐施肥降低了氮肥施用量并提高了冬小麦籽粒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降低了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和施肥的环境风险,可在旱地小麦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8.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地理标志大米产地真伪鉴别的算法模型与实现技术,以大米中矿物质元素含量数据为基础,运用Hadoop分布式集群技术,构建了基于MapReduce的并行化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与线性判别分析算法模型.结果表明,并行化随机森林模型的判别准确率为97.55%,与相同条件下并行化构建的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与线性判别分析模型相比具有更好的产地判别精度,同时依托并行化随机森林模型构建的云平台能获取到较好加速比,不仅能够实现对未知地区大米数据进行准确的产地鉴别,而且能够通过提升数据量或计算节点数,更高效地处理大规模数据.  相似文献   
109.
温室番茄水肥耦合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了磷肥、钾肥、灌水量三因素交互作用对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三因素影响番茄产量的顺序为施钾量大于灌水量大于施磷量。②三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水与钾、水与磷、磷与钾在低于1.056和1.983,0.625和0.371,-5.327和5.195水平时,对产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分别高于以上水平时又会呈负相关关系。经计算机模拟,得到番茄最高产量达69 859.34kg/hm2时,相对应的灌水量、施磷量、施钾量分别为2 512.6m3/hm2,35.5 kg/hm2,125.5 kg/hm2。  相似文献   
110.
硝态氮难以在菠菜叶柄中还原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忠  王朝辉  李生秀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1):2294-2299
【目的】蔬菜硝态氮过量累积危害人类健康,叶柄是蔬菜硝态氮累积的主要器官,揭示其累积硝态氮的原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方法】以3个菠菜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氮水平进行盆栽试验,在不同生长期采样,测定叶柄硝态氮含量、内外源硝酸还原酶活性、细胞的硝态氮代谢库与贮存库大小,以及加入叶片硝酸还原酶后叶柄组织的亚硝态氮生成速率。【结果】叶柄硝态氮含量与其硝酸还原酶活性、代谢库大小无明显关系,但内外源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比值高、贮存库小,加入叶片硝酸还原酶后叶柄组织的亚硝态氮生成速率高的品种,其叶柄硝态氮含量低。【结论】叶柄潜在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实际表达程度、叶柄细胞液泡的大小、硝态氮由贮存库(液泡)进入代谢库(细胞质)的难易程度是造成硝态氮难以在叶柄中还原及品种间叶柄硝态氮含量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