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01.
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混配对灰葡萄孢的联合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不同配比(质量比2∶1、1∶1、1∶2、1∶3、1∶4)混配对灰葡萄孢XSZH1 的联合毒力,以及最佳增效配比对XSHF6、XSHF2、17RC12 和XSHF7 等4 株灰葡萄孢的联合毒力,并在田间验证了最佳组合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以质量比2∶1 和1∶4 混配时,对灰葡萄孢XSZH1 具有毒力增效作用,前者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1.69。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以质量比2∶1 混配时对其他4 株灰葡萄孢菌株也显示出毒力增效作用,且在田间有效剂量为150~250 g·hm-2 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80.50%~90.13%。可见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以质量比2∶1 混配可以有效地控制番茄灰霉病,适合在田间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2.
正(接上期)蔬菜灰霉病菌抗药性治理对策:(1)注意通风透光,阴天也要打开通风口换气。(2)摘除下部老叶片、病叶、病果、粘附在果实上的花瓣、柱头,带出田外摘除病叶。(3)控制棚室的温、湿度(RH80%,特别是夜间)。上午保持较高温度,使棚室薄膜内侧露水雾化,下午延长放风时间,加大放风量,夜间适当提高温度,减轻或避免叶面结露。(4)小水勤浇,避免阴天浇水,上午浇水,最好高垄栽培膜下暗灌。浇水前喷药。(5)定植前对幼苗喷施克菌丹、百菌清、氟啶胺、咯菌腈、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丁子香酚、丁子·香芹酚、木霉  相似文献   
103.
 为明确河北省梨树褐斑病菌(Septoria piricola Desm) 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对从该省11个地市分离的133 株菌株的毒力,通过方差及聚类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分别研究了苯醚甲环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梨树褐斑病菌对苯醚甲环唑菌丝生长的最低抑制浓度为3 μg·mL-1;供试133株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EC50范围在0.032 2~1.882 2 μg·mL-1 之间,平均EC50为(0.488 8 ±0.003 9) μg·mL-1;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病菌群体中存在着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较低的亚群体,但 81.95% 供试菌株敏感性频率呈正态分布,将此部分菌株的 EC50平均值为(0.319 3±0.001 8) μg·mL-1 作为梨树褐斑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及聚类结果均显示,不同县市内的菌株对苯醚甲环唑EC50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为1.7~7.5;各县市的菌株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不同,苯醚甲环唑EC50平均值变化范围在0.207 4~0.961 2 g·mL-1 之间,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6倍;梨树褐斑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与其对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与戊唑醇的敏感性之间存在相关性,苯醚甲环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可以复配使用。表明河北省梨树褐斑病菌群体中尽管存在着敏感性较低的亚群体,但可通过药剂复配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04.
按照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肥料登记指南》和《肥料效应鉴定田间示范技术规程》(NY/T497-2002)的要求,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和河南省土肥站的安排,为验证"合缘"牌酵素菌生物有机复合肥在河南省潮土土壤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并为其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安排本试验。一、材料和方法(一)供试材料。试验于2011年10月安排在获嘉县位庄乡陈位庄村崔建本责任田。供试土壤为潮土,地势平坦,肥力均匀。耕层土壤养分:有机质18.67g/kg、全氮1.21g/kg、速效磷13.15mg/kg、速效钾118.4mg/kg。前茬作物为玉米,产量625kg/667m2。  相似文献   
105.
采用盆栽植株-叶盘法测定双炔酰菌胺与代森联不同配比混合物对葡萄霜霉病菌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在21个配比混合物中,双炔酰菌胺与代森联1:2~20的混合物均有增效作用,1:10为双炔酰菌胺与代森联的最佳组合配比。检测由最佳组合配比制成的44%双炔酰菌胺.代森联WP的质量指标,发现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同类产品标准,该混剂对葡萄霜霉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田间药效试验表明:44%双炔酰菌胺·代森联WP 396ga.i./hm2(1000倍液)、495ga.i./hm2(800倍液)、660ga.i./hm2(600倍液)叶面喷施防治葡萄霜霉病效果达86.3%~91.1%,优于25%双炔酰菌胺SC150ga.i./hm2(1 500倍液)、70%代森联WG1 470ga.i./hm2(450倍液)、25%嘧菌酯SC150ga.i./hm2(1 5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WG540ga.i./hm2(1 000倍液)的防效。  相似文献   
106.
王文桥 《中国蔬菜》2011,1(7):27-29
蔬菜生产中,杀菌剂与杀菌剂、杀菌剂与其他类型的农药混用现象非常普遍,正确的混用药剂选择和混配方法能降低用药成本,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能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7.
为明确灰葡萄孢对氟唑菌酰羟胺不同敏感型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差异,将9个不同敏感型菌株在无药PDA平板上继代培养10代后,测定其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在PDA平板和离体叶片上测定了其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致病性,以及其对温度、pH值和葡萄糖的敏感性,并对其编码琥珀酸脱氢酶的SdhA、SdhB、SdhC和SdhD 4个亚基基因进行了克隆与测序。结果显示:从田间获得的2个低抗菌株、2个中抗菌株和2个高抗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变异指数在0.60~1.15之间,而通过室内药剂驯化获得的高抗菌株BLH5F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变异指数为0.23;除低抗菌株WP8的菌丝生长速率显著低于2个敏感菌株,以及中抗菌株WP6和高抗菌株WPE9的产孢量显著低于2个敏感菌株外,其余各抗性菌株在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致病性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整体而言,7个抗性菌株在对温度、pH值和葡萄糖的敏感性方面与敏感菌株无显著差异。基因克隆及测序结果表明,室内药剂驯化获得的高抗菌株BLH5F SdhB基因的272位由组氨酸变为了精氨酸 (H272R),田间获得的低抗、中抗和高抗各2个菌株均为SdhB基因的225位由脯氨酸变为了亮氨酸 (P225L)。综合分析表明,灰葡萄孢对氟唑菌酰羟胺不同敏感型菌株具有相似的适合度。因此,推测在药剂的选择压下,抗氟唑菌酰羟胺的灰葡萄孢菌株在田间容易形成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08.
抗性灰霉病菌防治新药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番茄灰霉病菌群体中已发现对多菌灵、乙霉威双抗菌系的情况,选择保护性杀菌剂福美双作为伴药与多菌灵及乙霉威进行三元复配,研制出防治抗性灰霉病的高效新药剂利霉康。田间药效试验证明该药剂对灰霉病菌中多菌灵抗性菌系(C~R)、乙霉威抗性菌系(D~R)及双抗菌系(C~RD~R)的防效均在80%以上,在双抗菌系流行地区的防治效果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09.
22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株子叶法测试了22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制作用。其中水蓼、川黄柏、连翘等8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菌具有较好抑制作用,EC50值均小于0.5%,除茵陈和马齿苋外,其他6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的保护效果均高于治疗效果。8种植物提取物在1.25%浓度下对黄瓜白粉病的保护效果均高于化学药剂三唑酮100μg/mL(74.42%);1.25%的川黄柏、广藿香、马齿苋、蛇床子、南五味子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的治疗效果达到82%以上,高于三唑酮100μg/mL(78.89%),说明在黄瓜白粉病发生之前或初期使用这8种植物提取物能够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0.
土木香对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瓜白粉菌、黄瓜霜霉菌、黄瓜炭疽菌、番茄灰霉菌、番茄叶霉菌为供试菌,测试了土木香甲醇、乙醇提取物以及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组分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土木香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5种供试菌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比甲醇提取物抑菌活性高。土木香乙醇提取物在浓度为0.005 g/mL时,对黄瓜白粉菌、黄瓜霜霉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99.95%,96.30%。在乙醇提取物不同的萃取组分中,石油醚部分的抑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