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9篇
  4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赤峰市生态敏感区生态环境监测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依据赤峰市2004-2006年的气候生态监测数据,分析、比较、评估该市气候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内容包括2004-2006年气候生态敏感区的基本生态概况、气候概况、地下水位、土壤水分、天然牧草营养成分、牧草生长发育状况、大气尘降物等的监测评估,提出针对性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措施,为分区分类实施长远生态建设与规划提供气候生态监测依据.  相似文献   
102.
豆浆+鸡蛋 鸡蛋中的粘液性蛋白能与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从而失去应有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3.
5种土壤处理用除草剂对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内测定了5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咪唑乙烟酸,异恶草酮,乙草胺,仲丁灵和氟乐灵对紫花苜蓿鲜重、干重、结瘤和总含氮量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咪唑乙烟酸和异恶草酮的抑制作用为最强,乙草胺和仲丁灵的抑制作用次之,氟乐灵抑制作用最小。咪唑乙烟酸在用量为33.8a.i.g/hm~2时对紫花苜蓿的鲜重抑制率和干重抑制率分别为67.2%和65.3%,氟乐灵在用量为450a.i.g/hm~2时对紫花苜蓿的鲜重抑制率和干重抑制率分别为33.0%和33.3%;与对照植株的结瘤率和总含氮量分别为90.1%和4.2%相比,咪唑乙烟酸用量为33.8 a.i.g/hm~2处理时,紫花苜蓿结瘤率和含氮量分别为为33.1%和2.3%,氟乐灵为450 a.i.g/hm~2处理时,紫花苜蓿结瘤率和含氮量分别为76.0%和3.1%。  相似文献   
104.
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的初步鉴定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对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进行初步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从我国15个省(市)梨产区采集腐烂病样品并观察其田间危害症状,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168份梨腐烂病菌分离株,从中选取72份进行单孢纯化,共获得79份梨腐烂病菌纯化分离株;观察在PDA、25℃黑暗条件下病原菌菌落形态以及产孢体形态,并对其在梨枝条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器徒手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特征和分生孢子形态;采用菌丝块接种法测定梨腐烂病菌在‘翠冠’梨离体枝条上的致病力。对部分菌株rDNA-ITS进行PCR扩增、测序,利用BLAST软件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并用MEGA 4.1和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根据梨腐烂病菌各分离株在PDA上的菌落形态特征可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菌落类型,不同梨腐烂病菌分离株在PDA上产生多种类型的产孢体,不同梨腐烂病菌菌株在离体梨树枝条上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我国梨腐烂病菌的rDNA-ITS核苷酸序列一致率为99.98%~100%,与苹果腐烂病菌分别聚在同一亚组的两个分支。【结论】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存在不同的菌落类型,其rDNA-ITS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均为V.mali var.pyri。  相似文献   
105.
梨轮纹病是由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前期获得了感染葡萄座腔菌产黄青霉病毒(Botryosphaeria dothidea chrysovirus 1,BdCV1)引起弱毒的梨轮纹病菌菌株LW-C和LW-1,为进一步明确BdCV1介导弱毒菌株是否具有作为候选田间生防资源的潜力,将LW-C和LW-1分别与地理来源不同的梨轮纹病菌(B. dothidea)分离株和危害梨树严重的梨腐烂病菌(Valsa pyri)分离株XJ-28进行对峙培养试验,测定获得携带病毒的衍生菌株生长速率及致病力。研究结果显示轮纹病菌菌株弱毒因子BdCV1均能以一定频率水平传染至不同种类致病菌株中,可引起部分受体菌株生长速率下降,不同程度地抑制其生长。接种梨枝条和果实,原始受体菌株所形成病斑扩展长度约为带毒衍生菌株的2倍至4倍,表明病毒可抑制其受体菌株致病力。以上研究结果揭示了BdCV1可水平传染至不同种类受体菌株中,寄主范围广,具有作为生防因子应用于梨真菌病害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6.
优质掌叶覆盆子快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掌叶覆盆子当年生茎段为外植体建立快繁体系。结果表明,以MS+ 6-BA 0.5 mg·L-1+NAA 0.01 mg·L-1为诱导培养基,腋芽萌发率可达80%以上;以MS+6-BA 1.0 mg·L-1+NAA 0.1 mg·L-1为继代培养基,增殖系数达15.1,试管苗生长健壮。通过正交设计,筛选出最佳生根培养基MS+NAA 0.1 mg·L-1 +IBA 0.1 mg·L-1。  相似文献   
107.
月份别称     
王利平 《河北农业》2005,(12):39-39
一年中的十二个月,每个都有不同的含义和许多形象、生动的典故。  相似文献   
108.
侯佳  尹娟  王利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2):122-124
[目的]了解玫瑰芳香物质的动态变化与释放规律。[方法]根据玫瑰花苞的大小和花朵开度将其划分为5个时期,利用比色法对玫瑰的主要芳香成分萜类物质进行连续定量分析,观察玫瑰的释香结构在开放过程中的变化。[结果]玫瑰花瓣中油细胞是芳香物质的主要储藏场所;玫瑰提取物香气成分与玫瑰花瓣的芳香物质均随花朵的开放下降趋势放缓,玫瑰提取物初开放期、开放期和衰败期芳香物质含量明显高于玫瑰花瓣。[结论]通过比色法对玫瑰开放期香气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研究可为以玫瑰为依托开发精油、花水、花茶产业链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分层次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级普通护理和ICU护理各一个班级作为试点班级,分别实施分层次教学并观察教学效果。结果 :试点普通护理班级的期末及综合成绩均高于常规普通护理班级,试点ICU护理班级的综合成绩高于常规ICU护理班级。结论:分层次教学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和提升其学习主动性和探索未知能力,提高教师的职业态度和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10.
为研究中甸犏牛溶质载体转运蛋白基因(SLC11A1)的结构变异情况,并评估结构变异与抗病性的关联,采集了114个样品,扩增了SLC11A1基因3'非翻译区(3'UTR)部分序列,测序共检测到3个微卫星多态位点(MS1、MS2、MS3)和3个核苷酸变异(1 782位点T→G、1 805位点G→A、1 907位点G→T),其中MS1有6个等位基因(GT10、GT12、GT14—17)、MS2有3个等位基因(GT5—7)、MS3有5个等位基因(GT12—16)。GT12/15、GT5/5、GT13/13基因型频率最高,分别为0. 204、0. 05、0. 324; GT15、GT5、GT13等位基因频率最高分别为0. 284、0. 685、0. 433。对MS1、MS2、MS3这3个多态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发现了44种单倍型,其中GT12/5/13为优势单倍型,频率为0. 13。χ2比较分析表明,中甸犏牛与婆罗门瘤牛×布兰科牛、荷斯坦牛×布兰科牛、布兰科牛、非洲牛MS1位点的GT12/12基因型频率差异显著(P 0. 01),与西班牙黄牛、荷兰黄牛MS3的GT13/13基因型频率差异显著(P 0. 01),与非洲黄牛差异不显著(P 0. 05)。综上,中甸犏牛SLC11A1基因3'UTR具有丰富的多态性,推断其GT12/12和GT13/13纯合子基因型与抗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