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9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12篇
  38篇
综合类   138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某种畜场有乳牛500余头,从1975—1981年每年春冬季期间从蔬菜公司购入大量白菜,作成年牛和育成牛饲料。初期每头每日平均20公斤,以后逐增,最高时达75—100公  相似文献   
102.
《中国兽医杂志》1986年8期发表的文献综述《T.D.P在畜牧兽医上的应用》一文,对其中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中“防止家畜产科疾病”内“预防奶牛分娩后期疾病——胎衣滞留”一节,读后有所异议。  相似文献   
103.
植标志 《植物保护》1964,2(6):262-263
一、发生概况 花生青枯病(Pscudomonas solanacearun)俗称“死藤”“暗枝”。病菌从根部侵害,使维管束腐败变褐,逐渐向茎部扩展,横切病部有时有污浊的乳状物溢出;在油镜下可见带1—3根鞭毛的秆状细菌。植株被害初期地上部没有明显病状,后期由于根茎导管被严重破坏,分枝迅速失水雕萎,最后整株干枯死亡。枯死病株最早见于4月上、中旬,一般年份春花生出现三次枯死高峰:第一次是4月下旬至5月初,开花期间;第二次是5月中旬结莢盛期;第三次是6月初结莢后期,其中以前两峰最甚。秋花生多在9月,旱季以后才出现枯死病株,9月中、下旬到达高峰。  相似文献   
104.
分析了两系杂交稻晚造早穗现象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初步得出早穗与秧苗期的高温及高温日数有密切的关系,两系杂交稻秧苗期积温≥826℃时会发生早穗,秧苗期积温≤750℃时一般不会发生早穗现象。  相似文献   
105.
叠式蚕框育蚕,操作方便,程序简化,蚕房、蚕框消毒方便,节省用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便于集中管理,提高共育室及设备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小蚕共育质量,是取代传统蚕框育蚕的良好的育蚕方式。  相似文献   
106.
文冠果种皮中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及抗HIV-1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多种分离技术对文冠果种皮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得到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Ⅰ(臭矢菜素B)、Ⅱ(秦皮素)、Ⅲ (秦皮苷),其中化合物Ⅰ为首次从无患子科中分离得到,Ⅱ、Ⅲ为首次从文冠果种皮中分离得到.通过对HIV-1-IIIB诱导感染 C8166 细胞致细胞病变的抑制试验及对HIV-1-IIIB感染MT4细胞的保护试验进行抗HIV-1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Ⅰ具有较强的体外抗HIV-1活性,CC50>200 μg/mL,EC50为8.61~12.76 μg/mL,选择指数(SI)>15.67~23.23;对HIV-1-IIIB感染的MT4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7.
近年来,随着小麦产量水平的提高和品种、气候条件的变化,条锈病、吸浆虫、全蚀病、纹枯病、黑穗病、地下害虫、孢囊线虫等多种病虫及麦田杂草、鼠害等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对我省小麦生产安全构成直接威胁。播种期是预防多种小麦病虫害及麦田杂草、鼠害的有利时期,为有效控制病虫草鼠害,特提出2007年麦播期病虫草鼠害防治工作意见。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发掘耐热基因资源是培育耐高温新品种和消除高温危害最直接的绿色生态途径,也是阐明耐热生理生化和分子遗传机理的基础。【方法】 构建苗期耐热性鉴定评价方法,以热敏感品种周南稻和强耐热品种赣早籼58号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亲本和RIL群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依据171个家系的基因型数据,利用滑动窗口法将SNP信息转换成Bin基因型,预测染色体上的重组断点,构建RIL群体高密度BinMap遗传图谱,结合耐热表型数据,运用QTL IciMapping软件完备复合区间ICIM的作图方法,进行高温胁迫下幼苗存活率和耐热等级QTL分析。【结果】 构建了一张包含3 321个Bin标记高密度遗传图谱,各染色体Bin标记数为159—400个,标记间平均物理距离为106 kb;利用逐步高温胁迫方式鉴定亲本和RIL家系幼苗耐热表型,高温胁迫下,幼苗存活率和耐热等级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且幼苗存活率与籼型基因频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籼型基因频率越高,耐热性越好,RIL群体表型性状呈现双峰连续分布,苗期耐热性可能受少数几个主效QTL调控;共检测到12个苗期耐热性相关的QTL,其中,调控幼苗存活率和耐热等级的QTL分别有8和4个,幼苗存活率和耐热等级相关QTL存在遗传重叠现象,形成调控耐热性的主效QTL簇qHTS2qHTS7qHTS8,三者在调控苗期高温抗逆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qHTS7为新发现主效QTL,对增强苗期耐热性具有较强的功效。【结论】 构建了一张包含3 321个Bin标记的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解析了耐热品种赣早籼58号苗期耐热基因,鉴定出3个苗期耐热调控关键QTL簇,发掘了一个新主效QTL簇qHTS7,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高效获取目标区段及候选基因,筛选出8个苗期耐热性调控的关键目标基因。  相似文献   
109.
旨在筛选出适合于甜菜分子生物学实验的SSR核心引物,为后续构建甜菜指纹图谱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奠定重要基础。本文利用4种不同的甜菜种质资源和4个不同的甜菜品种,对基于甜菜全基因组编码区序列设计的247对SSR引物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表明,247对引物中绝大多数引物没有多态性或者多态性不好,只有27对引物具有较高的多态性,这27对引物总共扩增出10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5条,多态性比率为90.43%。这些引物多态性信息量(PIC)范围为0.549~0.983,平均每一对引物的PIC值为0.841。试验结果表明虽然经过了电子PCR的筛选,想要找到合适的甜菜SSR引物依然比较困难,说明甜菜的遗传基础比较狭窄。这27对SSR引物适用于甜菜分子标记,为甜菜品种标准化鉴定体系的大规模构建和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0.
典型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赵哈林对东北农牧交错区的界定范围,选取内蒙古库伦旗,科尔沁左翼后旗以及辽宁西部的康平县和法库县四县为代表,利用1987年、1995年、2003和2007年4个时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ArcGIS和ArcView,分析1987-2007年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农田和草地大幅度减少,未利用地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林地和建设用地保持较小增长,水域面积减少幅度不大.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主要方向是农田转化为草地(转化面积为1060.88 km2,占2007年草地面积的27.19%)和未利用地(转化面积为280.10 km2)、林地转化为草地(转化面积77.95 km2)、草地转化为未利用地(转化面积为1265.07 km2).人口压力和生态政策是影响该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