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11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12篇
  27篇
综合类   237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测土配方施肥是实现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技术措施。现根据莒南县近年土壤测试结果、小麦需肥规律和小麦种植区域特点及产量水平,提出如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意见。一、小麦需肥规律根据莒南县小麦植株化验结果和省内外多年研究成果,每形成100公斤小麦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2.8公斤、五氧化二磷1公斤、氧化钾2.4公斤。若按莒南县一般小麦单产400公斤计,每亩小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分别为11.2公斤、4公斤和9.6公斤。不同产量水平下,小麦百公斤籽粒吸收量亦有变化,其中磷比较稳定,氮、钾吸收量则随施肥量、产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02.
乌拉特后旗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少数民族边境旗之一,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95公里,辖5个苏木镇,51个嘎查村,总人口6.5万人。近年来,乌拉特后旗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以“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要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农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为目标,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规划了11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模式和产业布局。几年来,已完成4个中心村和2个农牧民住宅小区建成,1029户农牧民喜迁新居。  相似文献   
103.
20碳单位的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是紫杉醇生物合成的直接前体,它由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成酶催化生成.采用RT-PCR技术从高原植物西藏红豆杉中克隆了编码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命名为TwGGPPS(Gen-Bank登录号:DQ 364604).该基因编码区长为1 182 bp,编码393个氨基酸的多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wGGPPS定位于质体,在其氨基端具有长为18个氨基酸的质体转运肽;TwGGPPS属于异戊烯基转运酶家族,具有该酶家族特有的2个天冬氨酸富集基序;分子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植物的GGPPS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2种类型,TwGGPPS属于裸子植物类型的GGPPS;对TwGGPPS的蛋白质结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TwGGPPS由大量的α-螺旋通过随机卷曲连接而成,这些α-螺旋环绕形成一个袋状空腔,其空腔口部为底物结合与碳链延伸的活性部位.对TwGGPPS基因组结构的分析表明该基因没有内含子.该基因的克隆和分析为实现紫杉醇的基因工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因和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04.
为明确富硒小麦生产中土壤天然富硒与外源施硒的差异及其机制,于山西省晋中市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基地开展盆栽试验,研究天然富硒土壤、施硒土壤和缺硒土壤对小麦籽粒硒积累、植株物质积累及产量影响的差异,为富硒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较缺硒土壤,土壤施硒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达228μg/kg,其有机硒占比为81%,籽粒硒强化指数达35%;富硒土壤显著提高籽粒硒含量,达176μg/kg,有机硒占比为83%,籽粒硒强化指数达27%。较缺硒土壤,施硒土壤和富硒土壤可显著提高越冬-拔节、拔节-孕穗两阶段物质积累量,提高花前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贡献率达31%,富硒土壤高于施硒土壤;施硒土壤和富硒土壤均可提高千粒重4%~8%,增产3.15%~4.16%,富硒土壤高于施硒土壤。总之,富硒土壤和施硒土壤籽粒硒含量均达到富硒小麦生产标准,且富硒土壤更有利于籽粒有机硒积累及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05.
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内共有种子植物的调查,和对其科、属的分布区类型统计,得出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如下:①种子植物类型丰富,区系成分复杂。②优势科、属明显。③在显示出温带区系性质的同时具显著的过渡性质。④种子植物起源古老。⑤地理成分复杂。⑥特有类群丰富。  相似文献   
106.
旱地小麦休闲期深翻覆盖对土壤水分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充分利用休闲期降水, 提高旱地麦田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达到"伏雨春用"的目的, 本文将耕作蓄水技术与覆盖保水技术相结合,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从前茬小麦收获后15 d或45 d进行深翻及深翻后采取渗水地膜、液态地膜覆盖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前茬小麦收获后45 d深翻较15 d深翻可显著提高小麦收获后65 d(休闲期)至316 d(孕穗期)土壤蓄水量、播前120~300 cm各土层土壤蓄水量和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休闲期深翻覆盖可显著提高65 d(休闲期)至316 d(孕穗期)土壤蓄水量及播前0~ 300 cm各土层土壤蓄水量, 显著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且均以渗水地膜覆盖效果最好。此外, 前茬小麦收获后45 d深翻较15 d深翻可显著减小播种至拔节期60~300 cm, 拔节至开花期0~60 cm、120~240 cm, 开花至成熟期180~300 cm土壤水分减少率, 且深翻后采用渗水地膜覆盖对拔节至开花期土壤水分减少率调控效应较大。 总之, 旱地小麦休闲期等雨后深翻有利于提高土壤蓄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 深翻后覆盖有较大的调控效应, 且采用渗水地膜覆盖效果更好。因此, 休闲期等雨后(约7月底或8月初)深翻并立即采用渗水地膜覆盖的技术是旱地麦田休闲期蓄水保墒的新途径, 且此技术可为旱地小麦高产、稳产、高效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7.
耕作模式和播种方式对旱地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15—2017年在山西省闻喜旱地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大田试验,以耕作模式为主区,设休闲期深翻和免耕两种模式,以播种方式为副区,设探墒沟播、膜际条播和常规条播3种方式,研究旱地小麦土壤水分、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休闲期深翻显著提高旱地小麦播前0~300 cm土壤蓄水效益,达46.97%~240.44%;提高旱地小麦生育时期土壤耗水量,达6.48%~13.07%;提高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达3.32%~7.22%、3.67%~6.53%、1.11%~3.61%、10.23%~13.16%。探墒沟播和膜际条播较常规条播显著提高了旱地小麦茎蘖成穗率,达5.99%~16.87%,显著提高穗长0.8~1.7 cm,提高可孕小穗数1~3个;提高了穗数、穗粒数,分别达5.28%~15.75%和1.51%~11.25%,此外,休闲期深翻后采用探墒沟播较膜际条播减少投入1 200元·hm-2,主要是旋耕机械投入、地膜和回收地膜人工投入,增加经济效益622~754元·hm-2。休闲期深翻后采用探墒沟播较常规条播减少投入300元·hm<...  相似文献   
108.
国内外稻水象甲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稻水象甲虫成虫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为害损失及防治方法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稻水象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9.
孙敏  唐瑜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360-1361,1367
通过研究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对切花菊保鲜过程中生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对切花菊有一定的保鲜作用,可延长切花菊瓶插寿命,增加切花菊的鲜重,增大花径,增加切花的吸水量,减缓pH值上升和花青素含量下降,维持花瓣组织可溶性糖含量和花瓣膜结构的稳定性。各个处理当中以CaCl22 g/L+蔗糖3%+200 mg/L 8-HQS的溶液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0.
君子兰水培中使用环保型营养液促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试验环保型营养液在君子兰水培中的应用效果,笔者特于2003年10月26日~2004年5月25日在上海农林学院园艺场进行了本试验,试验分秋季和春季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