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44篇
  免费   501篇
  国内免费   647篇
林业   1274篇
农学   531篇
基础科学   507篇
  2697篇
综合类   4269篇
农作物   251篇
水产渔业   290篇
畜牧兽医   2212篇
园艺   355篇
植物保护   206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80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341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364篇
  2016年   425篇
  2015年   419篇
  2014年   523篇
  2013年   535篇
  2012年   691篇
  2011年   680篇
  2010年   644篇
  2009年   654篇
  2008年   670篇
  2007年   572篇
  2006年   544篇
  2005年   528篇
  2004年   404篇
  2003年   394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298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以盐碱池塘水体为研究对象,比较叶轮+底增的复合增氧方式和传统叶轮单一增氧方式下盐碱池塘水体pH的变化趋势,以探讨复合增氧方式对盐碱池塘水体pH的影响。试验包括室内和野外试验两部分,室内试验为通气量和叶绿素a浓度交互作用下对室内普通水体pH的影响,野外试验为复合增氧和传统叶轮单一增氧方式对盐碱池塘水体pH、溶解氧和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显示,通气可以显著降低水体pH值(P0.05),且降低值(ΔpH)随通气量增大而增大。野外试验结果显示,开机时,不同天气条件下复合增氧池塘pH均显著低于单一叶轮池塘(P0.05),复合增氧池塘DO和CO_2浓度均显著高于单一叶轮池塘(P0.05);不开机时阴天和雨天条件下两者差异亦显著(P0.05)。整个养殖期复合增氧池塘DO显著高于单一叶轮池塘(P0.05),而pH值下降及CO_2浓度上升较明显,且均在第45天后低于和高于单一叶轮池塘(P0.05)。经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发现,复合增氧与单一叶轮增氧方式下叶绿素a浓度与水体pH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913和0.738。以上结果表明,复合增氧方式能够增加水-气接触面积,有效提高盐碱池塘水体DO和CO_2浓度,降低池塘水体pH值。  相似文献   
102.
103.
本研究设计5组等氮等能(粗蛋白为53%,能量为25KJ/g)的实验饲料,以60%的鱼粉饲料组作为对照(D1),豆粕∶花生粕∶鱼溶浆粉∶鸡肉粉(2∶1∶3∶2)的复合蛋白替代40%(D2)、50%(D3)、60%(D4)和70%(D5)的鱼粉,养殖大菱鲆幼鱼(Scophthalmus maximus L.)初始体重(53.0±0.2) g,养殖周期84 d,每天定时(08:00,16:30)投喂2次,投喂量为体重的1.5%~2%。实验结果显示,各处理组之间幼鱼存活率、饲料系数和摄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D4和D5组增重率显著降低(P0.05);肥满度在D2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D3、D4和D5组(P0.05);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和肠体比(ISI)均在D2组达到最低值,均显著低于D5组(P0.05);复合动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幼鱼全鱼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各替代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全鱼灰分含量在D5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背肌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动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鱼体肌肉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影响(P0.05);各替代组均显著提高了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总蛋白浓度在D2组显著高于D4和D5组(P0.05);血糖浓度在D2和D3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D3、D4和D5组甘油三酯浓度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D2组(P0.05);各替代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碱性磷酸酶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动植物蛋白可有效替代50%鱼粉而不影响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4.
《饲料工业》2019,(12):31-34
为研究制备酶解鱼溶浆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以青占鱼蛋白水为原料,采用复合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进行水解,探讨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及酶用量对蛋白质水解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酶解条件优化水解工艺。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为水解青占鱼蛋白水最适蛋白酶,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0℃,酶用量0.3%(干物质),水解3 h,该条件下制备的酶解鱼溶浆酸溶蛋白含量为75.83 g/100 g(干物质),蛋白质水解效率达95.29%。  相似文献   
105.
珠海夏天天气炎热,高温高湿,加上舍饲规模化生产改变了奶山羊的生活习性,对奶山羊的生产性能影响较大。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培育优势菌群,产生大量内生消化酶,提高动物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调节免疫机能,增强抵抗力,在泌乳期的草食动物中应用有明显效果。笔者从泌乳奶山羊羊群中,选择体型、产奶量、年龄相近的健康奶山羊2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进行称重并编号,给每只奶山羊每天添加1g复合微生态制剂(上海创博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富酶利生素)。试验期间,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每天产乳量增加0.63 kg/只,体重增加0.45 kg/只。整个饲养过程中无病害发生,采食量改善明显,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6.
番茄褪绿病毒病(ToC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存在复合侵染的现象,其发病率逐年递增,成为一种新的威胁番茄产业的病毒病害。为了研究复合侵染样品中2种病毒的互作和基因变异情况,对天津番茄产区发生的TYLCV全基因组和ToCV的CP基因和HS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独侵染样品进行比对,TYLCV的基因序列在复合侵染的样品中共有6处碱基发生了变异,分别为73位A→C、92位A→G、347位C→T、1 209位C→T、1 618位A→G、2 107位A→T,除73位和92位的变异未在编码区,其余的变异碱基均在ORF框内,其中1 209位为同义突变,其他均发生了错义突变。ToCV的CP基因有1处同义突变,ToCV的HSP基因共有4处碱基变异,其中826位由T→C和1 166位由G→A均为同义突变,1 395位和1 630位均由A→G,为错义突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单独侵染和复合侵染的番茄样品中TYLCV和ToCV病毒积累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田间单独侵染和复合侵染的样品中, TYLCV的拷贝数差异不显著,ToCV的拷贝数在单独侵染和复合侵染的样品中差异也不显著。在复合侵染的样品中,TYLCV的拷贝数约为ToCV的262~436倍。  相似文献   
107.
为研究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对两个品种妊娠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生长年限、孕期相近的两个品种的母猪36头(长大二元和大长二元各18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9头。然后再随机设立2个试验组、2个对照组。4组均选用相同基础日粮,试验组前2周添加0.2%的复合丁酸梭菌制剂,2周后添加0.1%的复合丁酸梭菌制剂,进行饲养对比试验,母猪产后21 d结束。试验表明:臭味评分对照组1、2比试验组1、2分别高64.12%(p 0.01)、86%(p 0.01);粪便形态试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采食量试验组1比对照组1高8.73%(p 0.05),试验组2比对照组2高8.37%(p 0.05)。试验组1、2比相对应的对照组1、2产活仔数分别高7.67%(p 0.05)、6.10%(p 0.05),仔猪初生体重分别高7.56%(p 0.05)、6.33%(p 0.05)、仔猪21日龄体重分别高9.33%(p 0.05)、7.35%(p 0.05),死胎数低50.75%(p 0.01)、43.59%(p 0.01);两个品种之间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8.
复合磁电场对牛大力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电场强度、磁场强度、时间为试验因素,采用L93正交试验方法,研究电磁场复合诱导对牛大力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对牛大力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最佳诱导参数为电场强度50 kV、磁场强度1300Gs、诱导时间20min,发芽率可达到92.5%。  相似文献   
109.
用大麦苗分析单一硒(Se)、谷胱甘肽(GSH)和Se+GSH处理15 d对大麦苗富集Se与GSH及其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Se+GSH复合处理比单一Se或GSH处理增加了大麦苗对Se和GSH的积累量。抗氧化酶系统在Se+GSH复合处理与Se或GSH单一处理之间存在差异。Se+GSH复合处理的大麦苗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高于Se或GSH单一处理,相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低于Se或GSH处理。Se+GSH处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比GSH处理低,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则比GSH处理高。Se+GSH复合处理条件下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大于Se处理而小于GSH处理。Se+GSH处理的大麦苗丙二醛(MDA)含量无明显变化,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说明Se+GSH复合作用比单一GSH或Se更有利于促进GSH和Se的吸收与积累,同时增强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