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05篇
  免费   587篇
  国内免费   1502篇
林业   720篇
农学   911篇
基础科学   5067篇
  2101篇
综合类   8839篇
农作物   675篇
水产渔业   1178篇
畜牧兽医   1674篇
园艺   1086篇
植物保护   643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90篇
  2022年   484篇
  2021年   479篇
  2020年   528篇
  2019年   562篇
  2018年   318篇
  2017年   588篇
  2016年   723篇
  2015年   700篇
  2014年   1082篇
  2013年   1013篇
  2012年   1363篇
  2011年   1315篇
  2010年   1232篇
  2009年   1104篇
  2008年   1114篇
  2007年   1006篇
  2006年   907篇
  2005年   853篇
  2004年   839篇
  2003年   805篇
  2002年   610篇
  2001年   661篇
  2000年   590篇
  1999年   404篇
  1998年   412篇
  1997年   409篇
  1996年   276篇
  1995年   329篇
  1994年   322篇
  1993年   313篇
  1992年   243篇
  1991年   192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55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5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0篇
  1973年   10篇
  1965年   11篇
  1957年   37篇
  1953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01.
小麦是费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该文分析了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明确防治时间、合理使用农药、科学灌溉、采取物理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等综合防治技术,给小麦种植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2.
橡胶树抗病增胶灵研制与示范推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在全省全面推行新割胶制度的背景下,针对云南植胶区生产实际的特殊需求,创新理念,研制橡胶树抗病增胶灵的过程和生产性示范推广的成效,并对当前生产上使用抗病增胶灵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3.
为提高宁夏中部干旱带幼龄期压砂地枸杞灌水效率,保障枸杞产量和品质,进行了3水平灌水定额(300、225 m~3·hm~(-2)和150 m~3·hm~(-2))的田间对比试验,采用综合指标增量最优方法对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研究发现:枸杞5月上旬萌芽期耗水以土壤蒸发为主,日耗水量0.6~1.2 mm,6月中旬进入夏果花期耗水量增大,日耗水量2.5~3.7 mm,7月中旬枸杞夏果期耗水量继续增大,达2.4~4.3 mm,7月下旬日耗水量最大,为3.2~4.7 mm,8月中旬耗水量下降,日耗水量3.0~4.2 mm。灌水定额对枸杞产量影响显著(P0.05),灌水定额300 m~3·hm~(-2)时产量最高,为1 402.65 kg·hm~(-2);灌水定额225 m~3·hm~(-2)时枸杞多糖、β-胡萝卜素和黄酮较高,含量分别为4.56%、0.15%和0.41%;灌水定额150 m~3·hm~(-2)时枸杞甜菜碱含量较高,为0.77%。进一步通过综合指标增量最优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时得到综合指标增量最大,为-5.4%,总耗水量为450 mm。枸杞夏果花期进入需水关键期,阶段耗水量达70 mm以上,进入6月中旬枸杞需水量增大,旬耗水量达29 mm以上。可见,幼龄期压砂地枸杞产量及品质指标均达到最优的耗水量较难获得,但是在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时可以获得产量和品质多指标耦合的最优耗水量,据此进行灌溉制度优化,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幼龄期压砂地枸杞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04.
杨雪艳 《乡村科技》2020,(4):122-123
在现如今的农业生产当中,水利是重点的工程类型,对于农业灌溉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今我国提倡可持续发展、节约水资源的情况下,农田节水灌溉成为重点工作。本文就农田水利灌溉问题及节水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探讨根区交替灌溉与减施氮肥对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4年生辽峰葡萄为试材,设置常规灌溉(CI)和根区交替灌溉(AI)2种灌溉方式,不施氮(NN,0 kg/hm~2纯N)、推荐施氮量(RN,100 kg/hm~2纯N)和习惯施氮量(FN,200 kg/hm~2纯N)3个氮素水平,分析不同水氮耦合方式对葡萄新梢生长、树体冗余生长量、光合特性以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方式与施氮量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以CIFN处理新梢长度最大,分别比AIRN和AIFN处理提高11.9%和6.8%。同一灌溉方式下,施氮处理新梢修剪量高于不施氮肥处理(P0.01),与CI处理相比,AI处理灌溉方式树体新梢修剪量降低21.1%。与CI处理相比,AI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氮素处理均值)升高,蒸腾速率降低,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且AI与RN耦合后叶片瞬时水分利用率最高,分别比CIRN和CIFN处理提高17.6%和34.0%(P0.05);AI灌溉方式提高了果实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且与RN耦合糖酸比显著提高。综合考虑不同水氮耦合处理,根区交替灌溉与推荐施氮互作可以调控树体生长,创造良好的光合性状,提高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实现节水减肥,有利于葡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6.
为了寻求小麦、玉米生产的最佳水肥配置模式,在不同灌溉方式(喷灌、移动喷灌、小白龙)下设置8个不同养分配置[底施N_(34)P_6K_8750 kg/hm~2(T1)、底施N_(34)P_6K_8 750 kg/hm~2+追施纯N 75 kg/hm~2(T2)、底施N_(28)P_(15)K_5750 kg/hm~2(T3)、底施N_(28)P_(15)K_5 750 kg/hm~2+追施纯N 75 kg/hm~2(T4)、底施控释肥600 kg/hm~2(T5)、底施控释肥600 kg/hm~2+追施纯N 75 kg/hm~2(T6)、底施N_(28)P_(15)K_5 375 kg/hm~2+底施控释肥300 kg/hm~2(T7)、底施N_(28)P_(15)K_5 375 kg/hm~2+底施控释肥300 kg/hm~2+追施纯N 75 kg/hm~2(T8)],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养分配置对小麦、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小白龙灌溉处理相比,移动喷灌和喷灌处理均可提高小麦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喷灌处理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分别增加1.64%~14.04%、1.40%~6.89%、3.94%~10.07%,移动喷灌处理分别增加1.37%~12.88%、6.81%~16.47%、6.71%~11.21%;喷灌处理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周年灌水利用率分别提高0.26~2.03、0.19~0.90、0.57~1.27 kg/m~3,移动喷灌处理分别提高0.21~1.96、0.82~2.08、0.91~1.63 kg/m~3。喷灌和移动喷灌条件下,T8处理小麦产量高于其他处理;3种灌溉方式下,玉米及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均是T8处理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以移动喷灌结合底施N_(28)P_(15)K_5 375 kg/hm~2+底施控释肥300 kg/hm~2+追施纯N 75 kg/hm~2处理节水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7.
本文通过综述了高寒地区燕麦混播、藜麦混播以及饲草节水灌溉方面的研究,探讨节水灌溉对高寒地区燕麦和箭筈豌豆以及藜麦和毛苕子两种混播模式的影响的研究,分析了节水灌溉对饲草混播影响方面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以期高寒荒漠地区生产高产优质的饲草和节水灌溉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随着农业发展,灌溉设施设备不断更新、改进,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目前在农田灌溉方式中滴灌应用较多,但出水桩形式各异,且存在易倾斜或损坏现象,影响灌溉效率和灌溉质量。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出水桩,解决了桩体易倾斜和损坏问题,实际应用效果较好,具有结构稳定性好、便于维修、阻止地表雨水渗入、减轻冻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9.
110.
自"营改增"税收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尤其是金融行业,其财务核算、财税筹划、基础规范、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在"营改增"政策环境下均有所变化。财产保险公司可以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保驾护航的作用,在"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下,产生了一定的纳税风险,导致税负增加。以财产保险公司为例,对"营改增"政策环境下财产保险公司存在的税收风险,并就此提出相关规避策略,望能为减轻金融企业的税负成本、规避税收风险等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