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5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89篇
林业   53篇
农学   264篇
基础科学   1篇
  129篇
综合类   970篇
农作物   209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191篇
园艺   133篇
植物保护   19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01.
During an investigation of mycoparasitic fungi on sclerotia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in China, Gliocladium species was consistently encountered and isolated from natural soils collected over the country. Colonization frequencies on sclerotia of S. sclerotiorum by the fungi ranged from 40% to 100% when the sclerotia were introduced into soils and coincubated at 22-24 ℃ for 4 weeks. Identification showed that G. roseum, G. virens and G. catenulatum were the dominant species amon…  相似文献   
102.
植物几丁质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几丁质酶是高等植物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的病程相关蛋白,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研究.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几丁质酶的研究情况,介绍了几丁质酶的特性、结构、分类、细胞学定位和功能及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其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3.
 枯、黄萎病是世界棉花生产中的两大重要病害。传统育种缺乏抗源,几丁质酶和 -1,3-葡聚糖酶是植物防御体系中的两种防卫因子,两者之间存在协同增效作用。据此构建了4个单价和2个双价基因(分别定位于细胞内或细胞外)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棉花,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以及1996 2000年温室及病圃多代筛选鉴定,已培育出对枯、黄萎病抗性提高的转基因棉花株系。将抗病基因导入国产抗虫棉品种GK19中,还获得了兼抗病、虫的转基因优系。  相似文献   
104.
盾壳霉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酶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的酶促反应,在本试验计量范围内,其反应速度与酶量和底物浓度均呈正相关,但两种酶促反应适宜的温度和pH值有较大差。几丁质酶降解几丁质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8.0,葡聚糖酶降解葡聚糖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pH值为3.0。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研究拟克隆薰衣草DXS基因,并分析其表达,为揭示该基因在调控薰衣草萜类物质合成中的分子机理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以薰衣草杂花为试材,同源克隆薰衣草DXS基因,进行基因序列分析、表达量比较和原核表达。【结果】 (1)薰衣草DXS基因开放阅读框长为2 181 bp,编码由72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序列;薰衣草DXS蛋白等电点为6.57,分子量约为78.39 KDa,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与狭叶薰衣草、冬凌草、毛喉鞘蕊花的DXS蛋白亲缘关系相近;(2)DXS基因在杂花花器官的衰败期表达量最高,在法国蓝花器官的盛开期表达量最高,DXS基因在杂花花器官五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均高于法国蓝;DXS基因在杂花花萼中表达量最高,在法国蓝雄蕊中表达量最高,DXS基因在杂花花器官5个不同组织表达量均高于法国蓝(雌蕊、雄蕊除外);(3)在37℃、IPTG 0.8 mM条件下诱导4 h后,DXS蛋白表达量最大。【结论】 DXS基因表达量与薰衣草精油产量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6.
以强筋型小麦郑麦9023、中筋型小麦温麦4号和弱筋型小麦豫麦50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类型小麦籽粒灌浆期碳水化合物、淀粉及其组分含量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小麦籽粒灌浆期的蔗糖含量均随灌浆进行呈降低趋势,葡萄糖含量在灌浆前期亦呈逐渐降低趋势。郑麦9023以花后6 d籽粒果糖含量最高,而后逐渐降低;豫麦50和温麦4号籽粒的果糖含量亦在花后6 d达到峰值,之后迅速降低,至花后24 d时略有升高,而后又迅速降低。郑麦9023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花后6和18 d,且第1个峰值显著高于第2个;而豫麦50和温麦4号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花后12 d。随着灌浆的进行,不同类型小麦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且豫麦50明显高于郑麦9023和温麦4号。不同类型小麦籽粒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P)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3类小麦AGPP活性的峰值均出现在花后18 d,UGPP和SSS活性的峰值,温麦4号分别出现在花后12和18 d,豫麦50和郑麦9023则分别出现在花后18和12 d。  相似文献   
107.
谷氨酰胺合成酶植物基因工程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概述了通过植物遗传操作分别增强细胞质型谷氨酰胺合成酶(GS1)和叶绿体型谷氨酰胺合成酶(GS2)在植物叶片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和叶绿体中的表达水平以提高植物氮素利用率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8.
非洲菊苯基苯乙烯酮合成酶CHS基因表达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苯基苯乙烯酮合成酶 (chalconesynthase ,CHS)是植物体内花色素苷等类黄酮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 .有关该酶特性及其基因表达调控在花发育过程中已有一些研究 ,大多集中于矮牵牛、金鱼草等模式植物[1] ,而对非洲菊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花卉研究较少 .非洲菊花序结构复杂 ,是研究花发育、花色素苷合成及花色素苷基因表达调控的理想材料 .非洲菊的头状花序可分为 3种类型的花 ,其最外层花 (rayflorets,Rf)大且色泽鲜艳 .本研究以非洲菊Rf为试材 ,提取不同发育时期Rf的总RNA ,通过测定花色素…  相似文献   
109.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3个不同筋力(强筋、中筋、弱筋)冬小麦品种子粒灌浆过程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淀粉分支酶(SBE)3个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小麦品种的AGPP,SBE和强筋品种的SSS酶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花后20d达到峰值;中筋和弱筋品种的SSS酶活性则呈双峰曲线,花后10d和20d分别有两个峰值,且第2个峰值显著高于第1个峰值.表明强筋品种子粒中淀粉合成酶底物含量丰富,淀粉合成可能比较活跃,而中筋和弱筋品种子粒中支链淀粉合成可能比较活跃.  相似文献   
110.
抗真菌转基因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对Southern杂交阳性的转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和大麦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的双价转基因大豆T2代的5个株系,进行了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性检测,并通过比较接种后转基因大豆与对照组的死亡率来探讨两者的抗病性差异。结果表明,有4个转基因株系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与非转基因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另外1个株系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