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6篇
  4篇
综合类   3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1961—2013年保安和宝清气象、水文监测资料,基于水量平衡方程,采用相关、趋势和突变检测等方法,分析七星河流域中游区段降水、气温、蒸发及其对径流驱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3年来保安与宝清降水量变化基本一致;七星河与挠力河中游段两径流量变化趋势一致。降水成为驱动径流变化的主要因子之一,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和水利工程发展也是驱动径流变化的另一原因。蒸发从1988年开始发生了转折性变化;蒸发对径流驱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961—1987年。宝清气温与保安径流呈反向变化趋势;突变前(1961—1987年)为低温时段,突变后(1988—2013年)为较高时段;气温变化虽不能对径流变化直接产生驱动影响,但却能起到加速或减少蒸发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达到挠力河流域以及整个三江平原水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基于1961—2013年挠力河流域宝清与菜咀子站气象、水文监测资料,采用统计相关和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测等方法,分析研究了流域中游区段降水、气温及径流变化特征,特别是突变前后特征变化。结果表明:近53年气温呈明显的升温趋势,而降水和径流呈稍降趋势,基本变化不大。文中揭示出挠力河流域气温和降水突变时间基本发生在1987年。从1987年后开始由低温多雨时段转为高温少雨时段。近53年宝清降水与径流相关系数为0.85,尤其突变前时段相关系数高达0.96,在降水距平百分率10%和10%的年份对应径流多和少正确率达0.93;突变后略有下降,表明降水多少几乎完全驱动了挠力河中上游径流大小的变化,并分析了温度变化是加速或减弱降水对径流的驱动影响。另外还分析了宝清降水对挠力河中下游径流的驱动作用,表现在突变前降水对径流的驱动作用不大,而主要是依靠下垫面蓄水和水利工程对径流变化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突变后宝清的降水对下游的驱动作用在增加。  相似文献   
13.
1961-2015年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干旱识别及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黄淮海平原内气象数据、农业气象数据、夏玉米实际灾情资料,参考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的计算公式,结合实际干旱灾情数据构建夏玉米干旱指数SPI10和SPI30,并分析黄淮海平原夏玉米生长季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播种-抽雄期、抽雄-成熟期的旬尺度SPI10干旱阈值分别为-0.10和-0.35、月尺度SPI30干旱阈值分别为-0.60和-0.65,灾情验证结果显示时间尺度更小的SPI10在反映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干旱特征方面效果更好。基于SPI10分析了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播种-抽雄期的平均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均明显高于抽雄-成熟期,并且干旱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均与干旱频率较为一致,一般表现为干旱频率越高的地区,累计干旱强度也越强;同时,75%的年份中播种-抽雄期的干旱范围大于抽雄-成熟期。综合以上结果,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在营养生长阶段更容易受到水分缺失的影响,更易发生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4.
利用黑龙江省1971~2008年近40年的冰雹日数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冰雹时空分布特征,着重讨论了黑龙江省冰雹日数年代、年、季、月、旬、日际变化,地域分布特征及黑龙江省前后20年冰雹的变化趋势,得出了黑龙江省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有效遏制冰雹灾害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初春鸡西市一次暴雪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淑梅  万红  马国忠 《现代农业科技》2012,(20):278-279,284
2011年4月22—23日鸡西市出现了一次雨转暴雪天气过程,该文利用常规资料、NCEP分析资料以及区域自动站资料对此次雨转暴雪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槽东移受东阻影响切涡,低涡东移缓慢并强烈发展是造成此次暴雪天气的主要形势,东北风与偏东风暖湿切变处出现大降雪,降水持续也是造成暴雪的重要原因。偏东干冷空气侵入黑龙江东部,此厚度在800 hPa以下,这在降水中起冷垫作用。低空西南急流和东南风急流的输送使得暖湿气流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黑龙江东部,并得以聚集,为降雪强度的增强提供了有利条件。深厚的强烈上升运动是造成鸡西地区暴雪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地面温度是降水性质转变的一个影响因素,地面温度下降到1℃左右时雨将转为雨夹雪,当地面温度继续下降到0℃或以下时,雨夹雪转为雪。850 hPa温度场上-4℃也是一个雨雪转换的指标,但是还需要配合冷平流的强弱进一步判断。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影响农业生产的灾害天气也相应增多。随着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进一步成熟,通过一系列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防灾减灾的目的。黑龙江省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为保证国家东北大粮仓的安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对哈尔滨近50年的降水资料进行剖析,采用最优分割方法对哈尔滨降水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对应同步分析的方法,对降水变化与厄尔尼诺进行同步发生规律的研究,从而得出哈尔滨降水变化与厄尔尼诺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三种水稻热量指数预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选出一套适合黑龙江不同区域水稻低温冷害预测方法,为相关部门制定粮食生产和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提供科学依据。选择黑龙江省11个水稻农气观测站为研究对象,利用1971—2016年的气温资料、74类大气环流资料、水稻发育期数据,将黑龙江省划分为东、西、南3个区域,分别建立逐步回归预测模型、GM(1,1)灰色预测模型和均生函数预测模型,预测黑龙江水稻生育期总热量指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3种预测模型通过了残差检验,1971—2010年拟合平均准确率均在95%以上,结果差异不大;2011—2016年的试报准确率为85%~99%,其中GM(1,1)灰色预测模型准确率(97%~99%)高于逐步回归预测模型(91%~97%)和均生函数预测模型(85%~95%)。通过3种预测方法对比结果显示,GM(1,1)灰色预测模型模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大量的调研材料、文献等,综合了集农业、气象、环境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分析了6个方面的内容即:(1)气候变化的监测事实及科学认识;(2)气候变化对气象灾害、极端天气的影响;⑶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4)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影响;(5)适应气候变化应对的研究;(6)如何提高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包括减缓和适应,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防灾减灾,实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对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61~2019年三江平原国家气象站和农垦气象站夏季逐日降水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资料,分析三江平原夏季强降水日数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夏季强降水日数年际变化显著,气候平均分布空间差异明显.近60年夏季强降水日数总体呈增多趋势,其中最多年10.7 d(1994年)比最少年2.1 d(1977年)多8.6 d.1961~2019年,夏季强降水日数较气候平均值偏少年份多、偏多年份少.鄂霍茨克海高压偏强有利于三江平原夏季强降水日数偏多,偏弱有利于强降水日数偏少.三江平原夏季强降水日数异常年,中高纬度高空急流存在差异;8月高空急流偏强有利于强降水日数偏多.三江平原夏季强降水日数异常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位置在6~8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