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0篇
  1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1.
对“水泵及水泵站”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安排上突出综合实践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并以此为实践教学平台,积极组织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锻炼并提高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出了课程设计改革的方案以及基于任务的教学方法,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新一代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1历史的回顾柚类原产于我国和东南亚一带。据记载我国柚类栽培至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但自古以来柚类大多为零星栽植,在柑桔业中规模小,产量少,品种良莠不齐。1985年,全国柚类栽培面积仅067万hm2,占柑桔总面积120%;产量只有12万t,占柑桔总...  相似文献   
13.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研究了15个现代春小麦品种间的降水利用效率、耗水量以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结果表明,品种间的水分利用效率平均为7.8kg/(hm2.mm),品种间最高相差1.09倍;平均耗水量一般在240.5~308.5mm之间,最高相差28.3%。品种间开花前和开花后光合积累对籽粒贡献差异很大,花前储备对籽粒贡献平均为25%,但品种间差异较大(10%~49%);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质量分数为:籽粒(42%)>茎秆+叶鞘+叶片(40%)>穗轴+颖壳(18%),但品种间差异较大,最大分别相差112%、63%和27%;品种间对土壤水分消耗差异较大,其中在生育时期上以分蘖期和180~20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西北半干旱区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土壤水分及耗水规律的影响,寻求旱作区保墒抑蒸及降低农田污染问题的最佳种植措施。[方法]于2021年设置了4种覆盖种植模式: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PM1)、普通PE地膜覆盖(PM2)、整秆带状覆盖(SM1)和碎秆全覆盖(SM2),以传统露地平作(CK)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覆盖材料对旱地马铃薯土壤水分、耗水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覆盖较CK能显著增加马铃薯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5.7%~9.7%,且PM1和PM2处理均在淀粉积累期增墒幅度最大,而SM1和SM2处理均在块茎膨大期增幅最大;土层间,PM1和SM1处理均以120—180 cm土层增墒幅度最大,而PM2和SM2处理均以0—60 cm土层增幅最大。覆盖显著降低马铃薯全生育期耗水量5.1%~11.2%,降幅以PM1处理最...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秸秆带状覆盖对冬小麦生产的效应,以地膜覆盖(PM)和露地(CK)为对照,设4种秸秆带状覆盖SM3(覆盖度59%)、SM4(覆盖度50%)、SM5(覆盖度42%)和SM6(覆盖度37%),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小麦花后旗叶水势、旗叶相对含水量、土壤含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带状覆盖下冬小麦花后旗叶水势、旗叶相对含水量、旗叶含水量和0~40 cm土壤含水量较CK分别提高9.2%、6.6%、3.6%和30.0%;地膜覆盖下0~40 cm土壤含水量较CK提高15.1%,旗叶水势6.0%、旗叶相对含水量和旗叶含水量则分别降低6.0%、3.2%和4.1%。冬小麦花后7~28 d,旗叶水势日变化总体呈早、晚高、午间低的V型趋势;秸秆带状覆盖早、中、晚旗叶水势较CK分别提高10.6%、9.8%和7.7%,地膜覆盖分别降低4.6%、7.9%和4.8%,差异均显著。秸秆带状覆盖下冬小麦籽粒产量较CK增加3.0%~ 6.5%,WUE提高6.4%~17.5%,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秸秆带状覆盖处理中,SM5具有最高的产量 (3 866.6 kg·hm-2)和WUE(15.7 kg·hm-2·mm-1)。产量与穗数(r= 0.693**)、WUE (r=0.615**)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数与WUE(r=0.690**)和0~40 cm土壤含水量(r= 0.570*)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在干旱年份土壤含水量低时,通过覆盖可增加土壤表层含水量,改善冬小麦旗叶供水情况,进而增加穗数和WUE;覆盖度为42%的秸秆带状覆盖在干旱年份增产效果最优,是适宜于西北旱作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6.
叶元生  黄彩霞 《农业工程》2020,10(8):106-113
为明确西北地区秸秆覆盖小麦增产机理,在查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秸秆覆盖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发现免耕秸秆覆盖可较无覆盖提高西北地区小麦产量10%~20%,增产效果显著。分析原因,发现其对小麦增产的机理在于对农田生态效应的有效调控:秸秆覆盖可较露地显著增加土壤大团聚体数量,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增加土壤0~200 cm土层含水量;调节地温,避免温度的剧烈波动;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壤肥力;提高土壤酶活性。该文主要概述了西北地区秸秆覆盖对小麦产量及农田效应的影响,旨在为西北地区小麦秸秆覆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调亏灌溉下菘蓝耗水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调亏灌溉对河西地区菘蓝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为干旱、半干旱区菘蓝的高产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分析耗水量和产量变化。[结果]在营养生长期和肉质根生长期各处理的耗水量呈现出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逐渐降低,与CK相比显著降低(4.11%~15.71%,p0.05)。耗水强度变化规律基本呈现出苗期最小(约0.90 mm/d),肉质根成熟期较大(约1.60 mm/d),营养生长期和肉质根生长期最大(约3.00 mm/d)。WD_4(营养生长期和肉质根生长期轻度亏水)处理的菘蓝产量与CK无显著(p0.05)差异,达到8 235.32 kg/hm~2,WD_1(营养生长期轻度亏水)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3.62 kg/(hm~2·mm)],WD_4处理次之,且比CK提高6.74%,即WD_4处理为最优处理。[结论]轻度水分亏缺可以有效降低菘蓝各生育期的耗水量,提高菘蓝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重度水分亏缺则导致土壤水分显著降低,不利于菘蓝生长。  相似文献   
18.
于2018—2019年连续两年定位试验,设置秸秆带状秋覆盖(FSM)、黑膜大垄秋覆盖(FPM)、秸秆带状春覆盖(SSM)、黑膜大垄春覆盖(SPM)和不覆盖露地平作(CK)5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时期和覆盖方式对旱地马铃薯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带状覆盖和黑膜大垄覆盖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全生育期0~200 cm土层平均贮水量,秋覆盖大于春覆盖,与CK相比,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分别平均提高马铃薯全生育期0~200 cm土层平均贮水量5.8%、8.6%;秸秆带状覆盖具有普遍的降温效应,而地膜覆盖存在普遍的增温效应,FSM和SSM处理0~25 cm土层平均温度分别较CK降低0.8℃和0.5℃,FPM和SPM处理分别增加0.5℃和0.6℃,秋覆盖降温幅度大于春覆盖,秋覆盖增温幅度小于春覆盖;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均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4.8%~7.6%、水分利用效率13.5%~22.6%,增产效应秋覆盖优于春覆盖。此外,秸秆带状覆盖显著提高纯经济收益和产投比且秋覆盖提高幅度大于春覆盖。因此,秸秆带状覆盖栽培技术是一种增产高、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模式,适宜于西北半干旱雨养区秸秆资源较为富余...  相似文献   
19.
生物质热裂解生物油精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生物质热裂解生物油的高含氧量、低热值和化学不稳定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物油的广泛应用,因此必须对生物油进行精制,以改善生物油的品质.该文从催化加氢、催化裂解、气相催化、水蒸气重整和乳化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生物油精制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生物油精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生物油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猪肉微生物限量标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猪肉中影响品质与安全的微生物的种类及危害特点作了介绍,通过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微生物限量标准,指出了我国猪肉微生物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差距,为完善肉品微生物标准体系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推动猪肉产业向着安全、优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