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6篇
  6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抗稻褐飞虱不同生物型和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水稻品种资源454份为试验材料,评价10个主要农艺性状,按不同的抗性情况和水平进行分组,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每一组进行聚类,从聚成一类的品种中随机选取1份品种构成核心样品。核心样品由53个品种组成。通过对10个性状的6个特征值、多样性指数进行比较,核心样品基本代表了总样品的遗传变异范围。  相似文献   
12.
三个新品种对褐稻虱生物型Ⅱ的抗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苗期与成株期的抗性测定以及田间虫密度调查和抗虫机制的观察,桂引901,桂青野,国粳4号3个广西水稻新品种均抗褐稻虱生物型Ⅱ,属抗生性机制,品种对褐稻虱田间种群控制作用明显,平均百丛虫数,桂引901为38.5头,桂青野30.8头,国粳4号17.4头;当地主栽品种最高百丛虫数汕优桂99为600头,博优903为900头,汕优77为1250头。  相似文献   
13.
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水稻种质资源发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发掘出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孟加拉型及白背飞虱具有抗性的稻种资源供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育种选用,采用苗期群体鉴定法对383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抗性鉴定。发掘出107份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的稻种资源。其中,抗褐飞虱生物型Ⅱ兼抗白背飞虱的稻种资源58份,占抗性鉴定总数的15.14%;抗褐飞虱孟加拉型兼抗白背飞虱的稻种资源49份,占抗性鉴定总数的12.79%。本研究发掘的107份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的稻种资源,在育种时可作为亲本选用。  相似文献   
14.
15.
抗褐飞虱生物型Ⅱ水稻品种抗性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2002年调查桂引901、国粳4号抗褐飞虱的结果表明,在桂引901、国粳4号上褐飞虱的虫口密度均显著低于在当地主栽感虫水稻品种上,说明这两个水稻品种抗性稳定;监测褐飞虱生物型在广西南宁的变异动态,结果表明该虫均以生物型Ⅱ为优势种群,孟加拉型所占比率逐年上升,但上升的速度较慢。对该虫生物型的监测结果进一步反映桂引901、国粳4号的抗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以抗蚊青粘、植选4号、植选5号、植选6号、植选7号和植选8号等抗稻瘿蚊水稻品种(系)为父本与培矮64S等18个不育系所配组合F1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以植选6号、抗蚊青粘、植选8号作父本配制的F1组合对稻瘿蚊都表现为抗,而以植选5号、植选4号、植选7号配制的组合都表现为感。测交结果表明,抗蚊青粘和植选8号恢复力较好。其中,以抗蚊青粘与228A所配F1组合的结实率为86.16%,理论产量为8.6953 t/hm2,与先A、冈46A、K19A所配的F1的结实率分别为78.33%、81.81%和83.42%。以植选8号与博A、培矮64S、金23A、K18A和先A所配组合F1的结实率分别为78.78%、80.16%、81.04%、81.27%和88.43%。植选6号作父本与博A和Y华农A所配组合F1的结实率分别为85.82%和81.45%。  相似文献   
17.
广西水稻新品种(系)及稻种资源对稻瘿蚊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3—2002年对广西区试品种、广西“八五”水稻攻关育种苗头材料、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等661份资源,采用国际稻瘿蚊苗期群体温室筛选法,进行稻瘿蚊的抗性测定,获得510281、510322、91—1A等18份抗性好的抗源,可供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5个不同编号的抗稻褐飞虱普通野生稻与一个感虫品种杂交配制成5个组合。对其亲本与后代的鉴定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抗性由2对具有重叠作用的隐性抗性基因控制;其抗性基因与普通野生稻主要农艺性状没有连锁遗传关系。在后代选育中,重点宜放在对F2、BC1F2代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中进行鉴定和回交。  相似文献   
19.
对水稻品种RP1976-18-6-4-2进行褐飞虱和稻瘿蚊的抗性评价及其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抗褐飞虱生物型Ⅱ、孟加拉型及稻瘿蚊中国Ⅱ型和中国Ⅳ型,它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控制;对稻瘿蚊中国Ⅱ型和中国Ⅳ型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0.
改良水稻对稻褐飞虱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稻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作区大发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选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是控制稻褐飞虱为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对来源于普通野生稻的5个抗稻褐飞虱(BPH)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开发,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和聚合BPH抗性基因到杂交水稻亲本中,获得了与抗BPH基因bph25(t),bph26(t),bph22(t),bph23(t),Bph24(t)紧密或较紧密连锁的SSR分子标记,这些标记的选择正确率达到60%~90%。成功地转育和聚合3~5个BPH抗性基因到5个杂交水稻亲本获得抗性基因聚合系。对其中9个抗性基因聚合系进行遗传背景分析和性状调查表明,遗传背景回复率已达90%以上,苗期和成株期(即全生育期)表现对BPH高抗性,主要经济性状与受体亲本(轮回亲本)基本没有差异。这些抗性基因聚合系在抗BPH水稻品种培育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研究结果为最终培育出一系列对BPH具有高抗性和持久抗性的水稻品种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