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7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以顺坡种植为参照,对玉米不同生育期、不同耕作方式下径流及产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鱼鳞坑种植、植物防冲带种植都有较强的径流、产沙调控作用;横坡种植有一定的产沙调控作用,但是径流调控作用不明显;(2)随着玉米生长,不同耕作方式的径流、产沙调控作用都在增强,其中产沙调控作用大于径流调控作用;随着雨强的增大,不同耕作方式的径流、产沙调控作用呈现减弱的趋势;(3)在玉米生长前期,鱼鳞坑种植的径流、产沙调控作用大于植物防冲带种植,在后期要小于植物防冲带种植;(4)在60mm/h和90mm/h的雨强下,产沙量与叶面积指数都呈现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径流量与叶面积指数的相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杂交种子酶活性比亲本高,可将贮藏物质迅速分解,及时供应幼胚生长,能保证幼苗的生长优势。湖南农学院 (1977)对南优2号及其亲本种子萌发速率和淀粉酶活性测定结果,证实了上述看法,但他们只测定了前发第五天的a-淀粉酶活性。对不同基因型种子萌发期间淀粉酶活性的差异尚未见报道。本试验分期测定了杂交水稻及其亲本三系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胚乳物质消长情况,以期探明杂交水稻苗期生长优势的生理基础,并为杂种优势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标。 一、材料和方法 供试材料为汕优.6号、珍汕97A、珍汕97BRI,R…  相似文献   
13.
焦艺夜蛾(Hyssia adusta Draudt)是马尾松主要食叶害虫,在杭州市三个县为害面积20000多亩,有扩展之势。经观察,焦艺夜蛾在杭州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受害林下疏松土壤中越冬,蛹期长达9个月。1~3龄幼虫食叶量小,有吐丝下垂现象;4龄幼虫食叶量增多,夜间食叶量比白天食叶量多40.8%。用25%溴菊酯防治,每亩2~3ml,效果达95%。  相似文献   
14.
15.
建德市日本松干蚧发生概况及采取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松干蚧是松树枝干重要的刺吸性害虫,松树被害虫树势衰弱,生长不良,严重时成片枯死。该文阐述了建德市日本松干蚧新发生区虫害发生概况、防治结果及所采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五溪山自然保护区是安徽省黟县境内的一块省级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地处黄山山脉西南部。它是青弋江和新安江的分水岭,青弋江水系和新安江水系的重要发源地。成为两大水系千古不竭之源。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部分地区兔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河南省兔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对河南省5个地区8个兔场1 081份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查。结果共检出肠道寄生虫5种,总感染率为67.72%,其中球虫感染率最高,为64.11%;隐孢子虫、贾第虫、圆线虫和栓尾线虫感染率分别为3.42%、5.27%、8.97%和1.39%。表明河南省兔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兔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是湿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对黟县境内湿地资源状况的调查,初步掌握了全县湿地类型、面积、保护现状等相关基础资料,在分析其面临的威胁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湿地可持续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建德县大店口公社宙坞源大队是松毛虫老灾区,据1983年对越冬代调查,平均每树有虫15.56条(最多的达317条)。为了控制虫源,我们采用国外进口的新农药——2.5%澳氰菊酯进行防治试验,取得较理想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防治韭菜的主要地下害虫韭蛆(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是造成韭菜农药残留超标主要原因。室内实验表明,生物天敌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处理60h后,韭蛆杀死率显著高于使用农药的对照组。2010年4月18日在山东省寿光市丰城地区韭菜地施用昆虫病原线虫以防治韭菜的主要害虫韭蛆,同时以施用化学农药辛硫磷作为对照,处理后第35d和第175d调查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处理组的昆虫病原线虫多度显著高于化学对照组,其中第175d调查结果表明,经昆虫病原线虫处理后的韭菜鲜重比化学农药处理的对照组增加了10.4%,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效果。上述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能够有效控制韭蛆危害。第35d取样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处理组的土壤线虫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高于化学农药处理组;第175d调查结果表明,两种处理之间土壤线虫群落各指标相近。试验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能够有效防治韭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