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探究稻鳖生态种养对黄沙鳖肌肉品质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稻鳖生态种养与池塘养殖下养殖水质及黄沙鳖肌肉的营养成分、呈鲜味成分、有机酸组成、组织微观结构和食用后感官评价的差异.结果显示,稻鳖生态种养试验组养殖水质更优,稻鳖生态种养试验组黄沙鳖肌肉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提高了 90.81%,脂肪含量则显著低,降低了 27.38%;...  相似文献   
12.
利用1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8个鲤鱼杂交系家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0对微卫星引物在鲤鱼杂交系F2代8个家系共240个个体中均获得了稳定、清晰的扩增条带,并在个体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共检测到59个等位基因,位点等位基因数在3~9个,平均等位基因数5.9个,片段长度在129~371 bp,有效等位基因在1.533~5.821,平均为3.452 5;观测杂合度在0.421~0.882,平均为0.647,期望杂合度在0.506~0.826,平均0.62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在0.452~0.81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675,为高度多态性;个体间遗传距离0.3586~0.8302,相似性系数在0.5012~0.7906。8个家系中,20号家系与59号家系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357 3;20号家系与35号家系遗传距离最大,为0.830 2。实验结果表明:该鲤鱼杂交系F2代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等位基因数量较多,杂合度较高,多态信息含量丰富,家系间没有受到近交的影响,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胡子鲶(Claris fuscus)生长的最适饲料蛋白质需求量,选择初始体质量为(83.2±1.84) g的胡子鲶共360尾,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4种不同蛋白质水平(质量分数分别为28%、34%、38%、42%)的饲料,在饲养50 d后,对各组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平均日增重(DWG)、饲料系数(FCR)和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8%蛋白质水平组的SGR、DWG均为最高,FCR最低。蛋白质水平为34%、38%、42%的3个组之间SGR、DWG、FCR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与28%组差异显著(P0.05)。SGR与饲料蛋白质水平的相关曲线为y=-0.0074x~2+0.526x-8.290 2(R~2=0.689 6),DWG与饲料蛋白质水平的相关曲线为y=-0.0031x~2+0.237 3x-3.547 8(R~2=0.737 6)。经方程拟合求得,当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5.8%~38.0%时,胡子鲶的SGR、DWG均为最高。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各试验组鱼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蛋白质(TP)、谷草转氨酶(AST)无显著性差异(P0.05),42%蛋白质水平组试验鱼的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最高,与其它3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高山稻渔以养殖禾花鲤为主,为寻找新的稻渔养殖品种,在三江县进行罗非鱼稻田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20天的养殖,罗非鱼总体成活率低于禾花鲤;罗非鱼单养比罗非鱼禾花鲤混养、禾花鲤单养产量分别提高26.3%、17.3%;相同投苗数量条件下,罗非鱼的总产量比禾花鲤高45.7%。总体上看,罗非鱼是适合高山稻渔养殖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孵化方法的繁殖试验,比较了胡子鲶3种孵化方法的受精、孵化效果以及孵出10 d后的鱼苗成活率。试验结果:A组(对照组,常规孵化桶孵化模式)平均受精率为85.7%,平均孵化率为74.1%,10 d后鱼苗平均成活率为88.11%;B组(薄膜氧气袋充氧孵化模式)平均受精率为93.4%,平均孵化率为90.3%,10 d后鱼苗平均成活率为88.98%;C组(薄膜氧气袋充氧,并放在泡沫箱内保温的孵化模式)平均受精率为95.0%,平均孵化率为92.1%,10 d后平均成活率为84.57%。结果表明,B、C组薄膜氧气袋的孵化效果好于A组,薄膜氧气袋孵化模式具有保温、节能、节水等作用,且生产上方便、可操作性强,有利于胡子鲶苗种的规模化繁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微孔增氧与普通增氧两种不同增氧模式养殖长吻鱼危的对比试验,分析采用微孔增氧技术池塘养殖长吻鱼危的效益。结果表明:体质量约50.0 g的长吻鱼危,在普通增氧模式下养殖2、4、6个月后,体质量分别为147.4、210.2、376.5 g;在池塘微孔增氧模式下养殖2、4、6个月后,体质量分别为212.3、323.4、501.0 g。微孔增氧模式下长吻鱼危的生长率比普通增氧模式高38.7%,且两种不同增氧模式对长吻鱼危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在最终成活率方面,微孔增氧模式下长吻鱼危的成活率比普通增氧模式下提高了2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