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05—2006年在甘肃陇东旱塬研究了21个冬小麦品种的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之间的差异。产量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供试的21个品种之间籽粒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但其田间耗水量的概论值P=0.277,差异不显著。不同基因型之间籽粒产量、田间耗水量的差异表现在水分利用效率的异同上,品种(系)之间水分利用效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5),品种之间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异系数为11.2%。这进一步证实,不同基因型旱地冬小麦之间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小麦品种之间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可达到66%,即达到相同产量的不同品种小麦.耗水量可相差66%.或在相同耗水量时产量可增加2/3.  相似文献   
12.
对引进的酿酒葡萄品种龙紫宝进行适应性观测,结果表明:龙紫宝品种栽植后成活率为85%,平均单果穗质量为285.3g,果穗大小居中,平均单粒质量2.9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5.9g/kg,果皮中花色素含量为0.023mg/kg,果实有机酸含量为4.85g/kg,维生素C含量为9.68mg/kg,在武威市苏武山林场能正常越冬,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为给抗旱节水品种的快速鉴定和筛选提供科学依据,在甘肃陇东旱塬利用红外测温仪测定了23个冬小麦品种的冠层温度,并分析了其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在籽粒灌浆期存在着冠层温度高度分异的现象,其差异可反映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上.无论灌浆初期还是中期或中后期,旱地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冠层温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并且随着灌浆过程的推移,相关性增大.这表明,灌浆期冠层温度偏低的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冠层温度可作为旱地高产节水小麦品种田间筛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兰州北山植被退化区生态垫造林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州北山无灌溉区人工造林,林地覆盖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而生态垫覆盖则是首选且值得推广的做法。生态垫覆盖后,林地自然因子和林木生长因子,都较其他覆盖措施有大幅度改善,为林木创造了生长必需的水分、养分、微生物等微域小环境,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态垫覆盖可减少每年苗木费、造林费等连续投入。  相似文献   
15.
垄作春小麦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灌溉方式下大水漫灌所造成的水资源浪费,采用春小麦垄作结合地膜覆盖的方法,改传统耕作的大水漫灌为小水沟内侧渗灌,设置垄沟比例为2.23:1。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增强了水分向垄体的侧渗,减少了水分的向下入渗,垄体水分侧渗范围比不覆盖宽约10~15cm,灌水沟水分下渗深度为100cm。水分利用效率较不覆盖的提高了6.5%,株高、穗粒数和千粒重都高于不覆盖处理,产量提高了6.7%。  相似文献   
16.
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进行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表层土壤结构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TS)相比,免耕秸秆覆盖(NTS)土壤容重在作物生长期保持稳定;虽然两种序列NTS处理土壤总孔度较低,但其>30μm的非毛管孔度显著高于其它三种处理,W→P→W序列(2002年小麦→2003年豌豆→2004年小麦)NTS处理分别比T处理、TS处理和NT处理提高3.605%、4.749%、3.338%;P→W→P序列(2002年豌豆→2003年小麦→2004年豌豆)NTS处理分别比T处理、TS处理和NT处理提高2.834%、4.023%、2.728%;就大团聚体(>0.25 mm)含量而言,W→P→W序列下T处理、TS处理、NT处理和NTS处理分别为7.412%、9.493%、9.098%、10.577%,P→W→P序列下分别为7.600%、10.027%、8.085%、9.933%,且统计分析表明两种序列下NTS处理均与T和TS两处理差异显著。同时发现,NTS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两种序列下分别比T处理增加0.958 g/kg和1.045 g/kg,而单一的免耕(NT)或覆盖(TS)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对旱地小麦冠层温度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分析可知:冠层温度(CT)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均呈现出增强—减弱—增强的变化趋势,判定系数R2的最大值出现在5月22日(R2=0.710)。8个监测日冠层温度和产量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随着CT的降低,产量提高,冠层温度偏低的品种其产量高,而冠层温度偏高的品种其产量低。参试品种(系)中,冠层温度偏低型的定鉴3号和冠层温度偏高型的沧核038冠层温度差达到4~5℃,产量之间相差2.1t/hm2。冠层温度和产量构成因素当中,冠层温度和千粒重、小穗数都呈现出负相关。冠层温度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产量,千粒重,小穗数,穗粒数。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绿洲灌区优质酿酒葡萄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河西走廊地处东经93。~104。,北纬38。~40。,处于中国北方葡萄带,是甘肃省酿酒葡萄重点产区。年均温度8.0~9.3℃,≥10℃有效积温3000~3300℃,日均温差12~15℃,无霜期150~170 d,年降水量80~160 mm,7-9月水热系数为0.07~0.48[1~2]。土质为砂壤土,除年均温、有效活动积温略低于法国的波尔多外,其它条件如光照、水热系数、日较差、土壤质地等条件均优于法国波尔多葡萄产区,是生产优质酿酒葡萄的最佳区域。我们根据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河西走廊酿酒葡萄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辛平 《中国园艺文摘》2014,(10):173-175
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的风大沙多、降水稀少、果实成熟期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降雨量少,是生产优质无公害鲜食葡萄的黄金区域。文章从建园、品种选择、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等方面对无公害鲜食葡萄丰产栽培技术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0.
耕作方式对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及紧实度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模拟降雨对定西苜蓿-春小麦轮作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和土壤紧实度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苜蓿不翻耕处理(T2)的土壤容重为1.35,显著高于苜蓿-春小麦轮作翻耕处理(T3)的土壤容重1.08;降雨前,各处理间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差异不显著,但以苜蓿不翻耕处理(T2)的最高,为92.6mm/h;降雨后,苜蓿不翻耕处理(T2)的饱和导水率为55.07mm/h,比苜蓿-春小麦轮作翻耕(T3)处理的几乎高2倍;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处理的土壤紧实度逐渐增加,苜蓿地表层土壤的紧实度高于耕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