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质联用法(GC-MS)测定水果中农药残留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气质联用法测定水果中有机磷及拟除虫菊酯类等农药残留的含量,研究不同的限用农药在水果中残留情况,从而对果类安全作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水果中含量高的农药残留集中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并且在苹果、橘子及枣上比较突出。选定的9种水果中,农药残留检出的多少呈以下规律:苹果枣橘子人参果桃梨、猕猴桃。检出农药的种类依次为: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磷胺联苯菊酯。50个水果样品中农药残留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2.
近日,一套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智能化机器人挤奶设备在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公司投入运行。这是目前我国引进的唯一高智能全自动机器人挤奶设备。  相似文献   
3.
固定道耕作灌溉对覆膜春小麦土壤水分和产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传统种植方式下大水漫灌所造成的水资源浪费,采用固定道耕作与沟灌加地膜覆盖的方法,采用小水沟内侧渗灌,设置垄沟比例为2.23∶1。试验结果表明:固定道耕作法灌水道内的水分侧渗范围比传统的自然道耕作宽约15cm,下渗速度较慢,但下渗较深;固定道耕作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小麦的边行优势,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显著高于自然道耕作,产量比自然道耕作增加16.9%。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甘肃苹果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钙果新品种在兰州的引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的钙果在兰州的生长表现情况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成活率农大钙果3号为80%,农大钙果4号为85%;栽植1年后,平均株高农大钙果3号为59 cm,最高为71 cm,农大钙果4号为47 cm,最高为58cm;株丛面积农大钙果3号为0.18 m2,农大钙果4号为0.20 m2;农大钙果4号果实单果质量8.76 g,果实中...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对地表径流及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对陇中黄土高原连续实施5a的4种耕作措施: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TS),免耕(NT),免耕加秸秆覆盖(NTS)下豌豆地收获后的径流起始时间、径流量、土壤侵蚀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强度为85mm/h的条件下,NTS可以延缓径流,减小径流强度。与NT,TS,T这3种处理比较,NTS的径流量分别降低了2.4%,12.1%,34.7%。入渗量分别增加了2.7%,13.6%,38.6%。径流出现时间分别延迟1.17,0.83,3.83min。土壤侵蚀量减少了0.3%,17.7%,62.4%。可见,免耕秸秆覆盖的水土保持效应最为明显,传统耕作的方式极易发生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7.
2005—2006年在甘肃陇东旱塬研究了21个冬小麦品种的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之间的差异。产量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供试的21个品种之间籽粒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但其田间耗水量的概论值P=0.277,差异不显著。不同基因型之间籽粒产量、田间耗水量的差异表现在水分利用效率的异同上,品种(系)之间水分利用效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5),品种之间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异系数为11.2%。这进一步证实,不同基因型旱地冬小麦之间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小麦品种之间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可达到66%,即达到相同产量的不同品种小麦.耗水量可相差66%.或在相同耗水量时产量可增加2/3.  相似文献   
8.
彭红  辛平 《油气储运》2005,(2):15-15
一套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智能化机器人挤奶设备在内蒙古牛乳业集团公司投入运行,这是目前我国引进的惟一高智能全自动机器人挤奶设备。  相似文献   
9.
耕作方式与地表覆盖量对苜蓿及小麦地水蚀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模拟降雨对定西苜蓿-春小麦轮作土壤的水蚀过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苜蓿翻耕(T1)处理的地面积水产生时间最长,苜蓿不翻耕处理(T2)径流产生时间最长,显著高于其它3个处理。在整个模拟降雨过程中,不翻耕处理的径流产生速率总是低于翻耕处理的径流产生速率,其中以苜蓿不翻耕处理(T2)的径流速率最小,而两个翻耕处理的径流速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2处理的入渗速率始终高于其他3个处理;秸秆覆盖可有效地降低累积径流量和总侵蚀量,增加累积入渗量;在不同处理中,以苜蓿不翻耕处理加100%秸秆覆盖抗水蚀的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耕作方式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保护性耕作的定位研究,探讨了耕作方式对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覆盖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性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从而提高水分入渗能力。通径分析进一步发现,免耕覆盖对土壤渗透性能的改善作用是通过增加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有机碳含量来实现,而有机碳的作用也是通过土壤非毛管孔隙度间接达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