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培育和筛选抗旱节水新材料是保障山西小麦持续稳定发展的有力举措。为拓宽小麦抗旱基因资源、创新抗旱种质,采用全生育期鉴定法,以产量三要素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以及株高、产量为考核指标,对33份晋麦47 EMS诱变材料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经抗旱性鉴定,共筛选出抗旱性优于基础材料晋麦47的材料3份,占参试材料的9%;有4份材料表现中等抗旱,17份材料呈现较弱抗旱水平,9份材料抗旱指数小于0.699,处于极弱水平。  相似文献   
12.
小麦抗黄矮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矮病是小麦的一种主要病毒病,感染小麦后发展迅猛,造成小麦严重减产,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本文论证了全球小麦抗黄矮病育种的重要性;阐明了目前已将外源抗黄矮病基因导入小麦,逐步培育出一系列抗病种质材料,为抗黄矮病育种奠定了良好基础;明确了几个重要的黄矮病抗源以及不同抗性基因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指出抗黄矮病育种的成就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抗矮缩病材料产量性状遗传机制,以2个抗矮缩病小麦材料为母本、3个高产品种为父本配制6个杂交组合,并对F1进行回交和自交,选用6个组合6世代资料,采用联合尺度检验和Gamble模式分析方法,对产量及其关键性状进行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对加性-显性遗传模型的符合度在70%左右,回交亲本的基因导致上位性效应加强,且抗病亲本产生正效应,同时显性和显性×显性互作效应大于加性效应。3个产量关键性状中,只有公顷穗数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并且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应于早代进行选择;穗粒数遗传基础复杂,选择困难;千粒质量遗传相对简单,可在早期作为产量间接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4.
抗黄矮病小麦种质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黄矮病小麦种质为母本、丰产性品种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鉴定所有F1代及保留组合6个世代的抗病性,运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和加权最小二乘法分析抗病基因的遗传效应,根据Castle-Wright方法估计抗病种质的最小抗病基因数目。结果表明:抗黄矮病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抗病基因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表现为加性×加性和加性×显性;黄矮病抗性遗传力较高,变幅为69.15%~97.75%;抗病种质"02R084"和"02R493"分别含有1对抗病基因,且在不同遗传背景中基因互作方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小麦抗大麦黄矮病毒育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论证了小麦抗黄矮病育种的重要性;阐明了自50年代发现BYDV以来,经过科学家们长期不懈的努力,将抗BYDV基因由小麦近缘种导入普通小麦,逐步育成双二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易位系材料,最终应用于抗病育种实践;明确了不同抗性基因的遗传差异;指出了抗黄矮病育种的伟大成就;提出了现阶段抗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控制蚜害,经过全面调查,多年积累共鉴定整理出蚜茧蜂8属24种。麦田蚜茧蜂种群数量动态划分为4个时期,与麦蚜数量和小麦生育期密切相关。应用塑料大棚人工繁殖寄主和蚜茧蜂田间释放,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保护利用蚜茧蜂是控制有害生物的必然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18.
试验设计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关联模式、间插关联植物延续食物链模式、增殖寄生性天敌补充田间数量模式等,以比较麦蚜和主要天敌种群动态效应。结果表明:实施“保护瓢虫、释放蚜茧蜂,喷施虫霉菌”三结合生物措施,对招引瓢虫早春产卵、瓢蜂蚜同步发生、跟随扩大天敌生态位宽度、天敌迁徙越冬等具有明显功效。对增强天敌数量,控制麦蚜,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瓢蜂菌组合生物控制麦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控制麦田蚜虫为害,保护生态环境,监测了历年麦蚜和主要天敌种群动态,分析表明天敌和标靶害虫麦蚜的发生高峰期具有跟随性,自然条件下利用天敌控制麦蚜能力弱。以增强麦蚜天敌资源数量和控制能力为目的,设计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关联模式、间插关联植物延续食物链模式、增殖寄生性天敌补充田间数量等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对招引瓢虫早春产卵、瓢蜂蚜发生同步、扩大天敌生态位宽度、天敌迁徙越冬等具有明显功效,实施“保护瓢虫、释放蚜茧蜂,喷施虫霉菌”相组合生物措施,可有效控制麦蚜为害,避免害虫再度猖獗,对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麦长管蚜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12,15,18,21,24,27℃6个不同温度下,测定了麦长管蚜的个体发育和生殖力情况。结果表明,各龄期若虫发育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用5种或5种以上温度组合测定发育始点(C)和有效积温(K),求得全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1±0.7℃,有效积温常数为1098.3日度。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蚜虫的生殖力逐渐增大,此时曲线的峰值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