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26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以10个不同抗性级别的苜蓿品种为材料,以牛角花齿蓟马初孵若虫为试虫,在苜蓿三叶期和六叶期,接入蓟马若虫任其为害,5d后取样测定苜蓿植株的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各苜蓿品种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在三叶期受害后下降,六叶期受害后升高。在三叶期和六叶期,抗性品种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感虫品种和高感品种;各苜蓿品种的丙二醛含量在三叶期和六叶期受害后均显著升高,感虫品种植株体内积累的丙二醛的量显著高于抗虫品种。可能是抗虫品种体内膜脂过氧化作用发生推迟或蓟马为害诱导植株产生的防御性化学物质刺激了植株的酶促反应,从而增强了苜蓿对牛角花齿蓟马为害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紫花苜蓿对蓟马危害的光合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紫花苜蓿对大田蓟马危害的光合生理响应机制,揭示苜蓿对蓟马危害的补偿机制。【方法】以抗蓟马苜蓿无性系R-1和感蓟马苜蓿无性系I-1为材料,在大田蓟马持续危害条件下,于初花期测定2个无性系不同受害级别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随着叶片受害级别的增加,R-1、I-1无性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降低,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升高,净光合速率(Pn)先升高后降低;R-1无性系的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先降低后升高,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先升高后降低,I-1无性系的Lcp、Rd升高,AQY、Lsp降低,Pnmax先升高后降低;受害级别相同时,R-1无性系的Pn、AQY、Lsp和Pnmax高于I-1无性系,Rd、Lcp低于I-1无性系。随着叶片受害级别的增加,R-1无性系的初始荧光(F0)先降低后升高,PSII实际光合效率(ФPSII)、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光化学淬灭系数(qP)、PSII潜在活性(Fv/F0)和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先升高后降低,I-1无性系的F0升高,NPQ、qP先升高后降低,ФPSII、Fv/F0和Fv/Fm降低;受害级别相同时,R-1无性系的F0低于I-1无性系,ФPSII、qP、Fv/F0和Fv/Fm高于I-1无性系。相对于健康叶片而言,R-1无性系不同受害级别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增幅、降幅均小于I-1无性系。【结论】蓟马危害造成了紫花苜蓿PSII反应中心受损,使得紫花苜蓿对光能的利用能力下降,光合效率降低。但在受害较轻的情况下,R-1无性系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光合补偿效应显著大于I-1无性系,说明R-1无性系对蓟马危害具有较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13.
4个苜蓿品种对豌豆蚜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田和室内条件下,采用大量蚜虫侵染幼苗法评价4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抗性,以筛选出对豌豆蚜高抗的材料。结果表明,甘农5号(HA 3)在大田和室内的抗性植株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50.3%和48.9%,而猎人河的抗性植株百分率在大田和室内均较低,分别为4.0%和4.3%;4个苜蓿品种在大田的抗性级别为甘农5号高抗,甘农3号、金皇后、猎人河均为感虫,室内抗性级别为甘农5号抗虫,金皇后、甘农3号低抗,猎人河感虫。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下内生真菌对高羊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研究对内生真菌 (AcremoniumcoenophialumMorgan Jones&Gams)侵染 (E+)和未侵染 (E- )的交战Ⅱ (CrossfireⅡ )高羊茅 ,在温室持续干旱胁迫下膜系统保护酶活性变化连续测定 ,发现 :在干旱胁迫过程中E+植株的茎、叶中过氧化氢酶 (CAT)的活性均显著高于E- 植株CAT的活性 (P <0 .0 5) ,在茎中的变化差异极显著 (P <0 .0 1)。但E+植株与E- 植株中的过氧化物酶 (POD)的活性表现与CAT活性相反 ,也就是在干旱胁迫过程中E+植株POD酶活性显著低于E- 植株POD活性 (P <0 .0 5)。干旱胁迫下 ,E+植株在抗旱形态特征表现均优于E+植株 ,其根量、卷叶率均高于不带菌植株 ;干旱后的恢复率带菌植株达到 70 %以上 ,而不带菌植株不到 2 %。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取食苜蓿对豌豆蚜中肠消化酶的影响,揭示苜蓿抗蚜的生化机制,本文测定了2种色型豌豆蚜取食8个不同抗性苜蓿品种后中肠主要消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红色型豌豆蚜在取食低抗品种渭南后,其中肠蛋白酶活性为(9.71±0.63)U/mL,绿色型豌豆蚜取食感虫品种猎人河后为(9.88±0.56)U/mL,二者取食高抗品种三得利后分别为(0.33±0.10)U/mL 和(0.43±0.02)U/mL;红色型豌豆蚜取食感虫品种猎人河后其中肠脂肪酶活性为(4.12±0.30)U/mL,绿色型豌豆蚜则在取食低抗品种渭南后酶活达(4.00±0.29)U/mL,二者脂肪酶活性在取食高抗品种甘农5号后分别为(1.63±0.10)U/mL 和(1.08±0.13)U/mL;2种色型的豌豆蚜中肠淀粉酶的活性在取食感虫品种猎人河后分别为(2.30±0.40)U/mL、(2.14±0.29)U/mL。此外,豌豆蚜取食8个苜蓿品种后,红、绿色型豌豆蚜的蛋白酶、脂肪酶及绿色型豌豆蚜的淀粉酶活性与苜蓿抗性间均呈高度负线性相关,表明苜蓿品种的抗蚜性越高,蚜虫取食后其中肠3种酶的活性越低,抗性苜蓿品种主要抑制豌豆蚜中肠消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四个苜蓿品种无性系大田抗蓟马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选用室内筛选的4个不同抗性级别的苜蓿品种(HA 3、Ta、M8和Ja)的无性系,以大田苜蓿地牛角花齿蓟马为虫源,任其自然受害,以喷药小区为对照,于现蕾期测定分析各品种无性系的受害指数、虫量、农艺性状和产量损失率,结果表明,7月和8月,4个苜蓿品种无性系的受害指数的排列顺序均为HA 3<Ta<M8<Ja,HA 3与Ja之间受害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受害指数与虫口密度之间无相关性;各无性系受害株的株高、茎粗、节间长、叶面积及干重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但分枝数和节间数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HA 3的各农艺性状表现均优于其他苜蓿品种,产量损失率也最低。苜蓿对蓟马的抗性主要表现为耐害性,其中HA 3的耐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施氮对苜蓿抗蓟马的影响, 本试验在大田网室盆栽条件下, 以‘甘农3号’和‘甘农9号’苜蓿品种为材料, 以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为研究对象, 设4个施氮处理(N1, N2, N3, N4)和1个不施氮的对照, 评价不同施氮水平下苜蓿的受害程度, 并测定苜蓿根茎叶生物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1)施氮后2个苜蓿品种的受害指数均升高; 受牛角花齿蓟马为害7 d后, 2个苜蓿品种的受害指数均在N2处理下最高, 分别比对照高39.93%和20.06%; 受害14 d后, ‘甘农3号’的受害指数在N3处理下最大, 比对照高28.51%, ‘甘农9号’的受害指数在N1处理下最大, 比对照高23.97%; 在同一施氮水平下, ‘甘农3号’的受害指数均明显高于‘甘农9号’。2)施氮后2个苜蓿品种根茎叶的生物量增加, 但叶茎比和根冠比降低, 生物量更多向茎秆中分配, 向叶片和根系中分配较少。3)苜蓿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 而茎秆和根系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施氮降低了苜蓿对牛角花齿蓟马的抗性, 促进了苜蓿根茎叶的生长, 但根冠比下降, 致使苜蓿的再生能力和耐虫性下降; 施氮后苜蓿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下降, 使叶片合成防御物质的碳源不足, 进而导致苜蓿对蓟马的抗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七星瓢虫对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七星瓢虫控制苜蓿上豌豆蚜的能力,在实验室智能人工气候箱,于培养皿中放入其不同龄幼虫和不同头数进行培养,最后测定了七星瓢虫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七星瓢虫4个龄期幼虫和雌雄成虫的功能反应均符合功能反映曲线Holling-Ⅱ型;七星瓢虫雌成虫的攻击率最大,处置时间最短;同一发育时期的七星瓢虫在豌豆蚜不同密度时的捕食量差异显著;根据捕食功能反应数据,该模型预测了七星瓢虫1~4龄幼虫及雄、雌成虫对豌豆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是5.7、11.5、32.1、59.5、57.1和76.9头/d。  相似文献   
19.
牛角花齿蓟马为害对紫花苜蓿MDA含量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江涛  师尚礼  胡桂馨   《植物保护》2013,39(5):165-171
为了明确紫花苜蓿对牛角花齿蓟马为害的抗性机理,测定了不同牛角花齿蓟马虫口密度下抗、感蓟马苜蓿无性系R-1、I-1的丙二醛(MDA)含量及防御性酶POD、PPO和PAL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受牛角花齿蓟马为害后,R-1、I-1无性系的MDA含量均上升,为害第5天时,MDA含量的增加量均与虫口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且I-1无性系MDA含量的增加量显著高于R-1无性系。R-1无性系的POD、PPO和PAL活性在低虫口密度(1、3头/枝条)下均呈上升趋势,在高虫口密度(5、7头/枝条)下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I-1无性系的POD和PPO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虫口密度下PAL活性在为害后期上升,高虫口密度下PAL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说明POD、PPO和PAL活性的升高可能是紫花苜蓿对牛角花齿蓟马诱导抗性的一种表现,但R-1无性系对牛角花齿蓟马的抗性高于I-1无性系,在牛角花齿蓟马为害后期其体内POD、PPO和PAL活性仍处于较高水平,所以I-1无性系膜脂过氧化程度也较R-1无性系高,表现为感蓟马。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的产卵选择及寄主营养和次生代谢物质对其产卵行为的影响,本研究观测了牛角花齿蓟马在苜蓿Medicago sativa、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红豆草Onobrychis cyri和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4种豆科牧草叶片上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同时测定、分析了牧草主要营养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与蓟马产卵选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无选择条件下,牛角花齿蓟马在苜蓿上产卵量最高,为59.1粒/复叶,其次是草木樨,15.7粒/复叶,在红豆草和红三叶上的产卵量仅为0.9粒/复叶和1.1粒/复叶。卵孵化率在苜蓿上最高,为85.05%,在草木樨和红豆草上分别为40.09%和39.18%,红三叶上最低,为5.48%。两两选择条件下,牛角花齿蓟马明显偏好在苜蓿叶片上产卵,在其他牧草叶片上不产卵或产卵量极低。相关性分析表明,牛角花齿蓟马的产卵量与寄主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正相关(r=0.722,P=0.002),卵孵化率与可溶性蛋白(r=0.673,P=0.004)和淀粉(r=0.586,P=0.017)含量显著正相关。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