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6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林业   686篇
农学   306篇
基础科学   499篇
  230篇
综合类   2035篇
农作物   261篇
水产渔业   275篇
畜牧兽医   1200篇
园艺   352篇
植物保护   13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9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8篇
  1959年   6篇
  195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12.
13.
以脱脂柚籽为原料,乙醇为提取剂,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料液比为考查因素,提取得到的类柠檬苦素含量为指标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料液比对柚籽中类柠檬苦素提取率影响最大因素,然后依次为提取温度和乙醇体积分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70℃,料液比1∶45。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探究SIX1和TEF基因在苏尼特羊(Sunite sheep,SNT)和小尾寒羊(Small Tail Han sheep,STH)相关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有助于揭示上述2个基因在绵羊季节性发情和繁殖调控中的重要作用。选取季节性发情的SNT母羊在短光照(模拟繁殖季节)和长光照(模拟休情期)条件下及常年发情的STH母羊在不同繁殖时期(卵泡期和黄体期)的下丘脑等10种组织,利用qPCR技术分析上述不同繁殖状态下各组织中SIX1和TE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SIX1基因在SNT和STH的垂体组织中均高表达,其它组织中微弱表达;TEF基因在2个绵羊品种的多个组织中广泛表达;SNT垂体中TEF基因在短光照条件下其表达量显著高于长光照条件(P0.05),STH垂体中TEF基因在卵泡期其表达量显著高于黄体期(P0.05);SNT子宫体中TEF在长光照条件下其表达量显著高于短光照条件(P0.05),STH子宫体中TEF在黄体期其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卵泡期(P0.01)。研究结果显示,SIX1和TEF基因表达在绵羊垂体中发挥重要作用,2个基因在SNT垂体中的表达变化趋势与已知的长光照诱导基因EYA3的表达变化不同,暗示绵羊垂体中SIX1和TEF基因不是通过转录水平变化来参与季节性发情上游基因的调控;TEF基因可能参与绵羊不同繁殖状态下子宫生理变化的调控。本研究为深入探究这2个基因在绵羊繁殖性能调控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马山县是国家级贫困重点县,现有贫困村75个,贫困人口23.8万,贫困发生率45.7%,具有贫困发生率高、贫困发生程度深、贫困原因复杂等特征。马山县县委、县人民政府为实现如期脱贫、成功摘帽,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不仅抓输血式扶贫,而且主推造血式扶贫,出台系列产业扶贫项目,大力发展产业项目,实施产业扶贫,尤其是积极谋划和认真实施了一批农业种植、养殖项目,成立了一些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建立一批种养殖示范基地,吸纳一些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增收脱贫效果明显。由于脱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在实施产业项目的过程中,存在项目建设不规范、种养技术水平低、经营管理能力差和脱贫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马山县委、县政府特邀广西人才服务办公室、广西老科协专家一行进行现场把脉和技术指导,现将产业扶贫情况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林木氮素吸收偏好性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土壤中可被林木吸收利用的氮(N)素主要以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形态存在。受全球气候变暖、氮沉降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NH4+和NO3-的分布存在很大的时间波动性和空间异质性,且NH4+-N和NO3--N亏缺已成为限制林地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在森林土壤N亏缺和N异质分布的逆境中,在林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不同形态N素的吸收偏好,且这种吸收偏好会随生长环境条件而发生改变。特别是对于NH4+和NO3-这2种主要形态的偏好选择性已被证明是决定林木生产力、竞争、共存和生态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不同树种在N异质分布环境下的N吸收偏好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是揭示林木N素营养遗传特性和提高林地N素利用效率的关键。文中从森林土壤中N的主要形态及其分布特征、林木对不同形态N素的吸收偏好和形成机制、林木N吸收偏好的影响因素3个方面进行总结阐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人工林培育中不同树种的造林配置和合理N素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探讨线粒体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鳅科鱼类物种鉴定中的有效性及在系统进化关系分析中的适用性,对鳅科鱼类3亚科18属61种共358条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61种鳅科鱼类的种内和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10和0.162,种间平均遗传距离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的16.2倍。鳅科鱼类遗传距离在种内、种间重叠较少,能形成一定的DNA条形码间隙。ABGD分类把61个物种划分为66个OTUs,OTUs的划分与距离法基本一致。系统聚类中,有6组鱼类物种个体间相互混杂,不能按各自的物种聚类,有4个物种分化成明显的两支,46个物种能按各自的形态学分类分别聚成单支。南鳅属、花鳅属、似鳞头鳅属、瘦身鳅属和泥鳅属中部分物种没有按其形态学分类的属聚在一起。沙鳅亚科能形成单系,但条鳅亚科和花鳅亚科不能形成单系。在研究中,COI条形码可以鉴定鳅科鱼类75.41%的物种,另外,COI条形码也能够明确大多鳅科鱼类属和亚科的分类地位,研究结果可为鳅科鱼类的物种鉴定和系统分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云豌1号是以食荚90-17(无须蔓生品种)为母本,以食荚大菜豌(矮生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矮生无须菜用豌豆新品种。植株直立矮生,株高50~60 cm,复叶无须(即卷须退化),营养体发达,叶片肥厚,嫩梢纤维少,幼苗质地柔软,食用品质佳,VC含量34.9 mg · kg~(-1),总黄酮含量3?290 mg · kg~(-1)。一般每667 m~2可产嫩尖850~1?200 kg,适宜云南省海拔1?100~2?400 m的豌豆产区或南方生境相似的秋播豌豆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以成渝经济区为研究区,比较成渝地区农地经营方式转变的地域差异,评估农地经营方式转变的可持续性.选取成都平原区的广汉市和重庆山地丘陵区的江津区为研究样区,基于两个区域的1 102份调查数据,运用能值分析法分析两地农地经营方式转变的差异.由于资源禀赋、家庭特征、经营方式、流转市场、流转价格等因素的差异影响,江津区与广汉市农户农地流转呈现区域"悖反"现象;从能值分析来看,广汉市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的大生产模式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降低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了良性的农业集约化;而江津区通过高投入—高产出的高效农业产业模式大幅提升农业产出,但过度追加不可更新要素的投入方式却不可持续,引起了劣质的农业集约化.因此,就转变农地经营方式而言,成都平原区应着眼于"降本增效",发展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的大生产模式;重庆山地区应着眼于"提质增效",以农业科技、装备和设施更新为驱动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2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银鲳(Pampus argenteus)脾脏、肝脏、肌肉、心脏、肾脏等5种组织中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谷氨酸脱氢酶(GDH)、乙醇脱氢酶(ADH)等4种同工酶的表达模式,并对各种同工酶的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同工酶在银鲳5种组织中的分布均存在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其与各组织的生理机能密切相关。银鲳4种同工酶共记录出61条酶带,其中EST被检测出的酶带数量最多也较复杂,ADH同工酶酶带数量最少,只有6条酶带被检测到,LDH和GDH分别检测到16条和9条酶带;组织特异性主要表现在位点表达和酶活性强弱不同这两个方面,GDH1和ADH2只在肝脏中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