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条石鲷早期发育阶段鳍的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条石鲷仔稚鱼在室外水泥池进行培育,培育水温24-28℃,盐度28-32,pH7.6-8.4,对条石鲷早期发育阶段鳍的发育、分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初孵仔鱼奇鳍鳍褶起始于头部,绕过尾部,终止于肛门;3日龄仔鱼出现胸鳍;8日龄仔鱼脊椎末端下侧出现放射丝;12日龄仔鱼脊椎末端开始上翘,腹鳍基形成;15日龄仔鱼胸鳍出现软条,背鳍、臀鳍在支鳍骨上方的相应位置分化出软条,尾鳍由圆形转变为截形,腹鳍形成2枚软条;20日龄仔鱼背、臀、尾鳍软条出现分节,腹鳍形成4枚软条,透明,无色素,尾鳍呈长截形,鳍中部略有内凹;30日龄稚鱼各鳍鳍条数目已发育完全,尾鳍鳍条出现分支,胸鳍和尾鳍还未有色素分布,背、臀鳍的鳍棘部已全部出现色素,软条部分还未完全着色素,腹鳍已全部着色素;40日龄进入幼鱼期,外部形态和成鱼相似,各鳍鳍条发育完全.条石鲷仔稚鱼胸鳍长与全长呈直线回归关系,且胸鳍长随日龄的增加而增长,呈指数关系.条石鲷各鳍的发育时序依次为胸鳍、尾鳍、背鳍、臀鳍、腹鳍.  相似文献   
12.
江南丘陵区稻田多熟种植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稻田多熟种植是江南丘陵区稻田耕作制度的主导模式。稻田多熟种植在生态服务和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依据田间试验与调查资料,并借鉴前人研究方法,从农产品生产功能、社会保障功能、调节大气成分功能、积累土壤有机质,以及含蓄水源等5个方面,对江南丘陵区稻田多熟种植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8~2009年稻田不同种植模式的生态服务总价值平均为73821.47元/hm2,其中直接经济价值平均为19519.16元/hm2,占总价值的26.44%。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农田土壤有效硫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了江西16个县市9种主要母质的609个农田耕层土样进行了土壤有效硫含量测定。统计结果表明:平均值为26.71mg/kg,缺硫和潜在缺硫样点占39.10%。按地区分,以赣南、赣东北山区缺硫最严重,有效硫小于12mg/kg的样点占26.60%~44.70%,其次是丘陵地区,有效硫小于12mg/kg的样点占10.00%~19.00%。按母质分,母质中以石英岩、花岗岩发育的土壤最缺,约占50%~60%,其次是红砂岩、泥质岩,缺硫为30%~40%,这些是江西省急需施用硫肥的土壤。水稻土以黄砂泥田、麻砂泥田、红砂泥田、鳝泥田等土属缺硫面积最多,全省缺硫水稻土面积约为103.8万hm2,约占水稻土面积的34%。  相似文献   
14.
罗奇 《中国食用菌》2020,(2):I0033-I0033
该书是由王玉洁、李乃祥等主编的,出版于2011年12月,该书内容十分丰富、充分地阐述了微型计算机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技术,将我们的现代农业与微型计算机的科学技术融合,在21世纪是非常有益处的。该书将农业与微型计算机的结合,不断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并且为新农村的建设贡献力量。通过阅读,该书的条理清晰、内容紧扣、层次递进。该书论述了微型计算机的丰富的理论知识,相比于王玉洁等主编的其他教材,最有特色的是后面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过程,阐述了几种微型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步骤,发展了微型计算机应用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15.
稻田红壤水旱轮作中磷素有效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模拟培养及盆栽试验研究了稻田红壤在水旱轮作中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变化及其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并揭示了变化产生的成因。模拟培养试验表明:供试的两种土壤均表现出土壤淹水后速效磷提高,落干后明显下降的规律。采用NaHCO3浸提法测得的升降变幅小,而采用0.03mol/LNH4F-0.025mol/LHCl浸提法测得的变幅大,能较好地评价对作物有效的实际情况。盆栽试验表明前作水稻施磷效果不明显或仅有微效,但在后作油菜上施磷效果非常明显,前作水稻或油菜施磷后对后作均有明显的后效。通过对不同水分状态下土壤不同形态磷的测定表明,上述干湿交替情况下速效磷的变化与土壤中非晶型铁铝结合态磷氟化物(特别是铁结合态)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城市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行城市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为城市居民判断园林植物景观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质量、休闲功能、美感效果三大功能构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心理物理学方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收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数据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评价,选取昆明市8个住宅小区园林植物景观作为实证对象,对指标权重值、项目层评价以及综合评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园林植物总数对评判住宅区室外生态环境质量好与坏起主要作用,而彩色植物丰富度与区域园林植物景观好坏关系不大;从项目层评价来看,浅水湾小区园林植物景观综合质量最高,大树营小区最低;从住宅区综合评价来看,滇池康城、浅水湾、云天化3个住宅小区园林植物景观等级为良好,东华小区、高校小区、月牙塘小区3个住宅小区等级为较好,大树营小区、温泉花园2个住宅小区等级最低。【结论】从园林植物景观生态、功能及美学角度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可提高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南方红壤丘陵区水田绿色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的一些主要结果:按照6项构建原则,围绕农用化学品减量化、技术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生产持续化、环境友好化的"五化"总体目标,通过多种模式的耦合,构建出了南方红壤丘陵区水田"稻+鸭+草+灯+肥+洁"立体绿色农业模式,并提出了土壤质量提升、有害生物无害化控制、水稻健身栽培、农用化学品替代与高效精准施用、稻作副产品综合利用等5方面的配套技术,模式与技术示范已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不同熟化度红壤稻田磷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熟化度不同的3种红壤性水稻土进行室内模拟培养,考察施磷后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动态,同时比较了不同施磷量及不同培养温度条件下各供试红壤性水稻土对磷的吸附差异。结果表明:熟化度不同,对磷的吸附表现出随熟化度提高,吸磷比下降的明显规律,经96h培养后,初度熟化红壤水稻土吸附量高达93%;中度熟化的为43%;高度熟化的降低至23.1%。被吸附固定的磷在初度和中度熟化红壤性水稻土中都很难解析出来,只有高度熟化的可解析出一部分。不同施磷浓度比较,以低浓度施磷处理的吸磷量普遍高于高浓度施磷处理,40℃条件下培养的吸磷量明显高于20℃条件下培养。上述磷的吸附和解吸特征随熟化度的变化主要与熟化过程中有机质含量增加,活性铁、铝含量明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育模式生产绿色大米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现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组装集成,提出了以稻鸭共育模式为核心的绿色大米生产技术,主要包括基地品种选择、育秧、移(抛)栽、施肥、灌溉、有害生物防治、产后贮运、加工技术、鸭子管理技术等技术。  相似文献   
20.
水田土壤非代换性钾的释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耗竭试验并采用化学提取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研究了稻田土壤各种形态钾的相互关系,非代换性钾的释放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非代换性钾的测试方法比较以及非代换性钾释放与土壤固钾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水溶性钾与CaCl_2、NH_4Cl浸提钾量间相关性良好,而非代换性钾与水溶性钾及CaCl_2、NH_4Cl浸提钾没有明显相关性。两季水稻植株从土壤中的吸钾量大部分来自水溶性钾和土粒表面电荷吸附钾,来自非代换性钾的部分占6.7%~43.2%,它取决于矿物种类和土壤质地,非代换性钾含量高,粘粒含量高且固钾率低的土壤,非代换性钾的释放量也高,非代换性钾含量高但固钾率也高的土壤,钾的释放受抑制。随着耗竭种植,非代换性钾的有效性越来越明显,它与植株吸钾的相关系数(Υ值)随着种植季数增加呈上升趋势,而水溶性钾、代换性钾与植株吸钾的相关性下降。离子交换树脂法可动态地反映非代换性钾的释放,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晶格边缘吸附钾的快速释放阶段;第二阶段为晶格层间钾向层外扩散的稳定速率阶段;当层间钾下降到一定程度后护散速率下降,最后趋于停止,此为第三阶段。树脂法与酸提取法呈良好相关,树脂法短期培养的测定结果能更好地反映非代换性钾对植株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