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园艺   2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利用芦笋大棚的冬季保温效果和采"光头笋"期间畦沟的空间套种马铃薯、青菜、紫云英,充分利用了芦笋地富余的养分,生产期间一般不施肥、不用农药,产品正值春节前后上市,效益较高。杭州市富阳区芦笋自1986年引种成功,经历了栽培品种从白芦笋到绿芦笋,栽培方式从露地到大棚、到多层覆盖栽培的发展过程,现栽培面积达800 hm~2(1.2万亩),居全省首位,为浙江省特色优  相似文献   
12.
芦笋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芦笋茎枯病及夜蛾类害虫的发生为害,笋农盲目使用高毒高残农药,导致上市芦笋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危及芦笋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对芦笋的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了有效探索,总结如下。1清园茎枯病、褐斑病等是芦笋的主要病害,其病原菌的分生孢子随病残组织遗留田间,通过雨水传播,侵害茎部和植株,导致发病。芦笋田在管理中通过清园可减少田间菌原基数,降低病害发生。栽培中要重点抓好每年冬季地上茎枯萎后,秋季春留母茎枯黄留养秋母茎前,春笋采收结束留养春母茎前的三次…  相似文献   
13.
大棚绿芦笋两棚三膜覆盖促发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地区芦笋多采用设施栽培,但也会遭遇冬季和早春低温寒潮影响,导致品质变差。通过多次多点试验,发现采用地膜+中棚覆盖可以促进芦笋嫩茎提早萌发和抽升,始收期提前,且早春产量增加明显。但该技术适用于大棚芦笋留母茎栽培方式,且需要选择2年生以上的绿芦笋生产田块。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露地栽培条件下唑虫酰胺在西兰苔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明确使用该药剂防治害虫可能产生的食用安全风险。结果表明,15%唑虫酰胺悬浮剂按2倍最高推荐剂量(有效成分225 g·hm-2)施药1次,在西兰苔上的消解半衰期为3.35 d。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的残留超标风险与田间用药量、用药次数正相关。经膳食风险评估,以225 g·hm-2的剂量施药1次,药后1 h~17 d风险商值RQ均小于1,施药2~3次则药后1~7 d均存在较大膳食风险;以112.5 g·hm-2的剂量施药2次,药后3 d起膳食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建议生产中采用15%唑虫酰胺悬浮剂以有效成分112.5 g·hm-2的剂量用药,每季最多使用2次,在露地栽培西兰苔上安全间隔期为5 d。  相似文献   
15.
富阳市于2011年启动建设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了一批蔬菜基地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山地新建项目土质差、道路差,部分基地技术缺乏、管理水平低,抗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建议重点扶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加强生产主体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省力化生产"先进技术的应用,发展"社会化服务"的现代蔬菜生产模式,拓展销售渠道。  相似文献   
16.
充分开发劣质耕地资源进行樱桃番茄大棚墩式栽培,克服了不良土壤环境造成的种植障碍,省工省本,节肥高效。  相似文献   
17.
施用不同量的氰氨化钙,研究土壤生态消毒对大棚芦笋的茎质量、茎粗、产量及产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生态消毒可极显著地提高大棚芦笋茎质量、茎粗、产量及产值,并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效果更明显,其中产量增加10.3%~46.5%,产值增加10.6%~41.4%。根据综合效果确定每667 m2笋田的氰氨化钙用量为60 kg。  相似文献   
18.
经5年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从美国、荷兰引进的芦笋杂交一代(F1)8个品种,具有笋茎粗壮、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等优点,其中格兰德F1、阿特拉斯F1、阿波罗F1表现尤佳,推广价值大。  相似文献   
19.
棕色蘑菇俗称棕蘑,也称波希美亚种,是英国的代表种,外观呈棕褐色,菇形圆整,肉质致密,呈味氨基酸含量比白色蘑菇高,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保健价值。为了探索棕色蘑菇(代号ZM-1)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我们于2003年下半年至2005年上半年,在富阳市东洲街道明星村4个蘑菇大棚内,进行了培  相似文献   
20.
富阳在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栽培蘑菇,发展迅速,30年来,积累了不少经验,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栽培技术日趋成熟。80年代的无粪合成碎土栽培技术解决了蘑菇常规栽培中主要原料——牛粪来源不足的难题,颗粒料(棉壳)菌种制作技术使播种面积大幅度增加,成本降低,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以这两项配套技术为核心,总结了一套完整的蘑菇高。产模式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