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1.
为研究甘氨酸锰(GMn)和羟基蛋氨酸锰(HMn)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生长、抗氧化功能和矿物元素沉积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4、8、16、32 mg/kg(以锰计)的甘氨酸锰或羟基蛋氨酸锰分别制成11种试验饲料,在水温为(28±2)℃条件下,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2.26 g的斜带石斑鱼幼鱼8周。结果表明:(1)对照组(不添加锰)的增重率(WGR)显著低于锰添加组(P0.05),两个锰添加组的WGR均随锰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以WGR为判据,通过折线模型分析表明,以GMn和HMn为锰源时,石斑鱼对饲料中锰的最适需要量分别为9.04、12.87 mg/kg,GMn的生物利用率相当于HMn的1.78倍。(2)石斑鱼肝脏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随着锰添加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丙二醛(MDA)含量随着锰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减少;以肝脏Mn-SOD活性为判据,通过一元二次回归方程分析得出,以GMn和HMn为锰源时,石斑鱼对饲料中锰的最适需要量分别为21.15、20.61 mg/kg。(3)石斑鱼脊椎骨和全鱼的锰含量随饲料中锰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脊椎骨的铁含量显著高于锰添加组(P0.05),脊椎骨和全鱼的铁含量随饲料中锰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减少(P0.05)。研究表明,当饲料中锰含量满足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需要时,进一步补充有机锰源对其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甘氨酸锰的生物利用率高于羟基蛋氨酸锰,而两种锰源的抗氧化能力相似。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在不同硒源及硒水平下,研究其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幼鱼的生长性能、免疫酶活性和全鱼及脊椎骨硒含量的影响,确定斜带石斑鱼幼鱼对饲料中硒的最适需要量以及相对生物学利用率。选取810尾初重为(8.99±0.03)g的斜带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分别以亚硒酸钠(Se-S)和蛋氨酸硒(Se-Met)为硒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3、0.6、0.9和1.2mg/kg的硒。基础饲料硒水平为0.48mg/kg,Se-S添加组饲料硒水平分别为0.82、1.15、1.32和1.79mg/kg;Se-Met添加组饲料硒水平分别为0.81、1.18、1.51和1.94mg/kg。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表明:1)饲料中不同硒水平对斜带石斑鱼幼鱼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的成活率(SR)和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影响(P>0.05)。以Se-S为硒源,当饲料硒水平为1.15mg/kg时,WGR和SGR最高;以Se-Met为硒源,当饲料硒水平为1.18mg/kg时,WGR和SGR最高。2)斜带石斑鱼幼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及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受到饲料硒水平的显著影响(P<0.05)。3)鱼体和脊椎骨硒含量均随着饲料中硒水平的增加而呈线性升高,且脊椎骨硒含量低于鱼体。综上所述,分别以Se-S和Se-Met为硒源,SGR为评价指标,斜带石斑鱼幼鱼对饲料中硒的最适需要量分别为0.98和1.01mg/kg。在本试验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Se-Met的生物利用率比Se-S高,相当于Se-S的112.5%。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旨在研究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和有机酸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免疫酶和消化酶的影响。实验采用2×2完全随机设计,在基础饲料(对照组,D)中分别添加175 mg/kg的蛋白酶(P)、325 mg/kg有机酸盐(OA)和175mg/kg蛋白酶+325 mg/kg有机酸盐(P+OA),配制成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选择初始体重为(0.33±0.02)g的虾苗6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实验期9W。结果表明:蛋白酶、有机酸盐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有显著影响(P0.05),对成活率影响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蛋白酶显著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酚氧化酶(PO)活性(P0.05);添加有机酸盐对血清中AKP、ACP及T-SOD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PO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血清AKP、ACP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T-SOD和PO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对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脏中的AKP、ACP及T-SOD的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的有机酸盐对ACP及T-SOD的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对AKP的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两者的交互作用对T-SOD的活性影响显著(P0.05),对AKP及ACP的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蛋白酶或有机酸盐都对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脏中胰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的活性影响显著(P0.05);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胰蛋白酶的活性影响显著(P0.05),对脂肪酶及淀粉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蛋白酶,有机酸盐能够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免疫酶、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胆固醇含量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组织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在以酪蛋白为主要蛋白质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10、15、20和25 g/kg的胆固醇,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并分别命名为C0、C0.5、C1、C1.5、C2和C2.5,饲料中胆固醇实测含量分别为2.6、7.5、12.7、17.2、22.2和27.2 g/kg,投喂360尾平均初重为(84.30±0.25)g的斜带石斑鱼10周。每种试验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喂20尾鱼。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升高,增重率(WGR)、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效率(FE)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0.5组WGR、PER和FE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升高而上升,肌肉TC和TG含量不受饲料胆固醇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上升,血清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先上升后趋于平稳,血清HDL-C/LDL-C呈下降趋势。C2.0组血清T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2.5组血清HDL-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0.5、C1.5组(P0.05),C2.5组血清LDL-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血清HDL-C/LDL-C显著高于各添加组(P0.05)。随着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升高,斜带石斑鱼肝脏苹果酸酶(ME)活性呈升高趋势,C1.5、C2.0和C2.5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CPTⅠ)活性先下降后趋于平稳,对照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CYP7A1活性则先上升后趋于平稳,以C2.5组活性最高,较对照组升幅达35.48%(P0.05)。本试验中,以W GR和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活性为评价指标进行折线模型分析得出,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胆固醇的需要量分别为7.43和8.70 g/kg。  相似文献   
15.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鱼油,配成5种不同脂肪水平(7.07%、9.92%、12.92%、15.95%和19.04%)的等氮饲料,投喂体重278.5 g的石斑鱼10周。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石斑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呈逐渐上升后显著下降趋势(P0.05),饲料效率变化趋势同增重率相反;各处理组成活率不受饲料脂肪水平的影响(P0.05)。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逐渐上升后稳定,全鱼灰分含量逐渐下降;全鱼水分、粗蛋白和肌肉水分、粗蛋白、灰分含量不受饲料脂肪水平的影响(P0.05)。肥满度和脏体比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逐渐上升后稳定;肝体比逐渐上升。血浆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总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下降(P0.05)。肝脏肝酯酶、脂蛋白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力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逐渐下降,乳酸脱氢酶活力逐渐上升。肝脏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溶菌酶活力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逐渐上升后稳定;酸性磷酸酶活力显著下降(P0.05)。以特定生长率为判据,二次曲线模型拟合得出,养成期斜带石斑鱼对饲料脂肪的需要量为14.44%。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水产动物营养学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期为该课程的本科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斜带石斑鱼幼鱼的饲料精氨酸需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配制7种含不同水平精氨酸(2.13%、2.42%、2.71%、2.95%、3.20%、3.48%、3.74%干物质)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研究精氨酸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血清一氧化氮合酶等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7.52±0.02g),饲喂8周。结果显示,饲料精氨酸水平对各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精氨酸水平为2.95%的斜带石斑鱼获得最大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95%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2.13%、2.42%和2.71%组(P0.05);3.20%组体蛋白达到最大,显著高于2.13%组(P0.05)。随着饲料中精氨酸水平的增加,斜带石斑鱼幼鱼血糖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2.13%与2.42%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95%组血清总蛋白和血清总一氧化氮合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研究表明,日粮中适宜的精氨酸水平不仅能促进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和体蛋白的合成,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以特定生长率为判据,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表明,斜带石斑鱼幼鱼精氨酸的最适需要量是饲料干重的3.06%(饲料蛋白含量的6.07%)。  相似文献   
18.
设置持续投喂组(C,持续投喂8周)、饥饿再投喂组(R,饥饿4周+再投喂4周)和持续饥饿组(S,饥饿8周)3个处理组,研究3种不同饥饿处理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血清生化指标、糖原和糖代谢相关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影响,同时在此实验基础上研究草鱼在急性高糖负荷胁迫下的糖耐受能力、糖代谢相关酶和GLUT1的变化规律,旨在阐明草鱼在饥饿及再投喂处理条件下的糖代谢特征。选取初重为(125.35±0.54)g的草鱼,饲养8周后以30 mg/100 g体重的剂量腹腔注射葡萄糖研究其糖耐受能力。结果显示,S组肝糖原和血清的血糖、甘油三酯含量均最低。饥饿处理对草鱼糖耐受能力影响显著,S组血糖含量在各时间点上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肝糖原在6 h达到峰值;饥饿处理对草鱼肝脏糖代谢关键酶影响显著,饥饿处理(S组)诱使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活性上升但抑制丙酮酸激酶(PK)和果糖-6-磷酸激酶(PFK)的活性(P0.05),而饥饿再投喂(R组)后PEPCK、PK和PFK酶活性恢复到持续投喂(C组)处理水平。注射葡萄糖后S组肝脏GK酶活性增幅最大,PK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而R组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饥饿处理对草鱼肝脏和肌肉GLUT1表达影响显著,注射葡萄糖后,除R组肝脏组织外,其余各组草鱼肝脏和肌肉组织GLUT1表达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S组肌肉GLUT1表达量在各个时间点上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饥饿处理下,草鱼可通过消耗肝糖原和甘油三酯及降低肝脏糖酵解相关酶(PK和PFK)活性和促进糖异生PEPCK酶活性来应对饥饿胁迫,而饥饿处理可诱使GK和PK酶活性上升、促进糖原合成和激活GLUT1基因的表达和转运来缓解草鱼急性高糖负荷,从而提高其糖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浓缩棉籽蛋白替代鱼粉对卵形鲳鲹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指标及胃肠道蛋白酶活性的影响。选择体重(25.5±0.5) g的卵形鲳鲹幼鱼720尾,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对照组饲喂以鱼粉为主要蛋白质源的基础饲料,各替代组分别饲喂以浓缩棉籽蛋白替代基础饲料中12%、24%、36%、48%和60%鱼粉的等氮等脂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替代组的末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6%替代组的末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60%替代组(P0.05)。对照组和48%替代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12%、24%、36%替代组(P0.05)。各组之间摄食量、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2) 12%替代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24%替代组(P0.05),24%替代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6%、48%、60%替代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2%组(P0.05),60%替代组的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的水分、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 12%替代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36%、48%替代组(P0.05);12%替代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6%替代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60%替代组(P0.05);对照组和12%替代组的血清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各组之间的肝脏丙二醛含量、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的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除60%替代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的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36%、48%替代组(P0.05)。5) 36%、48%、60%替代组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12%替代组(P0.05)。各组之间中肠中糜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24%、36%替代组前肠和后肠中糜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特定生长率为判据,通过多元回归模型拟合得出卵形鲳鲹幼鱼饲料中浓缩棉籽蛋白替代鱼粉的最适比例为26%。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探究在氯化钴(Co-Cl)和蛋氨酸钴(Co-Met) 2种钴(Co)源下饲料Co含量对军曹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液学指标和组织Co沉积的影响,并比较2种Co源的生物学效价。以脱维酪蛋白和鱼粉为主要蛋白质源配制基础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2、4、8、16、32 mg/kg(以Co计)的Co-Cl或Co-M et,配制11种试验饲料(共用对照)。挑选健康的初始体重为(22.18±0.35) g的军曹鱼幼鱼990尾,随机分为11组,每组分配3个网箱(重复),投喂同一种试验饲料,每个网箱养殖30尾鱼,共投喂10周。结果显示:1) 2种Co源下,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均随饲料Co含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饲料Co含量极显著影响军曹鱼幼鱼的SGR、WGR和饲料系数(FCR)(P0.01),饲粮Co源和Co含量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SGR、WGR、成活率(SR)(P0.05)。2)饲粮Co源极显著影响红细胞计数(RBC)(P 0.01),饲料Co含量极显著影响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P0.01),饲料Co源和Co含量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HCT (P0.01)。3)饲料Co源极显著影响脊椎骨Co含量(P 0.01),饲料Co含量极显著影响脊椎骨和全鱼Co含量(P 0.01),饲料Co源和Co含量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脊椎骨和全鱼Co含量(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适宜含量的Co可改善军曹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血液学指标,提高组织中Co沉积量。以Co-Cl和Co-Met为Co源,饲料Co含量分别为17.75、19.40 mg/kg时军曹鱼幼鱼可获得最大SGR。以SGR、RBC、脊椎骨Co含量为判据,Co-Met的生物学效价分别为Co-Cl的1.47、1.49、1.1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