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我国养猪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之前就开始了猪的驯化。在50年代之前形成的地方品种,大多是靠地理隔绝、在不同自然环境下自发选择形成的。到70年代初期,随着引入国外良种猪的增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1972年全国猪育种协作组成立之后,有计划的猪育种工作才在全国各地真正地展开。选育的历程经历了从古代以相畜为代表、到近代注重猪的形态机能及到现代群体选育的过程。选育方法上多数借鉴了群体继代选育法。评定,我国古代称之为“相”。公元前一千多年,先人已能根据猪的外形特征进行选种。相传殷商时代的韦豕是我国最早的相猪专家,他能根据猪在家养条件下发生的变异,从外形特征上选择符合要求的后代供繁殖用。经过历代相传,猪的外形鉴定得以不断丰富。集中反映猪选种技术的是贾思勰所撰的《齐民要术》中的“:母猪取短喙无柔毛者良。喙长则牙多。一厢三牙以上则不烦畜,为难肥故;有柔毛者烟治难净也。”清代《豳风广义》中的“:母猪惟取身长、皮松、耳大、嘴短、无柔毛者良。”书中认为具有这种外形的种猪早熟易肥。猪选种技术方面的记载,也散见于元朝的《农桑辑要》(1273年),明朝徐光启撰的《农政全书》(1639年),清朝张宗绪撰的《三农纪》(1760年)中。许多农谚中也有不少养猪选种经验(如“头大脖子细,一看就生气”是指头大颈细者屠宰率低、产肉少)“,丝颈葫芦肚、崽子好又多”强调母猪要选颈细长、肚子大的,其产仔才多、母性才强。我国古代及当今民间流传的猪选种方法或经验是与数量遗传学中性状相关理论相符的。外貌评定在猪育种中仍是一项重要方法。外貌选种虽方便简单,但需要熟练的技术。而对品种品系的特征和肢蹄的强健性等项目,必须根据外貌加以选择。与骨骼有关的性状有相当高的遗传力,所以身体伸展、肋部扩张、腿部大小、肢蹄强健性等性状可作为重点的表型选择。外貌选种,因为不能对所选性状作出精确量化,因而有其局限性。随着现在生物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肉品质要求的提高,猪育种技术出现了一些比较成形的方向或模式,本期“专家论坛”收集了行业内专家对各自领域的介绍,希望带给我国养猪企业一些有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采用模拟饲料标准及高温高湿贮存条件的方法,比较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含量的变化.将饲料在设定条件下存放8周,利用国标检测方法每周检测1次,结果表明,肥育猪用浓缩料在相对湿度<67%和温度(22±2)℃的标准贮存条件下,2个月内霉茵毒素含量变化较小,饲料在相对湿度为(80±2)%和温度为(30±2)℃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存放35 d,黄曲霉毒素BJ含量为20.8 μg/kg,超过浓缩料毒素限量标准20μg/kg;存放56 d,赭曲霉毒素A含量为52.1 μg/kg,未超过标准限量100 μg/kg,因为赭曲霉增长速度比黄曲霉增长速度快,所以只要有一种霉菌毒素含量超过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此饲料就禁止使用.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饮水温度对高温环境下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2头泌乳后期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试验分为4组,试验组A、B、C三组饮水温度分别为22、24、26℃,D组为对照组,饮水温度28℃,试验期49d。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组相比:①饮用22、24、26℃的水对奶牛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无显著影响(P>0.05);②饮用22℃的水可使干物质采食量提高5.14%(P<0.05),而饮水量无显著差异(P>0.05),饮用24、26℃的水不影响干物质采食量和饮水量(P>0.05);③饮用22℃的水可使产奶量提高6.38%(P<0.05);饮用24、26℃的水对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05),饮用22、24、26℃的水对乳成分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④饮用22、24、26℃的水对奶牛血清中常量矿物元素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分析试验奶牛的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变化,夏季给奶牛饮用22℃的水有助于提高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  相似文献   
14.
水在奶牛机体代谢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水在奶牛体内的代谢特征,影响奶牛饮水量的因素,奶牛饮用水的水质及饮水量的计算,总结了奶牛饲养过程中有关饮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的转群时间及转群前后喷洒精油对仔猪断奶应激的影响,优化仔猪断奶转群模式,试验选择28日龄、断奶体重(7.00±0.50)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9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6头。采用2×2两因素试验设计,分别探讨不同转群时间(08:00、20:00)及是否喷洒精油(喷洒、不喷洒)对断奶仔猪腹泻率、死亡率、血液生化指标、氧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转群后1、8、24 h,各试验组仔猪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转群后1和8 h,晚上转群组仔猪血糖(GLU)含量低于早上转群理组,喷洒精油后GLU进一步降低;仔猪转群后1、8、24 h,各试验组仔猪血清中皮质醇(COR)和丙二醛(MDA)水平随转群后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转群后1和8 h,喷洒精油的两组仔猪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不喷组(P<0.05),24 h后血清COR水平显著下降(P<0.05);转群后1、8、24 h,各处理组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转群后1和24 h,早上转群但不喷洒精油组仔猪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与晚上转群且不喷洒精油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喷洒精油后,IL-10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以晚上转群且喷洒精油组仔猪血清IL-10水平最低。综上所述,晚上转群对断奶仔猪的应激程度小于早上转群,喷洒精油能进一步缓解应激,晚上转群并喷洒精油是减少仔猪断奶转群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共培养体系中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对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试验分离培养了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2种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后,接种于Transwell细胞小室共培养板进行共培养,待细胞密度达到90%以上分别进行诱导分化。骨骼肌卫星细胞诱导分化8 d后,检测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水平、分化标志基因的表达以及脂质代谢关键酶的表达。结果显示:与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单独培养相比,共培养体系内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脂滴数量和脂滴面积极显著减少(P0.01),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由此可见,共培养体系中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对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脂质沉积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畜禽饲料中抗生素替代品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抗生素替代品的使用意义、作用机理、使用效果、影响因素,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饲料中的钙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准确度都很高。均相法具有省时、简便的特点,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二次发酵血粉鸡代谢能值及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蓖麻粕是蓖麻籽榨油后的副产物 ,蛋白质含量较高 ,但由于含有毒蛋白、变应原、蓖麻碱等毒素 ,使其不能用于饲料中。蓖麻粕经过脱毒处理后其毒素含量降低 ,在畜禽饲料中可适量添加。为了解其有效能值、氨基酸含量及消化率 ,我们采样对脱毒蓖麻粕进行了鸡表观代谢能、猪表观消化能及氨基酸表观利用率的研究 ,为脱毒蓖麻粕在畜禽饲料中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和方法试验用脱毒蓖麻粕为采用加热及添加脱毒剂脱毒的蓖麻粕。选用体重 1 8~ 2 5kg的健康成年公鸡 ,体重 30~ 6 0kg的健康去势公猪 ,按《鸡饲料表观代谢能测定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