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7篇
  17篇
综合类   4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1.
微生物有机肥结合土壤改良剂防治烟草青枯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盆栽试验设置了五个处理:对照(T1)、施用普通有机肥(T2)、施用SQY-7号微生物有机肥(T3)、石灰处理土壤后施用SQY-7号微生物有机肥(T4)、石灰和碳铵处理土壤后施用SQY-7号微生物有机肥(T5),用DGGE和平板计数法研究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旨在探讨微生物有机肥及微生物有机肥结合土壤改良剂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和对烟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土壤中,施用普通有机肥(T2)不仅不能防治烟草青枯病,还提高了烟草青枯病的病情指数,而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处理(T3、T4和T5)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达66.7%~87.9%;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改变根际微生物区系结构:T2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T1处理略有增加,真菌数量则较T1处理增加了1.1倍;T3和T4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分别较T1处理增加了3.5倍和6.1倍,同时,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3.7倍和3.5倍,而真菌数量分别下降了66.2%和70.1%;T5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T1处理分别增加了13.6倍和5.1倍,真菌数量下降了75.0%;各处理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均较T1处理增加.初步研究表明,连作病害土壤用石灰和碳铵预处理后再施用SQY-7号微生物有机肥能有效防控烟草青枯病和减缓连作生物障碍,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改变微生物区系和降低病原菌数量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烤烟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2018 年在安徽皖南进行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常规施肥(对照)处理,在氮肥减少13%,磷肥和钾肥各减少30% 条件下水溶性肥料追肥比例分别为50%、60%、70%、80%,共6 个处理,3 次重复,分析其对烤烟氮磷钾的吸收利用、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追肥比例为50% ~ 60% 时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常规对照;随追肥比例的提高,叶部和总干物质积累量呈降低趋势。(2)随追肥比例的提高,氮、钾的吸收量呈降低趋势。(3)追肥比例为50% 时烟株的氮、磷、钾利用率比常规对照分别提高6.3、3.4、25.3 个百分点;随着追肥比例的提高,氮、钾利用率呈降低趋势。(4)水溶性肥料追肥各处理烟叶的产量、产值和感官质量与常规对照相比总体无明显差异。氮肥、磷肥和钾肥适当减量的情况下,采用水溶性肥料追肥,追肥比例为50% 左右时,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根系生长和烟株干物质积累,且烟叶产量和品质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素形态组合对烟叶硝酸还原酶和酸性转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贵州省福泉市中等肥力的黄壤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比例的铵态氮(NH^ )和硝态氮(NO3^-)对烟叶硝酸还原酶和酸性转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贵州省的土壤气候条件下提高氮肥中铵态氮比例可促进采收前碳代谢酶的活性,从而促进碳水化合物代谢,在移栽48d以后,烟叶中硝酸还原酶活性迅速下降,而酸性转化酶活性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4.
结合贵州生态条件,以近年来贵州设施农业下烤烟育苗研究与应用及实际调查结果为依据,剖析了贵州设施农业烤烟育苗中存在的育苗时间缩短、生长不一致、烟苗素质不高、简化育苗措施、肥料养分不平衡、炼苗措施不到位和病害严重等问题,论述了温、光、水、肥等对培育烤烟壮苗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采用小苗法测定了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对烟草白粉病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的毒力,以及对苗期烟草白粉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及持效期。结果表明: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对烟草白粉病菌抑制作用的EC50值分别为7.62和9.90 μg/mL,对该病害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的EC50值分别为8.76、12.34 μg/mL和17.32、23.40 μg/mL;2种药剂对烟草白粉病菌均具有较长的持效期,在有效成分56.25 g/hm2 剂量下、2次喷雾处理烟苗,30 d后的防效仍分别达到94.45%和88.53%;2种药剂对新生烟叶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且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对烟苗安全。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烟叶主要中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6个主产烟区烟叶分析,贵州省烟区中部烟叶的磷和钙含量相对稳定,分布均匀;镁、硼、锌、铜在大部分的烟叶中含量都较高,在局部烟区存在含量较低的情况;硫也是在局部烟区的烟叶中含量较高,大部分烟区的烟叶硫含量均在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不同香气类型烟叶质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松  王正银  石俊雄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1):2319-2326
【目的】研究不同香气类型烟叶的质量特征,探讨不同香气类型烟叶的化学成分及品质指标特点。【方法】对贵州4个香气类型烟叶366个样品的16个化学成分、4个化学品质指标和6个吸食品质进行主成分和回归分析。【结果】4种香气类型烟叶的化学成分含量、化学品质指标和吸食品质差异明显,但各烟叶化学成分的第1主成分组成较为相似,反映烟叶质量主要受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及其比值影响;第2至第7主成分组成差异较大,说明烟叶不同香型与其化学成分组成差异关系密切。4种香气类型烟叶的吸食品质分别与不同化学成分呈显著回归关系,清偏中类烟叶与蛋白质、总氮、氯、氮碱比、磷显著负相关,清香类烟叶与氮碱比、硫和锌显著正相关,偏清香类烟叶与总糖、钾氯比和硫显著正相关,中间香型类烟叶与糖氮比、总氮、还原糖和糖碱比显著正相关,显示在不同生态区域和栽培措施的共同作用下,不同香气类型烟叶的吸食品质受控的主要因子各异。【结论】不同香气类型的烟叶与不同的化学成分、化学品质指标及其组成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施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施肥对烟田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施肥能显著增加土壤养分的含量,尤其以施用烟草专用肥+菌液最为显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对不同施肥处理响应是不同的,施肥能够显著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增强土壤酶的活性。将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土壤养分相比,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变化更加敏感,其作为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硝态氮(NO^-3-N)和酰胺态氮(NH2-N)配比对烤烟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化学成分、评吸质量和代谢酶活性(酸性转化酶和硝酸还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相同氮量的前提下,提高酰胺态氮比例,烤烟的产量和产值分别提高2.5%~8.6%和1.5%~20.5%,以NO^-3-N:NH2-N=75:25和NO^-3-N:NH2-N=50:50处理效果较好,该2个处理提高烤烟均价、中等烟和上中等烟比例、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糖碱比、K2O含量、降低非还原糖和含氮化合物(烟碱、蛋白质、总氮)含量。烟叶评吸结果,不同处理的烟叶在香气质、综合评分等方面的变化与肥料配方中硝态氮的比例无显著相关性,其中以NO^-3-N:NH2—N=50:50处理最低。烤烟叶片中酸性转化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与硝态氮比例的关系也不密切。结果表明,一定生产条件下较好的烟叶产量和产值需要适当的硝态氮比例而不是全施硝态氮,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硝态氮(NO3--N)和酰胺态氮(NH2-N)配比对烤烟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化学成分、评吸质量和代谢酶活性(酸性转化酶和硝酸还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相同氮量的前提下,提高酰胺态氮比例,烤烟的产量和产值分别提高2.5%~8.6%和1.5%~20.5%,以NO3--N:NH2-N=75:25和NO3--N:NH2-N=50:50处理效果较好,该2个处理提高烤烟均价、中等烟和上中等烟比例、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糖碱比、K2O含量、降低非还原糖和含氮化合物(烟碱、蛋白质、总氮)含量.烟叶评吸结果,不同处理的烟叶在香气质、综合评分等方面的变化与肥料配方中硝态氮的比例无显著相关性,其中以NO3--N:NH2-N=50:50处理最低.烤烟叶片中酸性转化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与硝态氮比例的关系也不密切.结果表明,一定生产条件下较好的烟叶产量和产值需要适当的硝态氮比例而不是全施硝态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