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25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介绍了云蚕7和云蚕8原原种的品种性状,结合对云蚕7、云蚕8原原种蚕的发病情况和种茧调查成绩的分析,提出云蚕7和云蚕8原原母种的保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0-2009年陕西省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区域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和生态建设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对2000-2009年MODIS NDVI数据进行时序重建的基础上,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差值法获取NDVI时空变化信息,并结合DEM分级数据提取不同高程地区的NDVI变化信息,分析陕西省植被覆盖情况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1)陕西省植被覆盖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表现为NDVI值陕南秦巴山区>关中平原区>陕北黄土高原区。2000-2009年陕西省植被覆盖呈现改善趋势,植被覆盖变化速率表现为陕北黄土高原区高于关中平原区,关中平原区高于陕南秦巴山区。2)陕北黄土高原区不同高程地区,植被覆盖以明显增加为主。关中平原区高程<500m地区的城市附近区域,植被覆盖表现为严重退化。陕南秦巴山区高程<500m与高程>1 500m地区,植被覆盖表现为轻微减少,而500m≤高程≤1 250m地区,植被覆盖明显增加。3)2000-2009年,陕西省植被覆盖增加地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7.8%,减少地区面积占17.0%。【结论】2000-2009年,陕北黄土高原区植被覆盖增加,是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效果的体现;关中平原区受城市化影响较大,城市周围植被覆盖出现严重退化;陕南秦巴山区植被覆盖较高,并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3.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中国北方农业和畜牧业交错地带,是中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选取陕西省北部靖边县为研究区,以1990,2000和2010年3期TM/ETM+影像及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分析了靖边县199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 1990-2010年,靖边县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增加态势,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为减少态势.(2) 1990-2010年,靖边县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于2000年之后,其中尤以建设用地的快速增加为特点.(3) 1990-2000年,靖边县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的相互转变数量较大,且共同向建设用地转变.这种变化主要集中于北部风沙滩区.(4)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油气等资源的开采是靖边县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的实施,是耕地、林地、草地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农村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模型,以陕西省长武县王东村为例,通过对系统几个关键变量的观察,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农村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的演变机制;并从适应性循环周期中研究了系统的恢复力和适应性能力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建国以来王东村社会一生态系统依次经历了一个完整的适应性循环(1949—1961年)、贫穷困境(1961—1980年)和新的一个适应性循环的前环阶段(1980至今);制度变革特别是土地制度的调整是系统循环过程的驱动力,而技术革新可以使系统维持在开发阶段;干旱等气候变化事件对系统具有强烈的扰动作用,并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溃释放。  相似文献   
15.
杨雷  白红英 《四川蚕业》2012,40(4):30+35-30,35
根据小蚕的生长发育速度快、抗逆抗病性差、耐高温多湿的生理特点和作者的养蚕实践,提出增强小蚕抵抗性,促进小蚕发育整齐的饲养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添食蔗糖对家蚕饲料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添食蔗糖对家蚕饲料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在家蚕饲养中添加蔗糖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全叶情况下添食1%或5%蔗糖没有使蚕茧增产,不能提高家蚕的饲料效率,相反还表现出使饲料效率降低的倾向.不主张在全叶情况下添食蔗糖,以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尤其在高温多湿时,添食还会造成蚕座潮湿,有利于病菌的滋生和蚕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7.
在养蚕生产上,后期死蛹的发生直接关系到蚕种数量和质量,降低后期死蛹对提高养蚕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后期死蛹是蚕种生产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在个别蚕种生产单位或个别生产季节及个别品种和批次中发病率较高,造成较大的损失.种茧育的后期死蛹问题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增强蚕蛹的体质,消灭病原体,加强种茧保护,为蚕种稳产、高产、优质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耕层不同深度土壤N2O的排放机制,为农田土壤N2O减排和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西北地区冬小麦孕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原状土壤,在相应田间水热条件下(温度:15,20,25℃;含水率:14.50%,18.70%),不同深度(5,10,15,20cm)耕层土壤N2O的排放特征。【结果】土壤N2O平均排放通量与土样NO3--N(底物)含量有关,孕穗期(15℃)土样,因其NO3--N含量较高(10.09mg/kg),故N2O平均排放通量亦较大。在一定土壤NO3--N含量范围(3.18~4.12mg/kg),不同深度土样的N2O平均排放通量与水热条件关系密切。孕穗期(15℃),较深土样N2O平均排放通量明显下降,其N2O平均排放通量表观滞留率显著增加,含水率较高土样表现更为突出;随着温度的升高(20,25℃),较深土样N2O平均排放通量明显升高,含水率较高土样增加明显,不同深度土样N2O平均排放通量几乎呈线性增加,其N2O平均排放通量表观滞留率明显减少。在孕穗期(15℃)水肥较充足的条件下,耕层土样N2O排放主要来自5~15cm土层;随温度升高,较深土样对N2O排放的贡献则更为突出。【结论】全球气候变暖将促使较深层次土壤中的N2O逸出地面,排入大气。  相似文献   
19.
将用磷酸二氢钾浸种处理的小麦和玉米种子,分别在30,25和20℃及0.0和-0.5MPa环境水势条件下萌发,测定萌发率与生长量等指标。结果表明:①玉米浸种的适宜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1mmol/L;②磷浸种使玉米和小麦的萌发时间提前;③磷浸种对种苗生长量的影响与不同作物及生长温度有密切关系,在高温下磷的作用明显;④不同浸种处理在萌发生长过程中,其吸胀—活化—生长阶段的划分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20.
1959-2009年秦岭山地气候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秦岭山地39个气象站点1959—2009年近50a来的气温、降水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秦岭南北坡半个世纪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趋势及特征。结果表明:(1)近50a来研究区气温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北坡气温倾向率为0.24℃/10a,南坡为0.15℃/10a;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年均温呈极显著的增加趋势,特别是北坡地区气温倾向率高达0.74℃/10a,1993年后秦岭地区气候暖化趋势显著。(2)近50a来除夏季季均气温呈微弱的减少趋势外,研究区春、秋、冬3季均温均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p<0.01),尤以冬、春两季平均气温上升更为显著;但1983—2009年27a间秦岭夏季气温呈上升趋势。(3)在50a尺度内秦岭北坡年均降水量在增加,而南坡年均降水量在减少,导致南北降水量差值减少;但近15a来秦岭南北坡年均降水量均有所增加,且北坡降水量增加速度更快(230.4mm/10a),说明秦岭北坡地区气候有暖湿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