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9篇
  85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不同覆盖度水葫芦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不同覆盖度放养水葫芦的处理试验,分析其综合的环境效应,结果显示:在水面固定的情况下,水葫芦生物净产量和水体水分蒸腾量随放养覆盖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单位生物净产量随放养覆盖度的增加显著减少;水体沉积物、pH值、溶解氧及叶绿素含量均随放养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综合考虑各因素水葫芦放养以水面的1/3覆盖度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赵捷  韩秀凤  田海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402-2405,2408
利用1996-2006年包头市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和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模型,对包头市土地利用10年间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包头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绿化的环境与生态效益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绿化是建设生态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城市绿化的环境效益,包括改善小气候、净化大气、降低噪声、净化污水和土壤等研究颇多,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近些年也得到了极大重视.笔者从这2个方面综述了城市绿化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研究进展情况,为城市绿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碳过程与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25年来针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熟系统,农田的碳循环对气候变化(温度升高)和管理措施(氮肥施入、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等)响应机制的研究成果。自2001年起我们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建立了3个长期定位碳循环试验:耕作试验、有机循环试验和增温试验,并完善了4种农田碳过程监测方法体系:隔离罐-碱液吸收CO_2法、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涡度相关技术和浓度梯度法。量化了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熟系统碳输入-输出的平衡,并对华北平原施氮农田土壤碳截留进行了再评价,指出秸秆还田下高水高肥的精细管理农田正在以77 g(C)·m~(-2)·a~(-1)的速度丢失碳;此外长期氮施入虽然显著增加0~100 cm土体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但同时会造成0~60 cm土体土壤无机碳含量显著降低。我们在对碳过程环境效应的研究中进一步指出:增温和施氮均会降低CH4汇强度,但对土壤呼吸无显著影响,这可能主要是由于试验增温诱发的土壤干旱抵消了土壤温度的部分影响和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升高的适应性造成的。我们对剖面土壤气体的研究表明施氮对剖面CH4和CO_2均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将静态箱法和浓度梯度法相结合的研究结果表明0~40cm土层是北方旱地无氮农田土壤CO_2产生和CH4吸收的主要发生层。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过程对土壤资源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城市化过程对土壤资源的质与量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一种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土壤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强烈人为活动影响下发生功能上的转化、弱化甚至消失.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壤景观、各种土壤过程都明显异于传统的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农业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更加复杂,城市化过程中土壤演变研究的挑战性也更大.深入开展城市化过程中土壤质、量响应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系统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同步营养肥在春玉米上的施用效果与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吉林省中部黑土和黑钙土区设置大田试验,研究同步营养肥(SNF)在春玉米上的施用效果与环境效应。结果表明:黑土区SNF处理玉米产量为9 551 kg/hm2,略低于常规分次施肥(CSF)处理,高于一次性施肥(SBF)处理,但与二者差异均不显著。黑钙土区SNF处理玉米产量为8 937 kg/hm2,显著高于SBF处理。产量性状显示,SNF处理玉米百粒重在2种土壤条件下均显著高于SBF处理。黑土区不同施肥处理玉米植株干物质量和氮素累积量在苗期至灌浆期差异均不显著,成熟期以CSF处理显著高于SBF处理,而与SNF处理差异不显著;黑钙土区SNF处理植株干物质量自吐丝期开始显著高于SBF处理,植株氮素累积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均为最高,且显著高于CSF和SBF处理。黑土区SNF处理的氮肥回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为27. 1%和7. 8 kg/kg,高于SBF处理,但差异不显著;黑钙土区分别为38. 9%和12. 2 kg/kg,显著高于CSF和SBF处理。氮素损失方面,黑土和黑钙土区SNF处理的N2O排放量、氮素淋失量分别为1. 21,26. 8 kg/hm2和1. 17,25. 6 kg/hm2,均显著少于SBF处理。这说明,同步营养肥在春玉米上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和环境效应,有利于实现轻简化条件下春玉米生产的高产高效和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7.
梨树大棚栽培棚内外温湿度环境变化规律和物候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梨大棚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对梨树大棚栽培棚内外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以及梨树物候期的变化特点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随季节的变化,气温和地温均呈逐渐上升趋势, 6月之前棚内气温、相对湿度和地温均高于露地,且昼夜温差大于露地,6月起棚内外温度差异不显著。(2)棚内栽培‘翠冠’和‘黄冠’梨萌芽早,但落叶晚,整个营养生长期分别为242天和231天,分别比露地长27天和37天。(3)大棚栽培的‘翠冠’和‘黄冠’梨开花期比露地皆提早18天,且花期比露地长2天。(4)棚内栽培条件下,‘翠冠’和‘黄冠’梨采收期分别提早13天和14天,而果实发育期比露地分别长5天和4天。研究结果表明,大棚条件下温湿度高,开花期提早,果实成熟期提前,南京地区可进行梨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8.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定量研究了云南省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云南省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区域经济的环境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每万元GDP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从2000年的2.63hm^2下降到2005年的2.15hm^2;整个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友好程度得到了提升,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从2000年的1.551下降到2005年的1.375;由于产业规模的扩大以及明显的重工业化发展趋势,工业环境资源利用效率不断下降,云南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红利”并未使生态环境压力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阐明不同湿地植物配置类型对高浓度氮、磷的响应机制,选取具有一定景观效果的3种生活型湿地植物配置成编号为A、B、C的3个组合,测定不同植物群落对模拟水体中总氮、总磷的移除效果,以及DO、pH和EC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组合对水中总氮有较好的移除效果,植物组合对水中TN的移除率是68%~93%;TP移除率达到44%~64%以上。组合C对总氮移除率最高(93.2%),组合A对总磷移除率最高(64.73%);TN移除方面,组合B、C与CK三者均有显著差异(P<0.05);TP移除方面,CK与各植物群落无显著差异;物理指标方面,栽植植物的水样与CK水样在pH这一指标上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组合A、B与CK水样中的DO具有显著性差异。各组合及CK中的EC值差异显著。矮生美人蕉的生物量增长率最高(29.84%),而穗花狐尾藻的表现最差,在A和B组合中全部死亡。综上,不同植物组合类型对氮、磷的移除以及水体的物理指标改善是不同的,植物组合对总氮的移除能力高于CK,仅组合A对总磷的移除能力高于CK,不同植物组合中的植物对水体的适应能力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南部梯田土壤水分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水平梯田是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实现旱作区农业高产与稳产的根本措施之一。通过研究发现,在黄土残塬沟壑区的泥河沟流域,梯田具有比较明显的蓄水、保水作用。距田埂愈近,越靠近外部,越接近土壤表层,土壤湿度越小,土壤愈干旱,越近里面,且越向下,土壤湿度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