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成都市不仅代表着成都市的形象与发展,同时象征着四川省的形象与发展;人民南路作为时尚、绚丽的成都"天府第一大道",更是体现成都市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也是见证四川省飞速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以成都市人民南路一、二段为例,对人民南路的区位、交通、功能结构、空间形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政府切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将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自我国于1990年开始实施绿色食品工程,少数民族地区绿色食品产业依托生态环境与特色文化优势取得一定发展成效。本文以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为例结合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探索发展新路径,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提供借鉴。研究发现,促进宾川地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应从打造“绿色有机”名牌、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发展田园综合体以及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挤压膨化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应用于多个领域。挤压膨化是在高温、高压、高剪切力的作用下使物料的品质特性得到改善,且产生某些风味物质。文章综述挤压膨化的分类、挤压膨化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挤压膨化对物料品质特性的影响以及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为挤压膨化技术应用于其他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探究全球变化的核心内容。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CENTURY模型强大的参数化功能,深入研究了不同地区不同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土壤有机碳等的动态变化,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以及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此,总结了CENTURY模型近年来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以期为将来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并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雨晴 《吉林农业》2015,(7):123-124
随着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及城镇化问题的研究,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已成为热点问题。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内涵、评价尺度、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耦合协调关系等方面对我国土地利用效益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对比分析,探讨未来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17.
玉米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探究不同春玉米品种穗部及籽粒性状对机收品质的影响,以6个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对籽粒机收品质(破籽率、落籽率、杂质率)与穗部性状(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及行粒数)和籽粒性状(平均面积、平均周长、平均长度、平均宽度、长宽比、平均粒厚、平均体积)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通过机收品质与...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识别耕地恢复潜力重点区域,对落实耕地进出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为研究区,基于“三调”数据,综合农业生产适宜性、新增耕地恢复潜力、地类集聚连片性与经济发展水平4个维度,构建进出平衡视角下栅格尺度的耕地恢复潜力重点区域识别模型,定量识别耕地恢复潜力重点区域并探究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汶上县农业生产适宜性较高,适宜性指数为[0.33,0.79],呈现自东向西逐级递减的地带性分异规律,地域差异较明显;耕地恢复潜力类型以工程恢复为主,可恢复地类中林地分布广泛,占比72.89%;地类集聚连片程度整体较好,高、中连片性区域占比达71.85%,呈“中部低、四周高”的分布态势;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差异性,分布特征与新增耕地恢复潜力和地类连片性互补。2)结合耕地恢复综合评价,共识别23处耕地恢复潜力重点区域,总面积56.31 km2,分布于县域中部、南部与东西边缘地带,重点区域分布广泛。该模型可用于以平原为主的农业主产区重点区域的识别,可为耕地恢复整治项目筛选、耕地进出平衡方案编制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耕地进出平衡制度的落地、耕地可持续利用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农田土壤有机质中纤维素降解的微生物机制,依托红壤丘陵区长期定位试验,以两种土地利用方式(旱地和水旱轮作地)下两种施肥模式(化肥、秸秆还田配施化肥)的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表层土壤中纤维素含量、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以及纤维素降解功能微生物丰度与群落结构的周年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期(13年)施肥后土壤中纤维素并未发生显著积累,且从周年动态变化来看,秸秆还田后旱地和水旱轮作地中纤维素分别在6个月和3个月内完全降解或被转化为其他形态;相关分析表明,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与纤维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真菌cbh I基因丰度与纤维二糖水解酶呈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功能基因cbh I可用于指示本研究供试土壤中降解纤维素的关键微生物群;聚类分析表明,旱地和水旱轮作地的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含cbh I基因)互相分离,即与施肥相比,土地利用方式是引起土壤中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群落组成改变最主要的因素;克隆测序结果显示,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纤维素降解功能微生物均以伞菌和粪壳菌占绝对优势,分别占总克隆库的22.9%~39.5%(平均为34.7%)和17.7%~42.3%(平均为28.5%),其中秸秆还田后的纤维素降解过程可能由粪壳菌主导。研究结果阐明了红壤丘陵区旱地和水旱轮作地中秸秆还田后纤维素降解及其功能微生物群落的异同,为揭示农田土壤新鲜有机质中易分解组分(纤维素)的微生物转化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 (Linnaeus)及小蜂资源,为该地区小蜂多样性保护及大青叶蝉的生物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2014至2015年在该地区大青叶蝉大发生时期进行野外调查,采集大青叶蝉及小蜂标本,对其进行挑拣、鉴定,记录并分析小蜂多样性与大青叶蝉害虫相关性.[结果]该地区大青叶蝉主要危害禾本科Poaceae植物,其越冬寄主为杨树Populus spp.,一年发生两代;采集634只小蜂,隶属于7科32种,其中缨小蜂科Mymaridae柄翅缨小蜂属Gonatocerus Nee与大青叶蝉害虫相关性最高,呈正相关;2015年比2014年同期小蜂多样性指数均较高.[结论]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的小蜂多样性指数高,对保持当地昆虫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柄翅缨小蜂属昆虫很可能为该地区大青叶蝉的卵寄生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