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正>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造林技术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国国有林场造林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国有林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和分析了一些森林经营技术,以帮助国有林场做好森林经营工作。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发展,我国各领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研究技术得到了显著提高。特别是在林场,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产意识的转变,人们不断总结和思考过去的造林技术,不断完善林场观念,更好地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将在黑龙江省开展耐冷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研究,力争培育出适应寒区生态条件的"绿色超级稻".此项研究将立足于黑龙江省的生态特点,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寒地作物遗传规律,克隆植物特异基因,改良寒地作物遗传特性,创造寒地作物育种新材料,培育满足寒地种植业需要的水稻新品种.与我国其它地区的"绿色超级稻"不同的是,"寒区绿色超级稻"并非杂交稻,而属于纯系品种,是适应黑龙江生态条件的绿色超级水稻,基本不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且抗旱.不仅对黑龙江的粮食生产,而且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明市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所有县供电企业都地处山区,大部分县供电企业不仅负债率高,而且利润少或者亏损,依靠自身筹措建设资金有限.如何筹措建设资金就成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面对这一难题,三明电业局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推进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16.
人类食用的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丰富的脂肪,以及含氮浸出物、无氮浸出物、多种维生素等有机成分和各种矿物质,富有很大的营养价值,是人类高浓度的营养品。人类食用的肉,必须是不带病毒,不带细菌,不带毒物,不带虫,加工精细,不带污物。食用后,确实发挥肉的生理营养作用,对人体有益,才可以算得上是“放心肉”。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的消费每年以15%的速度增加,肉食品在当今时代,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食品。猪肉、狗肉、羊肉、  相似文献   
17.
森林对大气污染的净化功能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5个方面介绍了森林净化大汽污染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山葡萄的经济价值以及栽植技术 ,提出加工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生物炭连续还田对苏打盐碱土稻田的改良效果,于2014—2019年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炭连续还田对苏打盐碱土稻田养分含量、电导率、pH值、酶活性和腐殖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还田量为7.5~16.5 t·hm-2时,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9.09%~30.00%、34.58%~45.37%、19.04%~39.16%、38.65%~63.12%(P<0.05);生物炭还田量12.0~16.5 t·hm-2,土壤碱解氮含量提高5.34%~6.87%(P<0.05);土壤电导率随生物炭还田量增大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峰值在7.5 t·hm-2;土壤pH值与生物炭还田量显著正相关,并且生物炭12.0~16.5 t·hm-2 pH值显著高于不添加生物炭处理;生物炭年还田量7.5~12.0 t·hm-2时,有机质含量、腐殖质全碳量、胡敏素碳量分别较不添加生物炭处理提高48.74%~70.51%、47.40%~69.94%、68.94%~96.48%;HA/FA和PQ随生物炭还田量增大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峰值在12 t·hm-2;生物炭还田量7.5 kg·hm-2时,脲酶活性较不添加生物炭处理提高89.03%(P<0.05),碱性磷酸酶降低41.27%(P<0.05);生物炭还田量12.0 kg·hm-2时,脲酶活性提高53.33%(P<0.05),蔗糖酶活性提高41.84%(P<0.05)。因此,生物炭连续还田能够有效改良苏打盐碱土稻田,7.5~12.0 t·hm-2为适宜生物炭还田量。  相似文献   
20.
探讨区域农作物水足迹与其时空分布规律及驱动因素,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益。本研究量化并分析关中地区54个县(区)2000—2020年冬小麦和夏玉米水足迹,并借助通径分析方法探究影响其绿水足迹、蓝水足迹及灰水足迹时空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关中地区农作物总水足迹从2000年2.232×108m3下降到2020年2.003×108m3,其中,蓝水是最主要的水资源使用形式,其次是灰水,绿水使用量最少,三者占比分别为37.261%、36.254%和26.485%;(2)农作物总水足迹空间上差异显著,呈现出东高西低和相似地区(高-高、低-低)集聚分布的特征;(3)单位面积产量、平均风速和化肥施用量分别为影响绿水足迹、蓝水足迹和灰水足迹最显著的因素。本研究的结果有利于帮助关中地区节约水资源和提高用水效率,拓展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