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主要由假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已蔓延成为黄淮麦区的主要病害,对小麦的稳产、高产带来极大威胁.为了解河南省假禾谷镰刀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多菌灵对2019年从河南省8个地市分离的90株假禾谷镰刀菌的毒力;分别通过方差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多菌灵与戊唑醇和咯菌腈对病菌毒...  相似文献   
12.
主要由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茎基腐病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害,对产量及质量都有严重影响,目前尚无登记应用在该病害防治上的化学药剂。本研究从河南省17个地市采集病害样本,分离纯化得到82株小麦茎基腐病菌菌株,包括76株假禾谷镰孢和6株禾谷镰孢。嘧菌酯抑制76株假禾谷镰孢孢子萌发的EC50值为0.02~1.54 μg/mL,平均EC50值为 (0.33 ± 0.29) μg/mL;经数据异常值检验,舍弃异常菌株LHWY-6及SQYC-6后,嘧菌酯对74株 (97.37%) 正常菌株的平均EC50值(0.30 ± 0.24) μg/mL可作为假禾谷镰孢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不同地市菌株间敏感性存在差异,同一地市菌株间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差异较大,许昌、焦作、洛阳和商丘4市的菌株间敏感性差异倍数均在20.00以上,南阳、三门峡和开封3地的菌株间差异倍数均在2.00以下,其他地市菌株间差异倍数在2.70~12.00之间;假禾谷镰孢孢子萌发对嘧菌酯与其对丙硫菌唑、多菌灵、咯菌腈、氰烯菌酯、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的敏感性相比,除吡唑醚菌酯外其余5种药剂的抑制作用均弱于嘧菌酯;嘧菌酯对6株禾谷镰孢的EC50值在0.10~0.42 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 (0.19 ± 0.12) μg/mL;嘧菌酯对两种镰孢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均较弱,EC50都在7 μg/mL以上。离体条件下,15%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在260 g/(100 kg种子) 剂量下防效达63.64%;温室盆栽时,在220 g/(100 kg种子) 剂量下防效为55.24%。嘧菌酯对小麦茎基腐病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离体和温室条件下对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备选药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观察棚室无公害番茄定植前后出现的问题,针对生产中经常遇到或容易忽视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促进莘县棚室无公害番茄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4.
防虫网覆盖蔬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虫网覆盖栽培,是农产品无公害生产的重要措施之─,对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减少农药污染,生产出无农药残留,无污染、无公害的蔬菜,具有重要意义。据报道,蔬菜防虫网在以色列、瑞典、美国、日本等国早已广为应用。在我国台湾使用范围相当广泛,成为全年蔬菜尤其是叶菜类栽培的─种新兴模式。1995年江苏省镇江市在全国率先引进推广这项新技术。现将此技术介绍如下: 1蔬菜防虫网的防虫原理   防虫网是─种采用添加防老化、抗紫外线等化学助剂的优质聚乙烯原料,经拉丝织造而成,形似窗纱,具有抗拉力强度大、抗热耐水、耐腐蚀、耐老…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从草坪草的选择、建植时间、建植前的准备工作、铺植和修剪等方面论述了草坪的建植技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地乐胺,广灭灵,都阿合剂等三种前土壤处理型除草剂不同剂量在春植蔗田苗期除草试验,初步确定都可合剂每公顷1500-2250ml商品药量兑水900kg,在甘蔗下种,杂草1-2片真叶前进行土壤表面喷施,60d杂草总防效达到95.6%,在甘蔗大培土前基本控制蔗田无杂草,且对甘蔗幼苗无药害,是目前蔗田非常理想的芽前除草剂。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大豆套作可显著提高粮食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研究间套作作物根茬分解、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对阐释该系统中作物养分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室内培养方式,控制根茬总量为2%(2 g根茬+98 g土壤),分别设置单独的大豆根茬(S)和玉米根茬(M)及两种根茬按3∶1、1∶1和1∶3混合(分别表示为SM 3∶1、SM 1∶1和SM 1∶3)共5个不同根茬配比处理和1个不加根茬处理(CK),动态测定根茬矿化速率,碳、氮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前9 d,根茬矿化速率最快,而后矿化速率逐渐降低,到培养60 d后所有处理根茬矿化速率趋于稳定。整个培养周期内玉米根茬CO_2累积释放量显著高于大豆根茬处理,但SM 1∶3处理的CO_2累积释放量始终高于其他处理。培养结束后,SM 1∶3处理的有机碳矿化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根茬总碳含量在前10 d无显著变化,10~60 d时显著降低,后趋于平稳。培养结束后SM 1∶3处理的根茬碳含量相比初始值降低最多,降幅达到24.8%,其次是玉米根茬(M)处理,降幅为21.4%,大豆根茬(S)处理碳含量降低最少,为9.7%。根茬总氮含量在前10 d显著降低,10~100 d总氮含量显著增加。培养结束后大豆根茬(S)总氮含量最高,SM 1∶3处理总氮含量最低。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在培养周期内呈先增加后降低而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规律。培养结束后与CK相比,SM 1∶3、SM 1∶1、M、S和SM 3∶1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增加89.4%、58.8%、47.1%、41.2%和37.5%。因此,玉米、大豆根茬混合后在土壤中的矿化速率、养分释放速率明显高于单一根茬处理,且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在本试验所选的3种配比中,SM 1∶3的配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日常酸奶的最佳饮用方式,模拟胃内环境,对4 ℃时不同pH值下酸奶中乳酸菌的存活率展开研究。结果表明,pH 值1~3的酸性环境均能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当pH值≤3时,pH越小,抑制作用越强。乳酸菌具有一定的耐酸能力,pH值3时耐酸能力相对较好,pH值1时耐受能力相对较差。从提高乳酸菌含量的角度分析,酸奶的最佳饮用方式是餐后0.5~1.5 h饮用。  相似文献   
20.
从患大肠杆菌病的肉鸡脑和肝混合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L株,该病毒的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指数(ICPI)为1.15,对10日龄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DT/MLD)为54.2小时,与发病鸡场较常用的疫苗株(LaSota系)相比,L株与其具有较明显的差异,但至多属于中等毒力的病毒。L株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可引起大肠杆菌、非典型新城疫混合感染症状,如各脏器的纤维素性干酪样炎症病变、腺胃乳头出血、肠道出血、脚趾及鳞片下出血等。实验室用L株作攻毒试验,并没有获得与临床症状完全相同的表现,但又从攻毒发病鸡中分离到与L株性状相同的毒株。用L株制备疫苗并不能获得针对其的特异性抗体,但攻毒后ND抗体会显著提高。分别用LaSota系疫苗和L株作抗原,所测得的血凝抑制抗体约相差2log2。通过攻毒、免疫、病原的再分离等试验表明,NDV疫苗株在大肠杆菌感染较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变异,而且可能成为非典型ND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