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洱海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洱海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的绩效水平,选择了水稻绿色种植项目、湿地建设项目、垃圾处理项目,并从公共价值角度构建了实施过程子系统与环境结果子系统的环境治理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政策实施过程,从政策实施的"公平性"、政府部门管理的"效率性"、合作生产的"参与性"、生态效果的"可持续性"四维度提取指标因子;环境治理结果从污水处理效果、生活垃圾转运效果、项目运行状况等指标来衡量。结果显示,从项目实施过程绩效值看,水稻绿色种植、湿地建设、垃圾处理项目的绩效值分别为0.6810、0.7908、0.8833,绿色种植和湿地建设绩效值结果为"较好",垃圾处理项目绩效值结果为"很好";从生态结果绩效值看,水稻绿色种植项目的绩效值为0.7197,湿地建设项目的绩效值为0.7019,垃圾处理项目的绩效值为0.9500,垃圾处理项目生态效果为"很好"级别,湿地建设项目绩效值要好于水稻绿色种植项目;从项目的综合绩效值看,水稻绿色种植项目、湿地建设项目、垃圾处理项目的绩效值分别为0.7004、0.7464、0.9167,水稻绿色种植和湿地建设项目绩效等级为"较好",垃圾处理项目的绩效等级为"很好"。研究表明,以公共价值为基础框架的水环境治理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与实际调研情况相吻合,同时也为水环境污染治理绩效评价提供了新视角和新尝试。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还草是近年来国家在生态建设中的一个重大工程项目,自1999年实施以来取得很大成效,但由于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造成工程实施中政府同时担任裁判员和运动员两种角色,使得此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提出在工程实施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即建立市场化的生态购买制度,通过市场运作中的"看不见的手",更好地调节并完成现行的生态补偿制度.同时对这种生态市场的建立和定价模式做出了详细设计.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产品"灭狼毒"、"灭棘豆",对狼毒、棘豆占优势的那曲退化草原进行有毒杂草防除试验,以探求防除最佳时间、最佳浓度,确定"灭狼毒"、"灭棘豆"使用的技术规范。并通过比较有毒杂草密度、多度、盖度、生物量等指标以及其他伴生种的群落学特征在药物喷洒前后的变化,得到如下结果:(1)喷洒1年后狼毒、棘豆的密度和生物量显著下降;(2)在最佳时间和最佳药量喷洒的情况下,有毒杂草的死亡率至少在80%以上;(3)喷药前后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不大,但主要物种的相对多度或相对数量显著降低,同时有毒杂草的植株矮化。根据试验结果得到技术规程如下:"灭狼毒"的最佳喷药时间为6月下旬—7月上旬,即在狼毒的盛花期。"灭棘豆"的最佳喷药时间在7月上旬—7月中旬,即棘豆的盛花期。最佳药物使用量:"灭狼毒"的用量为1 050 mL/hm2,"灭棘豆"的用量为1 200 mL/hm2。喷药时应选择晴朗、小风(风力2~3级)的天气,使用原药直接超低量喷洒,不用加水稀释。  相似文献   
14.
以内蒙古达茂旗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总结统计数据以及半开放式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环境治理政策实施前后农牧户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他们的响应情况.调查表明,南部农区实行禁牧政策,使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也造成了短期内农户收入下降.北部牧区的禁牧以及移民搬迁政策,对牧民近期内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并根据调查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绿洲是西北干旱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但在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的要求下和中国加入WTO的冲击下,绿洲地区传统的灌溉农业急需进行结构调整.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地区是典型的绿洲农业区,通过分析该区发展草畜产业的必然性,立足于不同类型区的资源比较优势,论证了张掖地区今后发展草畜产业的潜力和发展方向,并结合现有基础提出了加速草畜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喷施灭狼毒治理毒杂草型退化草地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中国科学院寒旱所研制的新型专用除草剂灭狼毒(程国栋院士命名),对狼毒(S. chamaejasme)危害严重的毒杂草型退化草地进行了为期3年的治理研究.结果表明,喷施灭狼毒 短期禁牧2年的草地总地上生物量提高48.5%,禾本科牧草的地上生物量提高168.5%,狼毒的地上生物量下降90%;草地优势牧草阿尔泰针茅(S. krylovii)和扁穗冰草(A. cristatum)的相对高度、盖度、密度大幅度提高,重要值达到67.7%,狼毒的3项相对值下降54.7%~93%,重要值下降为4.3%;植物间竞争减弱,草地植被群落特征的变化明显,治理后的草地植物群落结构逐步恢复到以阿尔泰针茅和扁穗冰草为优势种的顶级状态.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区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以针茅和扁穗冰草为优势种的山地草原,由于放牧强度的加大,狼毒的个体数量及其在群落中的作用加强。伴随着狼毒分盖度的增加,针茅和扁穗冰草的地上生物量、密度、盖度和重要值明显下降,毒杂草呈上升趋势。草地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狼毒生物量的增加呈现出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趋势,Simpson优势度指数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植物群落主要种的优势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狼毒由伴生种成为优势种,天然草原由禾本科牧草为优势种的顶级群落演替为狼毒为优势种的植被群落。初步提出了恢复该类退化草地生产力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榆林地区土地沙漠化过程中人文作用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榆林风沙区沙漠化成因的分析,建立了一个沙漠化过程的数学模型:Y=At·f(P,W),利用数学变换,得出人为作用的变化速度方程:a=y-αp-βw,并且提出了降水,风速弹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榆林地区土地沙漠化过程中人为因素的作用为112.3%。沙漠化过程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人为作用的定量分离,为预测沙漠化发展,控制人为作用强度,制定沙漠化治理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地区北部风沙区土地沙漠化因素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黄土高原地区北部风沙区(以下简称风沙区),地处黄土高原的北部,界于白于山以北、阴山以南、贺兰山以东、朔县—右玉—呼和浩特一线以西。该区以鄂尔多斯干燥剥蚀风沙高原为主体,包括北、西侧的黄河河套冲积平原、卫宁平原,西南部的宁夏南部山间盆地及东南部覆沙黄土丘陵的广大地区。位于东经104°15′—112°50′、北纬35°35′—40°15′之间,面积206855km~2,沙漠化土地面积117962km~2,占总土地面积的57%。区内风沙活动频繁,土地沙漠化严重,直接影响着本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尤其本区是我国优质煤炭基地,自西向东分布有灵武、神府—东胜、准格尔、河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