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1.
实验通过纯化猪附红细胞体后免疫小鼠及家兔制备阳性血清,建立了猪附红细胞体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以鼠阳性血清1:200稀释后作为捕获抗体,4℃包被过夜,1%明胶溶液37℃封闭1 h,兔阳性血清1:400稀释后作为检测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羊抗兔Igc抗体h:8000稀释,37℃显色10min为最佳反应条件.同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实验.该方法对猪附红细胞体最低检出量为3.812μg·mL-1,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有望作为群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11-2012年对浙江省11个市的消费市场中的缢蛏、海带、花蛤、泥蚶、蛤蜊等海产品,参照GB-T 4789.7—200方法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并用双重PCR法确定该菌的携带情况。230批次样品检测结果显示,有85批次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平均检出率为36.96%。  相似文献   
13.
10株副溶血弧菌多位点序列分型新序列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浙江某规模化养殖场大面积爆发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病虾未检出白斑病毒与桃拉病毒,在肝胰脏分离得到10株副溶血弧菌,对其进行基于dnaE-gyrB-recA-dtdS-pntA-pyrC-tnaA的多位点序列分型。这些菌株均为新序列型(ST)菌株,其中1株为ST413,7株为ST414,2株为ST415;ST413包含新等位基因型recA-166与tnaA-121,ST414则含有新等位基因型gyrB-219。新等位基因型与新序列型已被多位点序列分型数据库确认并收录。新序列型与已知序列型均只含有3个以下相同的等位基因。结果提示,与此次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相关的副溶血弧菌分离株可能经历了较高水平的分子变异,呈现出显著的分子多样性,并非来自单一克隆。本研究代表由副溶血弧菌新序列型引起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正9月份正值夏秋交替,气候多变,昼夜温差较大,且在白露前后多阴雨天气,池水混浊,可能出现鱼类寄生虫和细菌性疾病发生的小高峰,要注意防范。警惕病害1.南美白对虾:易发白斑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等,重点关注杭州湾沿岸、浙江沿海对虾养殖区域。2.大黄鱼:易发弧菌病、刺激隐核虫病等,重点关注浙东、浙南  相似文献   
15.
明确了水产养殖用水质底质改良剂的定义、分类,梳理了其和渔药的关系,剖析了其在生产和使用中存在问题,针对其乱象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18株分离自患病乌鳢的气单胞菌进行了6大类共11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这18株菌对磺胺类药物--甲氧嘧啶、复方新诺明产生了高达100%的耐药性,对红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也有一定的耐药率(50%~90%),而对喹诺酮类3种药物--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则耐药率较低,并存在多重耐药的现象。通过对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等4大类抗生素15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发现ant、qnr S、cat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0.0%、44.4%、38.9%,而qnr B、cat B基因则未检出。同种细菌不同分离株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结果表明,生产用药时有必要针对病原进行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进行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浙江省2月10日至4月26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严格的11周有关养殖渔情的水产品供销、投入品供应、重点养殖单位复工复产、主要水产批发市场运行、进出口企业复工等情况;对未来半年到一年内省内主要养殖水产品的行情走势作了预测,并提出了行业发展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因芯片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已经成功地应用于生物学的各个领域,本文展望了基因芯片技术在水生动物疾病防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密度青蛤养殖塘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青蛤(Cyclina sinensis)养殖环境中异养细菌数量和弧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以探讨其与养殖密度的相关性和样本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实验周期内各养殖塘水体中异养细菌总数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且差异不显著(P>0.05),而弧菌数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9月份与其他月份水样中弧菌数量差异较为显著(P<0.05)。各塘底泥中异养细菌总数变化和弧菌数量变化差异均不显著,而不同密度养殖塘底泥中弧菌数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不同采样时间同一塘的青蛤腔液异养细菌总数差异极显著(P<0.01),而弧菌数量差异较为显著(P<0.05)。样本间、样本与养殖密度间相关性分析发现,水体中异养细菌总数变化与弧菌数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335,P<0.05);底泥中异养细菌总数变化与弧菌数量变化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极显著(r=0.587,P<0.01);底泥和水体中异养细菌总数和弧菌数量变化与养殖密度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青蛤腔液异养细菌总数变化与养殖密度相关性极显著(r=-0.189,P<0.01),弧菌数量变化与养殖密度相关性极显著(r=-0.123,P<0.01)。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蝇蛆蛋白对提高中华鳖免疫代谢的作用效果,设置2个中华鳖饲料组,分别含有质量分数5%和10%蝇蛆蛋白,以投喂常规饲料为对照。投喂3个月后,统计鳖存活率并测量体增重,测定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等指标,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比较不同组中华鳖的基因表达谱。结果表明,添加蝇蛆蛋白组中华鳖较常规饲料组的养殖存活率和平均体增重率均有所升高,血清指标中除了GPX活性降低,其他5种酶活性均升高。转录组测序比较显示,添加蝇蛆蛋白组与常规饲料组间、不同添加量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蝇蛆蛋白添加组和常规饲料组差异基因均主要富集于吞噬体、补体与凝血级联两种免疫通路;此外,10%添加组和5%添加组、10%添加组和常规饲料组的差异基因富集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维生素消化与吸收等免疫和代谢通路。综上表明,饲料中添加蝇蛆蛋白具有增强中华鳖免疫和代谢活性的作用,以添加10%效果最佳,其潜在作用机理与吞噬体,补体和凝血级联,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和维生素消化与吸收等通路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对蝇蛆蛋白作为中华鳖饲料添加剂的有效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