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6篇
林业   15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北京平原绿化建设的差距、建设思路与战略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平原区是城市分布的核心区,人口密集,环境问题相对突出,而该地带以森林、湿地为主的生态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如何发挥森林、湿地的多种服务功能,就地就近为城市、市民提供更直接、更持续的生态服务,直接关系到广大市民的身心健康,关系到世界城市的建设水平。因此,在平原区造林增绿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1-2]。  相似文献   
12.
珠海市传统乡村生态景观及其乡愁文化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乡愁生态景观是区别于城市景观、突显乡村特色、彰显乡愁文化的重要景观实体。文中研究了2004-2014年珠海2个传统乡村生态景观风貌特征及其乡愁文化的演变,结果表明:1)乡村水体空间占比呈缩减势态,其中接霞庄由30%下降至23%,排山村由5.1%下降至4.3%。与此同时,接霞庄出现了占比为11.7%的旅游设施用地,排山村出现了占比为2.7%的工厂用地,主要占用的是林地和水体空间。2)乡村植物种类逐渐丰富化,接霞庄由24种增至44种,排山村则由32种增至40种,新增植物功能更加注重经济性、观赏性和芳香性。3)乡村新增居住空间平均林木覆盖面积极低,接霞庄为0.12 m2,排山村仅为0.02 m2。4)乡村生态景观风貌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乡镇企业入侵严重、旅游开发定位模糊、注重林业经济价值、城市风吹入乡村、生活需求发生转变和缺少科学规划指导等6个方面。5)珠海传统乡村生态景观的特色表现为:村头宗祠,古树参天;村前水池,岸绿水清;村边小溪,浣衣车水;村后茂林修竹;村内绿树成荫,庭院花果飘香。最后,分析了导致珠海乡村生态空间减少、地域乡愁文化减弱的原因,并针对珠海乡村生态景观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公众偏好探讨深圳自然游憩地建设定位对策。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公众对自然游憩地的建设需求,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公众对游憩地主体功能的需求趋向多元化;2)自然景观资源更能获得公众的偏爱,其中云雾、森林、花田等视觉环境和溪谷等听觉环境最具有公众吸引力;3)因职业、收入、年龄等不同公众对游憩时长有不同选择,但普遍对自然游憩地停留时长的意愿集中在短期时间上;4)老年与少年群体对游憩地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导向性。立足这样的调研结论,文中从主体功能、主景亮点、游憩时长、游憩群体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设定位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化产品主要是指具有流通功能、能够被赋予商品价值的承载着生态文化的物质与非物质实体。文中从属性与功能的综合角度将生态文化产品划分为自然实物、天然加工提炼、仿生、传媒、文艺、服务6个具体类型,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公众对生态文化产品的需求,结果表明:1)94%的公众接触过生态文化产品,且以自然实物类与仿生类为主;2)公众对生态文化产品的符号、艺术、纪念、功能价值均十分关注;3)对设计的使用性与创意性具有几乎同质的需求;4)较偏向于综合性的生态文化产品;5)对其品牌策略存在草根化和精英化两极态度;6)认为推广途径与产品效益发挥之间关联不大;7)对不同类型的产品存在不同的产品内容需求。在此基础上,从产品内涵、设计、属性、品牌策略、推广途径、内容等6方面对生态文化产品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并将需求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进一步总结目前西安生态文化产品在产品推广、产品的品质、产品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西安生态文化建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珠海市不同类型乡村人居林的树种构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珠海市10个典型乡村为对象,调查研究了庭院林、道路林、风水林和公共游憩林4种类型乡村人居林的树种构成特征,对比分析了古村和新村人居林景观差异。结果表明:1)庭院林树种主要以龙眼、黄皮、荔枝、杨桃、菠萝蜜、柚、番荔枝等果树为主,在新村的庭院中也出现三角梅、侧柏、罗汉松、米兰、桂花和鸡蛋花等观赏树种; 2)道路林以榕树、龙眼、香蕉、荔枝、黄皮、枇杷、鸡蛋花和木棉等为主,其中榕树和龙眼数量最多; 3)风水林优势树种以相思、桉树、榕树、竹、龙眼、荔枝等果树和用材树种居多,古村风水林保存比较完整,而新村风水林有逐渐缺失的趋势; 4)公共游憩林以观赏性和遮荫性较好的树木为主,主要有榕树、朴树、香樟、木棉和菩提树等,其中榕树最多。整体上古村与新村的林木景观风貌都是以乡土植物为主,但新村的树种增加了观赏树种,在栽植方式上趋向于城市绿化风格。  相似文献   
16.
浐灞河流及河滨自然空间是西安市城市的天然绿色屏障,流域内分布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河流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文章在分析基底现状的基础上,对浐灞流域的资源进行整合,合理规划,力求为西安市的森林城市建设注入生态文化内涵,使河流资源成为市民的生活娱乐新空间。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众作为生态文化载体的使用者,其对载体项目的具体形式与内容的偏好决定了生态文化载体建设的合理性与适用性。文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西安社会公众对生态文化感知载体的需求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1)公众对市域宏观空间的总体生态感知处于较好评状态,部分差评原因集中在工作居住环境和"土"遗址空间生态感知的缺乏;2)公众对新建城市用地、城市更新区、遗址空间、自然景观区(户外森林环境)、自然景观区(临水自然环境)、自然景观区(稀疏林草地)的生态文化感知载体的建设内容与形式有不同偏好;3)公众的上述偏好具有一定的总体趋势,同时也因年龄、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等因素出现一定的群体差异。文中根据上述公众需求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差异,总结了目前西安生态文化感知载体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生态文化感知载体建设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乡愁生态景观概念、内涵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乡生态景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建设让城乡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是未来我国城乡生态建设中追求的理想目标。文中分析我国美丽城镇建设中地带性生态景观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乡愁生态景观的概念;认为乡愁生态景观是指与人文景观相融共存,体现地域特色,富含文化,能使人产生归属感的生态景观;在此基础上,阐述乡愁生态景观的内涵、特征和构成要素,以期为我国乡愁生态景观保护和建设具有中国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的生态家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