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秩次分析法在国家绿豆品种区试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秩次分析法对2006~2007年国家绿豆品种区域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对各试验环境进行常规方差分析,通过对参试品种表现的秩次值、环境区分指数、秩次均方等统计数的计算,在多重比较的基础上,对各参试品种产量表现进行了客观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的10个绿豆品种中XLD09、XLD01、XLD04具有最好的丰产性和较好的稳定性.分析结果也表明,秩次分析法对绿豆区域试验中参试品种产量性状的评价是一种实用、可行的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红小豆丰产性及稳定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第一轮(2001~2002年)国家红小豆品种区域试验所选用的9个红小豆品种(品系)在40个试点(两年)的数据资料,应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秩次分析法对参试品种产量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间丰产性及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8937-6325属于较高产、稳定型品种;保8824-17属于中产、稳定型品种;9218-816、辽红1号和冀红3号属于中产、平均稳定型品种;宝清红小豆属于较低产、平均稳定型品种;B3605、保876-16属于中产、不稳定型品种;白红3号属于较低产、不稳定型品种。同时也表明,秩次分析法能对作物区试品种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Visual Basic和QBasic的差异,就Visual Basic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作了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基于粗糙集神经网络的收割机需求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粗糙集理论和神经网络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构建了基于粗糙集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收割机需求评价方法的模型,并对陕西省多款收割机进行评价,建立数学模型.实例表明,约简后的知识系统可以获得原知识系统的分类结果,但分类指标却减少了77%,大大减少了信息需求量,可以计算每个属性在评价收割机方面的重要性,给收割机生产厂家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在城乡二元分离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存在着隐忧: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取向。试从分析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入手,进一步分析由于这些特征的存在,使得城乡二元结构与高等教育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城乡二元结构促使高等教育的城市取向,高等教育的城市取向加剧城乡二元结构。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统筹城乡的高等教育发展策略:以促进农村发展和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为基石;以建立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体系为支撑;以高等教育应肩负使命,超越城市取向为关键环节;以实现城乡高等教育的优势互补,共生共荣为落点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茄子苗的好坏决定以后的结果和产量,直接关系到蔬菜一年的收成,因蔬菜的花芽分化都是在苗期形成的。如何育好茄子苗,是广大菜农关心的问题。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市纪台镇姜家庄子村茄子种植能手姜秀生嫁接茄子育苗的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不同绿豆品种花后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夏播区高产绿豆品种冀绿2号、安9910和低产品种赤峰绿豆、泰来绿豆为材料,对开花至成熟期间植株茎秆、叶片、豆荚、籽粒等地上部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豆开花后,植株地上部总干物质积累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均呈近“S”型增长趋势,花后16~31 d是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主茎开花节位叶片是籽粒充实的主要源器官,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最大。不同绿豆品种间差异显著,高产品种冀绿2号和安9910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和转运能力强,尤其是主茎开花节位叶片干物质合成和积累较多,具有较充足的源,加之其单株结荚数多,具有较大的库容,最终获得了较高的收获指数和籽粒产量。因此,绿豆生产中,选用库容大的多荚、大粒型品种,抓好花后田间管理,延缓主茎开花节位叶片衰老,同时采用去除无效分枝等措施增强源库间的物质运输与分配是提高籽粒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