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05年5月中旬至10月下旬,在水深为24cm的桶中,以水面下6、12、18cm等3个收割强度对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分别进行了连续4次收割实验,研究收割强度、收割频次对其生长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相近时,收割强度较高或收割频数增加将延长轮叶黑藻的恢复时间。以18cm强度收割第2次、第3次后,轮叶黑藻需近2个月的时间恢复;以12cm强度第3次收割后,需43d恢复;其余各次收割后,轮叶黑藻均在1个月内恢复。8月下旬,以18cm强度收割第3次后,普通枝条及匍匐枝的数目与总长明显减少,从而抑制了轮叶黑藻以匍匐枝和冬芽进行无性繁殖。其他各次收割均处于轮叶黑藻旺盛生长的季节,收割后,普通枝条和匍匐枝的数目和总长明显增加,将不会抑制植物的无性繁殖。各次收割后至少75%的新生枝条从基部萌生,这些枝条成为生长最为旺盛的部分。在各处理组中,轮叶黑藻干重的相对增长率随收割次数的增加呈现较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根冠比随着收割次数的增多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西湖不同湖区表层沉积物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及动态变化规律,分别对西湖西进区域及大湖区域表层沉积物中的WSOC含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西湖表层沉积物WSOC平均含量是387.1mg/kg,西湖不同湖区的表层沉积物中WSOC含量均呈现显著性的季节性动态变化,其中秋季含量显著低于另外三个季节,同一季节不同湖区的表层沉积物中WSOC含量不同。西湖西进区域茅家埠、乌龟潭和浴鹄湾沉水植物恢复区表层沉积物中WSOC含量均高于沉水植物匮乏区,但差异并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水流和人工作用使得恢复区与匮乏区没有严格的界限。然而开展沉水植被恢复措施的西湖西进区域却显著低于没有恢复的大湖区域,表明沉水植被恢复可以降低湖泊沉积物中WSOC含量,减少内源等污染物来源。  相似文献   
13.
从增氧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采集样品,利用间歇曝气法富集好氧反硝化菌,并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10株好氧反硝化菌。其中编号为B13的菌株在初始硝态氮含量为277.23mg·L-1、碳氮比为5的条件下,24h的硝态氮去除率达92.80%,亚硝态氮积累只有12.57mg·L-1,脱氮速率达到20.58mg·L-·1h-1。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与Pseudomonas stutzeri同源性达100%。选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表设计实验,通过测定对硝态氮去除能力和亚硝态氮的积累量,研究碳源、碳氮比(C/N)、pH以及溶解氧含量(DO)4种不同因素对B13号菌株好氧反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硝态氮的去除率最大可达99.88%,几乎没有亚硝态氮积累。对硝态氮去除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碳氮比,其次为pH,溶解氧含量和碳源。对应的最优条件是碳源为葡萄糖,碳氮比为10,pH为9,溶解氧含量为1.84~3.57mg·L-1。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高效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反硝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增氧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采集样品,利用间歇曝气法富集好氧反硝化菌,并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10株好氧反硝化菌.其中编号为B13的菌株在初始硝态氮含量为277.23 mg·L-1、碳氮比为5的条件下,24 h的硝态氮去除率达92.80%,亚硝态氮积累只有12.57 mg·L-1,脱氮速率达到20.58 mg·L-1·h-1.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与Pseudomonas stutzeri同源性达100%.选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表设计实验,通过测定对硝态氮去除能力和亚硝态氮的积累量,研究碳源、碳氮比(C/N)、pH以及溶解氧含量(DO)4种不同因素对B13号菌株好氧反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硝态氮的去除率最大可达99.88%,几乎没有亚硝态氮积累.对硝态氮去除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碳氮比,其次为pH,溶解氧含量和碳源.对应的最优条件是碳源为葡萄糖,碳氮比为10,pH为9,溶解氧含量为1.84~3.57 nag·L-1.  相似文献   
15.
一株异养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亚硝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表层基质中分离出一株硝化活性较强的异养硝化细菌H-1,进行biolog菌种鉴定,鉴定系统中没有与该菌株特性相似的数据记录.16S rDNA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菌株H-1与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粪产碱杆菌(A.faecalis)有98%相似性,认为分离菌株H-1可能为Alcdigenes A.faecalis.通过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当温度为30 ℃,pH为7.5,接种量为107CFU,溶氧2.25 mg·L-1时,该菌株亚硝化反应效果最佳;影响亚硝化反应效果的因素顺序为:溶氧>温度>pH>接种量;温度和溶氧影响极显著,pH和接种量影响相对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湿地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吸收降解污染物、传输氧气、增强水力传输能力、美化景观等功能,但是到了寒冷的冬季,植物进入休眠期甚至枯萎死亡,从而降低人工湿地的净化效率。本文介绍了湿地植物在抗寒性上的相关研究进展,并为今后湿地植物的抗寒性研究上提供思路及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奶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奶牛养殖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总结分析了成县奶业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以期为成县奶牛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武汉月湖沉积物中硅藻的垂直分布与水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活塞取样器采集了月湖湖中央2处钻孔沉积物,分析了其中硅藻种类与密度的垂直变化,同时采用210Pb/137Cs推测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并进行了总有机质、生物硅含量分析,以了解月湖各个不同年代的水质变化.结果表明,2个柱状沉积物中硅藻的优势属为:小环藻属、直链藻属、舟形藻属、Cyclostephanos属.Z-1钻孔优势种为:梅尼小环藻、颗粒直链藻、Navicula porifera、Cyclostephanos tholifomis.Z-2钻孔中优势种为:梅尼小环藻、颗粒直链藻、舟形藻、Cyclostephanos invisitatus.就硅藻密度而言,总趋势是上层最多,平均7.14×105~58.65×105 ind·g-1,中层其次,平均0.08×105~13.98×105 ind·g-1,下层最少,平均0.24×105~0.64×105 ind·g-1.硅藻种类数变化虽然没有明显规律,但种类最少的样品出现在中层,210Pb/137Cs测年数据表明中层为19世纪90年代-20世纪70年代.相关分析表明:Z-1孔生物硅与沉积硅藻密度显著正相关(r=0.933,P=0.021<0.05),总有机质含量与种类数显著负相关(r=-0.972,P=-0.005<0.05);Z-2孔生物硅与沉积硅藻密度显著正相关(r=0.985,P=0.002<0.05),沉积硅藻密度与种类数显著负相关(r=-0.933,P=0.021<0.05).研究结果表明,月湖沉积物中硅藻种类与密度的垂直变化可以反映月湖的富营养演化历程:19世纪60年代-19世纪80年代,月湖水质较好;19世纪90年代-20世纪10年代,月湖开始由贫营养状态向中营养状态转变,为水体富营养化开始发生时间;20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月湖水体营养等级持续增加,已富营养化;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周边人口数量急剧上升与污水的直接排放导致月湖水质持续恶化;20世纪80年代至月湖截污前这段时期使月湖最终沦为劣五类水体的湖泊.  相似文献   
19.
探究北部湾春季鱼类多样性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北部湾海域渔业资源的变化及渔业资源的长期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根据2011年和2018年春季北部湾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结合海表面温度(SST)、叶绿素a浓度(Chl-a)遥感数据及水深数据,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和冗余分析(RDA)方法,研究北部湾鱼类优势种和常见种丰度、鱼类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8年春季鱼类捕获种类数高于2011年春季,分别为157和135种;2011年春季优势种为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及鹿斑鲾(Secutor ruconius),而2018年春季优势种为竹荚鱼、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及日本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竹荚鱼为共有优势种。2011年与2018年春季鱼类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 > 0.05)。CCA和RDA分析结果表明:SST与北部湾鱼类优势种和常见种丰度呈显著正相关性(P < 0.05),而与鱼类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水深与北部湾鱼类优势种和常见种丰度呈正相关性,而与鱼类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同时,Chl-a浓度与北部湾鱼类优势种和常见种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 < 0.05),而与鱼类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性(P < 0.05)。  相似文献   
20.
碳循环是全球变化科学的研究重点,其源汇问题已成为全球变暖与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以海洋碳循环为基础,综述了水体储碳的生物学过程与机制并梳理存在的科学问题;探讨内陆水体的储碳效率,其影响因素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体富营养化;并结合水生植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态位特点,以海洋MCP理论为基础,提出水生植物-微生物耦合的内陆水体储碳增汇作用新途径;展望内陆水体储碳作用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