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温度和湿度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斜纹夜蛾 ( Spodoptera litura Fabricus)在江西棉区曾局部暴发成灾。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暴发的频率明显增加 ,1 995年赣东北地区大发生 ,伏桃损失 5成以上 ,1 998年又一次在全省大暴发 ,有的棉田打药 1 0余次 ,仍未能控制其为害 ,损失十分严重。因此 ,研究斜纹夜蛾大发生与生态因素的关系对该虫的数量预测和综合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1 997~ 1 999年采用二因素二次旋转组合设计 ,进行了温、湿度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的影响的研究。1 材料和方法1 .1 供试虫源从田间采回斜纹夜蛾大龄幼虫放于室内单头饲养 ,繁殖一代后 ,取健康的成虫供试…  相似文献   
12.
根据斜纹夜蛾发育历期与温度的数学关系、卵和幼虫田间自然存活率及田间逐日产卵量参数,研究建立了斜纹夜蛾种群数量动态预测的变维矩阵模型。并运用该模型预测南昌市郊区甘蓝田斜纹夜蛾自然种群数量动态,其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3.
14.
准确地预测害虫未来的种群发生趋势,对于开展害虫防治工作,有效地控制害虫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探讨进行棉红铃虫预测预报的可能性。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内部特性确知的系统为白色系统,内部特性未知或非确知的系  相似文献   
15.
16.
稻茎毛眼水蝇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茎毛眼水蝇是一种水稻害虫。为阐明该虫的发生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作者采用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定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茎毛眼水蝇在江西1年发生7代,以幼虫越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均在白天进行。羽化高峰在7:30~10:00之间。1对成虫一生平均交配7.83次,交配持续时间平均4分48秒,经过交配的成虫比未交配的成虫每雌产卵量多10.77粒,产卵前期和寿命分别缩短68.2小时和42小时。成虫产卵喜选择矮秆品种。卵大多数产在叶片下部,单粒产,卵全天24小时均可孵化,孵化盛期在22:00至次日4:00。幼虫取食叶肉和幼穗,在叶鞘内化蛹。  相似文献   
17.
试验表明,水稻孕穗期每丛水稻茎毛眼水蝇卵数()、被害穗数()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符合下列方程:=-2.01+4.524±2.2,=0.9914;=-0.076+4.912±2.78,=0.9863。产量损失的主导因素是水稻受害后,早稻实粒数减少,晚稻总粒数和实粒数减少。根据防治费用,稻谷价格等,导出孕穗期稻茎毛眼水蝇的经济阈值为每丛禾1.9粒卵或1.34株受害穗。经大田验证,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种模拟昆虫产卵概率分布的新模型,该模型将成虫的各个年龄组作为区间处理;设成虫年龄数为 Do 时,其各区间的产卵概率已知,并假设各区间内的产卵概率是均匀分布的;当成虫年龄组数从 Do 变为 D_1时,设想变化后的每一区间由 Do/D_1个变化前的区间组成,由此来模拟年龄组数为 D_1时各年龄组的产卵概率。该模型经用白背飞虱的产卵概率资料检验,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9.
波阳湖区(以下简称湖区)包括25个县市,稻田面积1046万亩,三化螟在湖区一年发生四代,一、三代为害造成枯心苗,二、四代造成白穗。解放后至1986年大发生的年份有19561959、1963—1965、1969—1974年,其中尤以1964年和1974年为特大发生年。1975年螟害开始下降,1980年后,连续七年螟害十分轻微,其根本原因是早、晚二季水稻品种早熟化;春耕灌田和夏耕灭茬进度的加快,以及稻区耕作栽培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恶化了此虫乃以生存繁殖的环境条件,使各代三化螟处于逆境状态。此外,药剂治螟技术的提高亦对控制螟害起了一定的作用。预计今后五年乃至十年内,上述抑制三化螟种群数量增长的基本因素将会有进  相似文献   
20.
江西啮齿动物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