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5篇
农学   4篇
  4篇
综合类   1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2009-2010年,在河南濮阳采取不同比例摘叶法和叶片面积测定法对杨白潜叶蛾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测定。结果表明,平均每叶片有1.1个杨白潜叶蛾虫斑时,便会影响杨树的正常生长,以此可作为杨白潜叶蛾的田间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前枣树管理中普遍喷施赤霉素,虽然喷施赤霉素能显著提高枣果产量,但喷施高浓度的赤霉素对枣果的品质、风味和产量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经过5 a的不同浓度和不同频次的赤霉素喷施对枣果的影响试验,建议赤霉素的安全使用浓度为10 mg/kg,两次喷施间隔时间15 d。  相似文献   
13.
杨白潜叶蛾林间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3a的林间定株定期调查和养虫网室内观察,总结出杨白潜叶蛾幼虫和蛹在林间发生规律和在树冠内的空间分布规律。杨白潜叶蛾第3~5代幼虫期是全年危害高峰期。经大量调查发现,幼虫在树冠的上、中、下和枝条不同部位的发生量不同;蛹在树冠上、中、下部,树冠东、南、西、北4个方位均无显著差异,在枝条的不同部位有显著差异。采用仿生物杀虫剂5%杀铃脲SC 0.067%~0.05%药液喷施树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杨白潜叶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2010年对杨白潜叶蛾(Leucoptera susinellaHerrich-Schaffer)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后发现,杨白潜叶蛾在河南省濮阳地区1a发生5代,代数比较整齐。以蛹茧主要在树干粗皮缝内、落叶等处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成虫羽化后当天即开始交尾产卵,每头雌蛾产卵26~78粒,产于杨树叶片正面,90%在侧脉旁。孵化后幼虫直接钻入叶片内潜食叶肉危害,被害处呈黑褐色虫斑,之后叶组织枯焦。幼虫老熟后有吐丝下垂习性。9月上中旬第5代老熟幼虫开始结茧化蛹并越冬。各虫态发育历期随季节变化差异较大。成虫具趋光性,♀♂比为1∶0.93。幼虫期天敌有寄生蜂3种,其中寄生率最高的一种为杨白潜叶蛾绒茧蜂(Apanteles SP)。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黄连木花粉飞散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连木花粉的传播与风的关系密切;不同距离间黄连木花粉的采集量有明显差异.随着距离的加大,花粉的采集量逐渐减少;随着高度的增加,采集到的花粉量显著下降.花粉飞散量与温度(df =6 419,R=0.004 93)和风速(df =6 219,R=0.001 17)成显著正相关;而与湿度成显著负相关(df=679 5,R=-0.005 57).中午11:30为花粉飞散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6.
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提高红枣产量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探讨花生壳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华北平原枣区土壤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布、稳定性及红枣产量的影响,阐明土壤和枣树对生物炭与氮肥培肥效果的响应,为枣区土壤结构改良和合理培肥制度建立科学依据。通过3 a(2013—2015)田间定位试验,设置生物炭用量4个水平(0,2.5,5和10 t/hm2)、氮肥用量3个水平(300,450和600 kg/hm2),利用干、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的土壤团聚体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WD,mean weight diameter)、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和0.25 mm大团聚体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但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则显著提高20.7%,水稳性团聚体的MWD和GMD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29.2%和27.2%。同时,各配施处理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最大降幅为27.1%。与对照相比,中、高用量的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且有机碳含量与MWD和GMD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生物炭施入土壤1 a后,随试验时间的推移,与氮肥的培肥效果越来越明显,红枣产量呈上升趋势。综合分析认为,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枣区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形成、土壤结构及稳定性提升效果显著,有利于缓解枣区土壤质量退化问题和提高红枣产量。  相似文献   
17.
于2015年6月在河南新郑枣园,以红色荧光粉为标记物,采用"标记-释放-回捕"法,对绿盲蝽性诱剂枣园诱捕效率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在室内对实验室饲养的绿盲蝽雄成虫进行荧光染色标记,将标记好的雄成虫转移至枣园中心点进行释放,同时按照距释放点一定的距离和方位挂好性诱捕器,释放后连续7d进行回捕,回捕后进行荧光检测。结果表明,7d内绿盲蝽雄成虫的标记回捕率为7.3%;性诱剂有效诱捕半径为10~30m,最佳诱捕半径为20m。性诱剂的诱捕效率还受风向、风速、空气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的影响,位于主导风向上风口的诱捕器,其诱捕量最大。回归分析表明,夜间平均风速与诱捕率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式为y=0.540+0.232x;夜间平均相对湿度与诱捕率有着显著的负相关性,两者的相互关系可用回归方程y=1.887-0.20x表示。即在一定范围内,夜间风速越大、相对湿度越低越有利于提高绿盲蝽的诱捕效率。  相似文献   
18.
于2014年秋季和2015年春季在河南省濮阳市林业科学院扁核酸红枣试验示范林,分别采用铷标记和荧光粉标记技术,对绿盲蝽秋季种群和春季种群在枣园的迁移扩散距离及季节性寄主转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河南枣区,春季绿盲蝽主要集中在枣树上取食危害,枣树是其主要春季寄主,在枣园环境稳定、食源丰富的情况下,其迁移扩散速度很慢,2周内最远扩散距离为400 m;秋季绿盲蝽已从枣树转移至枣园周边的其他寄主植物上危害,2周内其在枣区的扩散距离可达4 km(试验最远回捕距离),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秋季绿盲蝽会进行长距离的迁飞以寻找枣园周边其喜好的寄主植物来维持生命,葎草、艾蒿、南瓜、苍耳、绿豆、豆角等是其主要的秋季寄主。  相似文献   
19.
叶片活性铁与杨树黄叶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杨树叶片铁营养与杨树黄叶病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叶片全铁和活性铁含量.进而比较不同地方杨树的健康叶片与病叶的全铁和活性铁含量差异。[结果]4个采样点杨树的健康叶片与病叶的全铁含量差异不显著。辉县、长葛、新郑郭店杨树病叶的活性铁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叶,新郑机场、济源南夫杨树病叶与健康叶的活性铁含量差异极显著。在叶面喷施营养元素的试验中,6d后喷施FeSO4的杨树病叶上出现明显的绿斑,继续喷施时杨树病叶完全返绿,而喷施MnSO4和ZnSO4的杨病痛叶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杨树黄叶病与树体营养元素和土壤关系密切。缺铁导致生理失调,进而造成了杨树黄叶病,可以通过喷施铁肥使黄叶变转为绿叶。  相似文献   
20.
在对我国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修订历程回顾的基础上,本论文对新颁布标准《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主要特征、标准值内涵及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具体应用等进行了延伸阅读,对我国农用地土壤环境评价标准基本框架进行了分析,针对农用地土壤环境评价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以期为新颁布农用地标准宣贯、正确使用等提供资料,以服务于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预防、风险筛选和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修复和风险管控,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